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在一线也英雄

点击:0时间:2020-11-12 12:00:46

晓舟+托娅+弓艳红

在二连浩特边防检查站,记者见到了内蒙古首届“十大边防卫士”杜团,他的职务是监护二中队司务长,是个不在“一线”的“十大边防卫士”。杜团高挑个儿,敦厚朴实。他带记者来到餐厅和厨房,里里外外洁净得超出记者想像:桌椅排列整齐,灶具、灶台连同地面都光亮如新,没有一点油渍污尘。杜团说:“每次做完饭,我们都要认认真真将厨房擦洗一遍。用餐环境好,官兵的心情才会好。”

搞后勤也是守边关

杜团2002年入伍,2006年8月自云南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二连边检站监护二中队,2007年5月开始担任司务长。当兵没能到一线工作,却每天和锅碗瓢勺打交道,杜团也曾心生困惑。但他很快就想通了:战友们执勤任务重、压力大、强度高,为战友搞好后勤,让他们精神百倍上一线,就等于为守边保国做贡献了。

于是,杜团买来相关书籍,刻苦钻研各种菜系的烹饪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厨师请教。他不但自己学,还召集炊事人员一起切磋探讨,使全体炊事人员很快提高了烹饪技能。他还考取了厨师证和会计师证。

杜团所在的中队担负着公路口岸执勤任务,他和炊事人员负责100多名官兵的伙食。面对众口难调,他经常向官兵征求意见,记下每位官兵喜爱的口味,不断调整食谱。

为使伙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他又买了《军队营养学》等书籍,针对官兵的生理、心理和所处地域特点,努力拓展和丰富伙食花样。什么季节宜吃什么,食品如何加工有利人体吸收,哪些食物不能一起食用等等,杜团都有专门研究。

为使配餐更科学合理,他在制定每周菜谱前,都要参考部队训练计划,根据训练强度以及季节变化,调剂配餐。他要求炊事员做完饭菜首先品尝,自己满意才能得到官兵认可。看到官兵们每餐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他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奖赏。

克勤克俭“三本账”

伙食好,必定会成本提高。钱从哪里来?人们说,杜团手里有三本账,除了上面说的营养账,还有节约账、良心账。杜团的节约精神体现在他花的每分钱和每顿食材上。采购时,他跑遍市场,货比三家。他自制各类泡菜和小菜,不仅使人开胃下饭,还节约了经费。腌制酸菜时,战士把白菜外皮扒掉过多,他就边手把手地示范边给战士讲勤俭节约的重要,一粒米、一片菜都不能浪费。看到泔水桶里吃剩的半个馒头多,他就把馒头做小,把能切开的水果切成小块,方便大家定量取食。就连各种器物坏了,能自己修理的杜团就不花钱请人修。

节约固然重要,开源更是他“节约账”中的重头戏。记者走进杜团带领大家开辟的5亩菜园,园中一畦一垄整齐有序,满园的土豆、西瓜、西红柿等各种禾苗长势正旺。这里原是一片沙地,杜团带战士拉回10多车羊粪把地养肥。为抢时节,他带大家冒着30多度高温,把发了酵的羊粪翻到菜地下面。每天天蒙蒙亮,人们就会看到杜团在菜地里忙碌的身影。有一次,水管坏了,地里的菜苗急需浇水,他就用水桶一点一滴地灌溉幼苗。杜团的心血结出累累硕果,西瓜又沙又甜,瓜菜储进地窖能吃到第二年2月。官兵们把这块菜地称为“开心农场”。

廉洁奉献好管家

在杜团精心算计和照料下,官兵们不仅吃得质优价廉又放心可口,中队每年还可节约万余元开销,他把省出的经费全部用在提高官兵的伙食和质量上。他把官兵的生日暗暗记下,为每个过生日的官兵送上一个蛋糕,煮一碗热面,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当节日,都会加几个菜让大家尽享节日快乐;战友病了,他会根据病情为其做上可口的病号饭;冬天,他给战友煮一锅热腾腾的姜汤预防感冒;夏天,又煮了绿豆汤放到冰柜冰镇,一天三次送往口岸一线执勤点。

有菜商找到杜团:“兄弟,能不能多到我家定菜?”说着将两盒“中华”烟递上来。杜团挡了回去,说:“只要你的菜新鲜安全,价格公道,自然会去你那里。”杜团当司务长多年,严守财务制度,每月底公布一次账目,向大家交出“良心账”。

杜团说:“司务长不是官,可是把伙食搞好会起到稳定部队思想的作用。”他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优秀士官”。☆

(本栏编辑/周居霞)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