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在口水中梦想成为“第五直辖市”
吴久久
尽管一次次传言都最终落空,但它再次出现时,人们又难以抵挡。026,这个空缺的电话区号,像一个诱人的胡萝卜,悬挂在中国的城市上空。
一个传言,一个隔三差五就出现的传言,在中国几座大城市徘徊。
厦门、西安、武汉、南京、广州……这些传言总是让这些城市的居民感到兴奋,他们言之凿凿:“中央确定××成为中国第五个直辖市。”
谁想当第五个直辖市?
仅仅在2014年的头三个月,有关直辖市的传言就已涉及到至少四个城市。
先是厦门。2月,当地的论坛和贴吧中就开始盛传厦门要成为第五个直辖市的消息。传言还给出了详细报批方案:将泉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晋江、南安、石狮归入厦门,漳州的龙海市整体并入厦门,设立厦门市晋江区、南安区……撤销晋江市、石狮市……
这样一来,厦门直辖市将成为一个管辖十个区、约877万人的庞然大物,GDP可望达到6000亿元左右,几乎是现在的一倍。
最重要的是,厦门直辖市将获得一个新的电话区号:026。
然后是南京,从2007年起,它就被网民推上了“候选直辖市”的名单。坊间传闻它将成为一个新的、人口规模达1250万的“特别市”——这是一个建国后就消失掉的城市行政级别,但是南京人并不陌生,因为民国时期南京确实曾经是八个“特别市”之一。
在这个南京重获“特别市”身份的传闻版本里,它将合并附近的马鞍山、滁州,为了让这个传言显得更加可信,有人甚至设计好了市旗在互联网上供人观赏,南朝陵墓石雕的辟邪形象尤其显眼。
在传言中,想变成直辖市的还有哈尔滨。哈尔滨想以此恢复它曾经的东亚国际化大都市地位,沈阳则以更高的经济总量,对哈尔滨的野心表示不屑。
而深圳成为直辖市的声音显然更加有分量。这个消息来自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深圳报业集团兼香港商报社社长黄扬略提交提案,建议从国家战略出发,将深圳、东莞、惠州三市所辖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深圳直辖市。他认为,现在时机不仅成熟,而且很有必要。
此前的2012年,深圳成为直辖市的消息已一度沸沸扬扬。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新恒基集团董事局主席高敬德表示,希望能将深圳设为直辖市。高敬德构想的画面是,不出30年,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直辖市为核心的大珠三角,能轻松秒杀纽约大都会。
如果把时间继续往前推,那么卷入“直辖市传闻”的城市还有西安、武汉、广州、洛阳、郑州……
直辖市、中央、地方省的复杂心思
各地想升级为直辖市的传言一直不绝,各地也说法各异——能拉动长三角,能推进西部大开发,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是这些城市愿意摆在台面上的理由。
但其实从中国城市经济总量排名来看,只有排名靠前的城市,才会想尽办法想升级。GDP排名进入前20名的城市中,有五个计划单列市,十个副省级城市,剩下的五个城市,诸如苏州、无锡、佛山,虽然富可抵省,但只有地级市的规格。
于是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佛山市顺德区的GDP达到5000亿元,比有些省份都多。但顺德区行政体制采取的是县级市的政府配置,完全不匹配。
在一些发达地区,由于当地外来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远远超出了过去公务员编制管辖能力,比如像消防部门,一度申请增加公务员编制,但是都被打回。不少部门为此只好增加联防队员或者协警,或者民间力量来解决各种公安治安和消防能力问题,但是仍显得不足。
事实上,永久性解决类似问题,也是某些城市不断申请直辖的强劲动力。
但是,光有GDP还不行,只说操作层面,就还有一对颇费拿捏的顾忌。
想成为直辖市,面积太小不行,经济太弱不行。更重要的是,经济相对太强也不行——因为一旦直辖,省内找不到“接班人”。
首先,经济太弱不行,这个好理解。其次是,经济相对太强也不行。武汉多年来一直有成为直辖市的传说,理由是中部地区还没有直辖市,而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对提振中部地区经济有巨大影响。
但武汉对湖北太重要。2013年武汉GDP达9000亿元,占湖北省的37.5%。如果将武汉直辖,湖北省一级财政将失去三分之二的税收来源。湖北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也指出,如果武汉直辖了,很难找到能成为湖北省省会的城市。
如果西安直辖传闻成真,它也将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西安市GDP占全陕西省三成,相当于关中四市总和。陕西有学者分析,假如西安直辖,不仅陕西经济遭重创,而且陕西省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可能将所有资源和项目都转移给宝鸡等其他城市,使西安后继乏力。
而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则用“灾难”来形容西安直辖的后果:“省会城市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金融、商贸、交通整个资源都占了,一旦直辖,我们解放后60多年来积累的资源就被省会城市少数人占据了,省里本来需要支援的地区就失去了这些资源,根本无法发展。”
直辖市争夺战升级
不过,对所有“候补直辖市”来说,今天,“升直”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那么具有吸引力的话题。他们更关注的是一些新的头衔,比如“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2010年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这类城市有可能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文化、管理的中心城市,对内则在行政、经济和文化上起到引领、辐射、集散作用。
谁会成为第六个国家中心城市?就在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出台的当年,深圳市市民还在为落选五大中心而心生不平,南京就组织学者,完成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调研;第二年,武汉把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写入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而在今年的两会上,郑州市提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要确立国家中心城市地位。
所有这些竞争以及伴随着竞争的传言,实际上都伴随着一个现实:地方经济在不断增长,原有的行政区划已经成了一件太小的衣服。无论升格直辖市,还是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或者“区域中心城市”,对一些城市来说,上升的时刻也许将不得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