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民生九难”建“品质西安”

点击:0时间:2021-03-12 11:03:54

赵辉

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十个一”民生工程。争创西部最佳社会治安环境、最佳投资创业环境、最佳旅游购物环境、最佳文化教育环境、最佳科技创新环境、最佳休闲居住环境,使西安成为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宣业宜居之城。为西安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城市繁荣注入活力,使西安跃升为名副其实的西部最佳城市。

打通一批断头路

用3年时间打通55条断头路,对其余情况较为复杂的6条断头路,在3个月以内提出解决方案。55条断头路全部列入2017年城建计划,其中2017年贯通24条,2018年贯通25条,2019年贯通6条。通过打通断头路,弥补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同步实施地下管网工程建设,杜绝“拉链路”。

打造一批绿化示范路

实施“五路”两侧增绿美化三年行动,建设“绿色之城、花园之城”。2017年的目标是以“五路”两侧为示范重点,打造62条绿化示范路,总绿化面积要超过100万平方米、栽种大树100万株(“双百”目标)。坚持种大树(胸径10厘米以上)、种常绿树,形成林荫大道。落实“毛竹+常绿树+其他树”方案,打造示范亮点。综合考虑西安市自然水土条件,抓好樱花、红枫树等观赏树种种植,使城市色彩更加炫丽丰富。

培育一批众创空间

大力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到2021年,建成500个以上众创空间聚集区和特色区,众创空间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17年年底,全市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新增114家,总数要超过250个,众创空间面积达到830萬平方米。

打造一批亮化示范街(路、桥)

做好城市亮化工作,打造亮化示范街、大力推动“月光经济”,带动服务业发展。曲江新区和高新区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既要体现“古韵生辉”的西安特色,又要体现“现代梦幻新西安”的形象。学习上海、杭州等城市经验,采取新技术,更换新灯源,展现新形象。亮化灯光采取平时模式、周末模式、节假日模式3种模式,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通宵点亮。适当延长城墙点亮的时间,突破重点区域轮廓,形成西安夜景新形象。

建设一批生态示范河(湖)段

加快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建设一批生态示范河(湖)段。到2019年,基本恢复大西安“八水绕长安”盛景。在已有“8+5+2”河湖水系治理方案基础上,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时间化、时间责任化的要求,细化完善治理方案,自2017年至2019年每年集中落实—批项目,启动一批影响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三年行动计划,多方筹资,向国家争取更大的支持。2017年建设9个生态示范河(湖)段,并将这9条河建成全市的示范河,河长成为全市的示范河长。加强景观和城市设计的融合,加强灞河、沪河、沣河等13条重点河流的景观规划建设。加强水生态景观建设,今年新增湿地面积4450亩、新增生态水面2600亩,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打造一批商圈

加快特色商圈建设,进一步巩固西安区域性商贸中心地位。重点围绕“大西安”3条轴线,分别打造西咸、钟楼、产灞3个百亿级商圈。稳步提升钟楼商圈,在现有基础上向高端优质迈进:着力打造西咸商圈,积极推动绿地、华侨城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发展壮大浐灞商圈,加快丝路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建设,吸引华润、万达等大企业投资建设。今年全市打造提升48个商圈,总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4.8亿元,较上年增幅不低于13%,占全市比例35%。具体分配额度;小寨商圈245亿元,凤城五路商圈185亿元,解放路商圈98亿元,长乐路商圈101.4亿元,大南门商圈、钟楼商圈(东大街、南大街),钟楼商圈(西大街、北大街)85亿元,其他为40个社消总额85亿元以下商圈。市商务局要加强统筹指导,3年内争取申报15条左右市级以上特色商业街。

建设一批绿地广场和主题公园

2017年西安市要新建绿地小广场60个,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新(续)建主题公园8个,规划总面积385万平方米。通过建造绿地广场和主题公园,用3年时间实现市民出门“500米有绿地广场、1公里有社区公园、5公里有市区级公园、10公里有郊野公园”的目标。绿地广场和公园都要有主题,通过建造公园,让附近居民得到他们想要的操场、球场和社区花园,增强居民归属感,有效缓解“大城市病”。综合改造小雁塔片区,建设成展示盛唐文化重点区;规划八路军办事处、革命公园;进一步提升三学街形象,形成既是景点又是开放式公园的新三学街。

建设一批雕塑示范街

2017年全面启动建设城市文化雕塑示范街项目,年内建成30条(处)城市文化雕塑示范街。挖掘各种雕塑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编制能够体现城市空间特征、历史沿革、民俗民风、文化艺术、杰出人物等素材的雕塑体系规划。到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每个大街小巷都有历史感的建筑和雕塑。借助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灵活运用雕塑形式,生动展现长安处处有故事、长安处处讲故事的新西安形象。延续周秦汉唐“开明开放、创新创优”特质,结合追赶超越时代主题,以历史渊源和科学定位为基准,定位城市精神内涵,让城市雕塑多角度展现城市形象,全方位弘扬城市精神。

建设一批规划馆

科学制定规划。由市规划局牵头,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落实新建市级规划展览馆的选址规划,指导各区县新建规划馆的方案审定。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各自规划馆建设,没有规划馆的区县要抓紧筹划,积极推进,到2020年年底,实现每个区县、开发区都有规划馆。2017年,新建8座规划馆。规划馆建设要在城市重点区域科学选址,与大型公共设施合并布局,使规划馆成为城市地标建筑,产生聚集效应;规划馆建设要侧重于历史文化展示,弘扬城市特色。要把西安人文、历史、地理特色进行挖掘和展示,让市民台韵多了解大西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规划馆整体布局要新颖、灵活、丰富,整合运用各种高科技展示方式,综合布局物理沙盘、全息数字沙盘、虚拟规划馆,提高市民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改造一批城中村和棚户区

学习浙江“三改一拆”先进经验,以“三推两创一升”为抓手,推动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三推”,即推进货币化安置,推进违法建筑治理,推进78个城中村和棚户区项目改造;“两创”,即积极创新影响到区域整体规划的国有工矿旧厂区及企业周边的非棚房改造方式,积极创新突出问题解决思路;“一升”,即提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品质。实现改造后的区域与业态有机结合,树立精品意识,切实提高项目定位、品质和效益。确定17个重要节点必须改造项目,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改善城市文化品质为根本出发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年底启动实施。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项目符合各项规划、满足消防及环境要求。加快贷款资金使用进度。尽快依法依规完善手续。

争取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用3到5年时间,让“十个一”工程成为古城西安的亮丽名片,不仅为全体市民创造最佳宜居、宣业环境,而且为西安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城市繁荣注入活力,使西安跃升为名副其实的西部最佳城市。endprint

标签: 西安 商圈 城市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