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复旦投毒案二审:拿什么来扭转命运

点击:0时间:2021-01-20 15:54:57

张蕾

2014年12月8日23时30分左右,历经逾13小时的审理,复旦投毒案二审结束,法庭将择日宣判。

林森浩一直在改造自己的性格。如果“性格决定命运”是真理,那么改造性格的目的就在于扭转命运。在投毒之前,他在社交媒体书写对自己的宣言:胆子要大/要果断……在投毒被拘之后,他反思自己仍然会在性格上找原因,“做人太直,不会拐弯”,“不计后果”,却又“缺乏勇气”。

他终于在二审现场痛哭,跟一审时的木然(外界有将其解读为“冷漠”)相比,更接近大家对一个如此处境之人的预期。他的悔过与道歉,是常情;被害人黄洋的家属不接受,也可以理解。道歉信和眼泪,都救不了他。

12月8日,星期一,上海高院内,复旦投毒案二审历时13小时。辩论环节在被告律师斯伟江的强烈要求下,增加了10分钟。辩方提出新的疑点:黄洋死因到底是N-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还是爆发性乙型肝炎?后者的提出,引发庭审现场的一阵骚动。辩方要求检方提供质谱图,以将剧毒化学物质的投放定量,并探讨其与黄洋死亡的因果关系。至于林森浩是否有杀害黄洋的主观故意,在一审时即已是焦点。

自始至终,林森浩都否认与黄洋因“不和”而加害的动机。一审结束后,他接受央视的采访,说我们只是“不铁”,投毒的主要原因不在黄身上,是自己没有处理好负面情绪。

投毒之后他希望黄洋怀疑他、质问他,那样就可以逼他说出实情。他甚至为此故意在午休时间回到寝室(平时他都在医院度过),去逼迫自己面对室友。而黄只是说:我昨天喝了这个水,有点像消毒水的味道,下午我能不能到你们科去看看(B超),我怀疑是胃穿孔……

自始至终,黄洋的父亲都不相信林所供认的动机——“开玩笑”:有用下毒开玩笑的吗?

林森浩说自己“幼稚”,表现在“伤害别人身体这种行为,在这里不是我的一个底线”。他认为,“你头脑里的底线,你做事的习惯方式,思维方式都是需要你学习的。”而自己从没有学习过,“我是一个很‘空的人,我没什么价值观。”

在一审被判死刑后的唯一一封家书中,他向父母要求,将他推荐的《心灵控制术》认真阅读。他说,“改变命运,并非一定要赚很多钱,或者给后代留下多少物质财富。我们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使后代通过我们的熏陶与教育也成为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就足够了。”

这满含寄望的建议,被他的父亲斥为“幼稚”:“他生死悬于一线,却写信让我和他妈妈读书?”他明明知道母亲目不识丁,却让其读书。“一家人为他的事焦头烂额,连饭都吃不下,他却让我们读书;他年近三十连婚都没结,却在信中大谈要让后代也精神富有。这不是幼稚是什么?”

跟药庆卫一样,林尊耀也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儿子。即便在儿子药家鑫被执行死刑之后,药庆卫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及其营造出的家庭成长氛围做有限的反思时,也都会后缀一句:“过后去想想我的东西,都是比较正确的”。

林森浩在家书中用力地表达:“经过在看守所几个月时间的反思以及练习,我越来越坚信性格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改变,需要练习,不断地练习。我相信你们也会同意我的这个观点的”。

遗憾的是,林尊耀可能并不同意。就像记者询问林森浩:你觉得现在想未来“没用”,那么,什么有用?林答:“我觉得需要的是一个潜移默化,是一个慢慢地,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一些调整。”记者又问:调整还有用吗?林旋即从嘴里呲出一口无奈的气,“假如活的话是有用,假如死亡了就没用。”

2014年12月8日23时30分左右,历经逾13小时的审理,复旦投毒案二审结束,法庭将择日宣判。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