首页

保健品一定“保健”吗?

点击:0时间:2020-10-08 01:29:26

黎淑贞

酵素、蛋白粉、胶原蛋白……这些保健品,你可能吃过。随着生活条件变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品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据中国保健协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的消费占50%以上。成为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很多老年人认为保健品可以“有病治病、没病保健”。一些患慢性病的老人,甚至连药都不吃了,专吃保健品。可是,保健品一定“保健”吗?

保健品不能替代藥物治疗

80多岁的张大伯是医院的“老”病号,每年都要住院一两次。其实,张大伯原来是糖尿病患者,近几年却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而导致他低血糖的原因,是他经常服用一些宣称可以替代降糖西药的“纯中药”保健品。服用后降糖效果不错,但却易出现顽固性的低血糖。反复低血糖,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症,严重的可能导致老年痴呆,对人体伤害更大。

50多岁的陈大妈,也是保健品的忠实“粉丝”,她在朋友推荐下买了一种据说“补肾”的保健品,服用半个月后出现乏力等症状。起初,她以为是血糖出了问题,检查后发现是转氨酶升高。在排除其他因素后,考虑是该种保健品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停服该保健品半个月后转氨酶逐渐恢复正常。

中消协曾发布过一份关于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调查报告,六成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关注“保健品功效作用”远高于“保健品成分”,而对于“保健品不是药品,对疾病没有治疗的效果”认知不够。实际上,保健品仅属于特殊食品类,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是缓慢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一些保健品厂家对保健功效的夸大,也会产生错误引导。

营养均衡比吃保健品靠谱

就拿老年人最常吃的保健品“蛋白粉”来说,其实跟我们平时吃的大豆很相似,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而且,长期补充一种物质,反而会造成人体营养摄入不均衡、某种营养补过了头的现象。医生给老年人的建议是:少食多餐,低盐、低脂;休养生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等;早睡早起,注意控制情绪。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从国外“海淘”一些保健品吃,但乱吃可能会吃出问题来。一位30岁左右的女患者,怀孕四五个月时去医院看病,说自己转氨酶一直偏高,也去了其他医院看过,始终降不下来。笔者询问病情时了解到该孕妇一直在补充维生素。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怀疑可能是维生素补充过量导致,于是建议该孕妇停服维生素。半个月后,该孕妇过来复查,转氨酶恢复正常。

一名四五十岁的男性患者说自己总感到乏力,于是开始吃保健品,结果越吃越乏力,还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去医院一查,不仅转氨酶高,还出现了黄疸。所以,保健品只适合有需求的人吃,比如缺钙的或有骨质疏松的女性,可以适当吃一些。

保健品需专业指导规范服用

目前,国家允许用于保健品添加的有三类,即有国家标准的食品、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的中药和可用于保健品物品名单里的药物。但市场上一些不良商家却非法添加了化学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与病人同期服用的药物有重复,长期过量服用会增加肝肾负担,引起肝肾损伤。另外,由于每个人个体存在差异,一种保健品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群服用。因此,选择保健品还需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用。

(责编 陈 啸)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