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递强人”弗雷德·史密斯

点击:0时间:2021-01-03 01:34:53

夏宏

网购、“海淘”带来了快递业的爆炸式增长,相关的跨境业务也在迅速发展。

在跨境业务中,联邦快递(FedEx)是当今世界上毋庸置疑的巨头。

就像亨利·福特看到许多人有前往郊区居住的苗头,及时推出价格低廉的汽车一样,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这位耶鲁大学毕业生、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也在美国历史上首创了“隔夜快递”这一新兴的服务行业。

经过43年的发展,如今的联邦快递年营收高达450亿美元,拥有30多万名员工,服务范围遍及全球220个国家及地区。当年那位27岁的青年,以自己的狂想改变了世界。现在,70岁的他仍担任联邦快递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奔走在快递业第一线。

C级论文背后的巨大市场

联邦快递的诞生实际上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史密斯认识到社会上存在这种服务的需要,但是直到若干年之后他才开始第二个阶段——真正把它变成一项事业。

这种认识始于1965年,当时,21岁的史密斯正在耶鲁大学读书,他注意到,美国工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将靠电脑、微处理机及电子装备来维系,而这些装备的维修则要靠量少价昂的组件和零件及时供应,而有关信件、包裹、存货清单也需要在尽快的时间内获得。

他认为,创立一种航空隔夜快递服务公司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他写了一篇不足15页的经济学课程论文。但教授却认为,“买架飞机专门用来送货”虽有某些可取之处,却是行不通的。首先,联邦政府对空运航线的管制将妨碍这种服务;另外,已经利用客运航线运送包裹的老牌航空公司的竞争也会使这样的服务得不到成功;而且,提供这种服务所需要的巨大资金是任何新创公司难以承受的。

教授给史密斯的论文,打了大大一个“C”。

带着这个“C”,1966年,史密斯毕业,进入美国海军陆战队。

待他重返社会时,已是1970年,他在那篇小论文里的预言全都变成了现实。计算机取代了人力,但是机器的可靠性和相关的后勤配送却还没有跟上来。史密斯继承了做运输业的老爸的遗产,和同学买下了阿肯色州小石城市政机场的航空部件销售公司。虽然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但急需的飞机部件总是不能找到及时的航班,那种沮丧感让他想起了当年的论文:“得,干脆我来搞成它。”

毫无疑问,对一个27岁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疯狂的想法。但在战场上历练了四年,史密斯有句名言:“打仗我都不怕,还怕做生意?”

孤注一掷投入所有家产

第一件事是找钱。史密斯投入自己的25万美元,又从家族基金里拿到25万美元,家族公司董事会还为他担保,让他获得了360万美元的贷款,用来购买第一批两架“猎鹰”喷气机以运送包裹。空舱飞了两周测试系统后,史密斯的联邦快递公司开张了。

然而,第一笔生意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史密斯起“联邦”的名字,是认为能从联邦储备系统承包到运送支票的合同。

然而,内部各立山头、瓜分了支票运送业务的联邦储备局,最终对他说“不”。在1971年的夏天,史密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创业计划和两架猎鹰喷气机睡在飞机棚的地板上。

军队的经历,让史密斯变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人。他又花了7.5万美元,由专家、飞行员、技师、广告代理商等组成的高级顾问小组作市场调查,坚定了自己做隔夜快递的信心。但也发现,大学教授的评语——“提供这种服务所需的巨大资金是任何新创公司都难以承担的”——绝非虚言。

要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运输工具——飞机和汽车,还要在全国建立服务网、开通多条航空线。此时的史密斯表现出了一个企业家不可多得的胆识,他把自己全部家产850万美元孤注一掷地投入到联邦快递公司,然后,他竭尽全力对华尔街那些大银行家、大投资商进行游说。史密斯对快递公司市场精辟、独到的分析以及他的努力、他的自信,特别是他破釜沉舟地把全部家产投入的勇气,给这些私人投资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包括万仓保险公司、花旗风险资本公司在内的几家大公司先后向联邦快递公司投资。很快,他筹集到了9600万美元,创下了美国企业界当时单个项目吸引投资的最高纪录。有了这笔钱,他同泛美航空公司签约,初步建立起了25个网点。

煎熬26个月柳暗花明

1973年4月17日,联邦快递再次营业。

但令人失望的是,第一天夜里运送的包裹只有186件。在此后的26个月里,联邦快递亏损2930万美元,欠债主4900万美元,随时都可能破产。

公司的早期支持者打起了退堂鼓,不肯继续投资。这是联邦快递公司最为艰难的时期,正像史密斯自己讲的:“世上没人能知道那一年(1973年)我所经历的事情,那一年给我的痛苦是如此之深,我所承受的压力是如此之大,所发生的事情是如此之多,所进行的旅行是如此忙碌,与投资银行家、通用动力公司以及上百位不同人物的会晤是如此频繁,同时我还得努力管理一家公司。”

当年7月,史密斯已经发不出薪水,为了抵偿公司的债务,他卖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甚至从家庭信托基金中提取本属于他两个姐姐的钱。姐姐将他告上法庭,但最终和解,宣判无罪。

也可能真的“天道酬勤”,在困境中拼搏的联邦快递遇到了意外的好运气,首先是政府解除了对航空运输业的限制,极大地增加了货运行业的运输量,而当时的主要货运机构对大城市的业务都应接不暇,根本就没有力量去满足小城市的要求,终于为联邦快递提供了重大的市场缺口。

到1975年7月,联邦快递开始盈利,数额为5.5万美元。到年底,公司拥有了3.1万个固定客户,在全美130个城市和75个机场提供隔夜快递服务,运送各种零件、血浆、移植器官、药品等物品。

随着美国网点的完善,史密斯又将目光投向了欧洲、亚太等区域。他通过收购货运航空公司,将联邦快递的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到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航空货运模式,更是复制到中国、印度等多个新兴国家。

了解三教九流 要让身边人成功

史密斯的经商哲学受益于他的军旅生活,“我被包围在一群蓝领工人之中”,他回忆道,“那时我是排长,我应该比他们年长3岁,我当时21岁,他们18岁,他们中有炼钢工人、卡车司机,还有加油站的工人。”“我们吃在一起、睡在一起,一同作战,我很快学会了如何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我了解他们对事物的想法,对事物的反应。基于这种理解,我会公平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史密斯说。

史密斯在海军陆战队期间还学到了另外一个关键课程。“你不能强迫人们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你可以引导他们,可以充分授权让他们自己作出正确的决定,但如果你没有为此创造一个文化环境的话,那么所有的工作只是在‘嚼舌头,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史密斯说道:“所以你要很认真地把这件事做好:确保和你一起工作的人都能拥有成功的机会。”

这就是联邦公司塑造的“员工、服务、利润”的企业文化。这来自于史密斯父亲的教导:要把成功的一部分归于员工,这样才会制造出忠诚的追随者。

从43年前创业到现在,史密斯的联邦快递一直保持了一种小公司的灵活敏捷、随机应变的宝贵气质。他不是没有犯过错,比如20世纪80年代在传真机普及之前,史密斯推出了Zapmail,一种通过联邦快递的网点进行电子文件传输的新型服务。但这个方案因为成本太高(需要通过宇宙飞船发射卫星)最终失败。他很快就果断地放弃,转而专注于建立一个全球快递网络。史密斯借高尔夫来形容他的商业哲学:“一杆挥出去,就算连球都打不中,也没什么可怕的。从头再来嘛。我总是乐于冒险,因为失败并不是你生命中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这一点我看得非常清楚。”

(王辉荐自《楚天金报》)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