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绿色的田野上

点击:0时间:2021-01-26 19:39:36

周居霞

在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五原县委、政府认真审视县情,厘清发展思路,特别是王君书记对巴彦淖尔市提出“争当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的殷切希望后,五原县自加压力,把这项要求和任务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各族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日前,记者走进五原县采访,所到之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田野,河渠纵横、禾苗茁壮,条条公路乡道把人引进乡镇村庄;一排排新建农舍、一座座温室大棚、一处处高标准棚圈掩映在绿树鲜花之中;随意走进庄户人家,淳朴热情的五原百姓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五原城乡到处呈现出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展示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果。干净整洁、新风新貌,新农村建设带给五原农民的,不仅仅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美丽乡村承载的文明与文化如春风化雨,悄然无声但却更加深刻地改变着农民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记者采访了五原县各个层面人士,记录了近年来五原县的新发展与新变化。

建设美丽幸福新五原——访五原县委书记郭占江

五原——黄河母亲格外眷顾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黄河在这里弯起温柔的手臂,将这片丰饶宝地拥在怀中,让它尽享甘甜的乳汁,生长出丰华物产。2400多年来,人们一代代在这里开垦奋斗,建成了全国著名的河套粮仓。现在,五原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发展县域经济和普惠民生中,又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记者带着问题专访了五原县委书记郭占江。

记者: 郭书记,请您介绍一下五原县的基本概况。

郭占江: 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是“八百里河套米粮川”的核心地带,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个农场,有117个行政村、771个自然社,总人口30万,其中农民20万,拥有耕地230多万亩,全部引黄河水自流灌溉,人均11.5亩水浇地,发展农业得天独厚。五原县盛产葵花、小麦、番茄、肉羊等优质农畜产品,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生产大县、农业部确定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葵花和番茄产业第一县、“秸秆养羊”示范县。近两年来,五原县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单位、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记者: 自治区党委提出“8337”发展思路后,五原县如何贯彻落实?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郭占江: 思路决定出路。根据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过去的基础、现在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我们提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民生至上、务实干事、创先争优”16字理念,大力践行“总干”精神,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一条”主线,争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两大”目标全市领先,攻克农畜产品加工业、农民增收、棚户区改造“三个”难点,抓好以肉羊养殖、设施农业、葵花产业、现代物流服务业为重点的“四大”产业,实现项目争取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绿、文化”、“农”字号龙头企业、干部作风建设“五大”突破,推进新型工业、农田配套、林业生态、城乡宜居、扶贫攻坚、民生改善、平安建设、环境优化、党建创新“九项”工程。王君书记对巴彦淖尔提出殷切希望:“争当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我县把王君书记的要求和希望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记者: 五原县要想“争当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具备哪些优势?

郭占江: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230万亩耕地并有黄河自流灌溉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绿色特色农畜产品又是我们最亮的金字招牌。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做实基础、做强园区、做活主体、做大产业,构建起“争当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的有力支撑。

记者: 在“做实基础”方面五原县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郭占江: 最紧要的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我县目前尚有一半耕地未实施水利配套工程,还有大面积的大土堆、土圪楞,农民靠大堰子浇地,靠大水压碱,靠推低土地引水,可谓“沟满壕平水鼓症,广种薄收盐碱重”。近年来,我们依托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大破大立推进农田配套开发,实现了每万亩开发片增地15%、增林3万株、增效缩短灌溉期5天以上、人均增收1500多元。特别是今年,全县实施农田配套70多万亩,占到近6年项目总量的一半,干出了亮点、干成了典型,工作经验在全区示范推广。明年我们将争取土地整理项目100万亩,大干快干、靠土生金,两年内完成所有农田配套改造,创建全国一流的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

记者: “做强园区”指的是什么?

郭占江: 抓县域经济要抓特色产业,抓特色产业要抓特色园区。我们突出抓“红黄白花绿”五色产业,即灯笼红香瓜、黄柿子、巴美白绵羊、葵花、绿色有机农产品。全力推进“菜博园”、“羊博园”、“葵博园”建设,以特色化推动产业发展,以园区化引领现代农业。“菜博园”项目,是依托八里桥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建成集农耕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村、河套农家乐、农耕文化体验街的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打造产业、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四位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羊博园”项目,是集中建设万亩肉羊养殖园区,推进企业自繁型、农企合作型、大户聚集型、整村推进型“四种模式”的肉羊养殖业,实施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四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培育存栏百万只以上的大型肉羊生产联合体,争取纳入全区大型肉羊生产联合体行列,打造全国肉羊产业大县。“葵博园”项目,要建成3000亩葵花种植核心区,打造集种子评比、试验示范、葵花观赏为一体的万亩生态园。围绕三大特色园区,规范运行八里桥农贸市场,全面启动羊产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鸿鼎市场,建成全国最大的葵花交易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把有形和无形的市场紧密衔接,买全国,卖全国;分批培训农业系统的干部、科技人员和种植户,实施品种提纯、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工程,积极申报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和工商总局注册,打响几个农畜产品知名品牌,努力实现园区增质、市场增容、品牌增名、农民增收。

记者: 如何“做活主体”呢?

郭占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现在农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全县农村劳动力40岁以上的比重超过65%,有100亩以上种植大户1300多户、耕地近20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8%。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迫在眉睫。今年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施意见》,实行“五星级”管理,对三星级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县财政以奖代补、扶持壮大,每个乡镇都有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特别是套海镇新光农机合作社作为全国农机示范社,实行大型机械联合作业,引领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今后,我们将大力推进“1321”工程,即每年培育10户农业经营企业、30个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100个种养大户,通过政策和项目引导,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流转,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记者: 在“做大产业”方面,五原县又有哪些新举措?

郭占江: 农畜产品资源是我县最大的优势,也是发展工业的基础。我们坚持农业支撑工业,工业带动农业,抓农业就是抓工业,抓“农字号”龙头企业就是抓工业,把农业和工业连起来做,把龙头企业和原料基地连起来做,工农互动发展。今年,自治区出台了支持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市委明确将农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到套区,这对于我县又是难得的机遇。我们要以扩规模、上档次、走高端、创品牌为方向,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扶优扶强,引大育新,推动面粉产业提升、番茄产业整合、葵花产业延伸、肉类产业提效,把农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品牌工业。

记者: 五原县的城乡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农村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这也是“自治区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现场会和自治区党委农工部长会议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在五原县召开的原因,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和做法。

郭占江: 城乡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展示形象的窗口。在县城建设上,我们把新区开发和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着力构筑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新城。我们坚持单体讲景观、局部讲风格、整体讲协调,融入生态、文化、古镇等元素,建设优美城区。建设过程中,棚户区改造是三大难点之一。全县约有2万余户平房未改造。我们坚持征收程序、工作程序、补偿标准“三公开”,宣传发动、责任落实、激励机制、补偿安置“四到位”,充分调动居民自主拆迁改造的积极性,使居民从看客变成主体,打开了棚户区改造的新局面。今后,我们将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力争3年内完成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改造。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我们依托危房改造、生态移民、通村道路、造林绿化等项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项目整合、产业带动、长效管理”的原则,不大包大揽,不大拆大建,注重乡土特色,突出绿色生态,实施了综合示范引领型、集镇聚集型、中心村建设型、旧村整治型、产业发展型、旅游文化主导型“六种模式”的村庄整治工程,先后高标准整治村庄164个,走出了一条改变河套农村面貌的新路,农民高兴地说,房新了、树绿了、干净了、好住了,村庄不见垃圾堆,汽车进村不起灰,下雪下雨不积水,很多返乡学生都找不到自己家了。

记者: 下一步,五原县还有哪些新打算?

郭占江: 我们将结合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完善村庄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村庄环境不反弹的同时,继续坚持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实现村庄整治由点向面扩展、由快向好转变、由标准化向特色化、多样化转变,创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3年内所有行政村实现“十个全覆盖”,5年内将771个自然村整合为500个中心村,逐步实现“十个全覆盖”。我们尤其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劲东风,以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为突破口,继续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借势登高、借船出海,抓好“效率提升年”、“项目争取年”、“城市管理年”、“平安建设年”四大活动,力争整体工作全市进前列、重点工作全区创特色、亮点工作全国有影响,使教育实践活动标杆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县,把五原县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幸福文明。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