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习近平主席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在各种外事活动的演讲中,总能信手拈来一个个生动感人、饱含中外人民真挚友谊的故事。这些故事鲜活实在,体现了中国尊重不同文明,期望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的真诚愿望。本期本刊记者实地采访了部分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其亲属,挖掘了更多与故事相关的事实,报道了这些故事的现今情况,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普通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与日俱增,以及发展变化的中国。
7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故事,犹如一幅幅温暖隽永的画卷,无不令人动容:
美国老人加德纳及家人对中国福州鼓岭跨越百年的情谊;李玲夫妇从旅行一开始就爱上了神奇的非洲;刚果(布)倾力援建中国青海玉树“中刚友谊小学”;德国葡萄专家诺博同助手汉斯17次到中国传授葡萄栽培、嫁接改优技术,将传承几百年的家族商标无偿授予当地酒厂使用,资助8名当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比利时年轻人邬特·德斯麦特在云南普洱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约旦商人穆罕奈德扎根中国,将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义乌,并收获了事业和爱情;中国骨髓捐献志愿者张宝在遭遇车祸后,继续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
这些故事让人们共同见证了中国与各国的真情友谊,友谊的种子在世界各地播种,收获到丰硕的果实。而各国人民的之间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共同追求美好的梦想,无疑是人类的最高境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多次这样说道,意为国家之间要民心相通。他以讲故事的方式向世界形象地传递着中国对世界的态度和观点。
患难见真情,真诚的友谊在埃博拉疫情突袭时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近期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疫情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早在4月,中国政府就宣布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家各提供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防控救治物资,8月份开始又向上述3国提供了总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帮助他们抗击埃博拉疫情。此外,中国还派出了3支公共卫生专家组分别前往以上3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疫情进行技术援助。
中国的真诚帮助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非洲国家的赞誉。世界卫生组织驻几内亚代表科迪博士公开表示,“感谢中国的贡献。”几内亚国际合作部长萨诺对媒体表示,“自从几内亚独立之后,中几两国就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两国人民心心相印,友好合作可谓典范。”萨诺表示,疫情刚开始不久,几内亚人就得到了中国朋友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
中国政府一直站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最前线,让非洲朋友由衷地宽慰和赞叹。“在我们急需外界帮助的时候,中国朋友挺身而出。”在利比里亚一家非政府组织工作的布菲对中国记者表示,“中国政府对西非3国的援助和专家的到来对我们真的是非常好的消息。”
友谊不仅植根于人民,更能造福人民,为世界各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其精神指归即让各国人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益处。丝绸之路是文明文化和平互动之路,各族人民平等交往的友谊之路。可以想象,这种深富创新意涵的国际合作模式,将谱写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未来的壮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