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大智慧 授权小原则

点击:0时间:2021-03-18 13:14:52

谭小芳

一个团体的大小事务,如果都必须由领导者一个人去做的话,那么领导者纵使有三头六臂也无可奈何。因此,必然得把一部分责任和任务授权给下属去承担。

领导者能不能充分授权下属,牵涉到彼此之间的信任问题。有的领导把任务分派给下属后,依然喜欢事无巨细地干涉和盘问,使得下属处于为难的境地;有的领导者则在提出办事的大原则之后,对具体做法毫不过问,而是完全地交给下属去完成。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很显然,第二种要高明得多,不但可以促使上下级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也可以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反之,那些不信任下属的领导者,无异于在下属的腿上拴一根绳子,看他们走偏了一点儿,就把绳子收得紧紧的,硬把他们拉回来。长此以往,下属们自然不敢再自行“走路”,从而也就把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给抹杀了。

试想,做领导的对下属一点儿都不信任,下属又怎能信任领导呢?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身为公司或单位的领导人,应充分信任下属的能力,否则,纵然自己做到累死,也难有大发展。随着信息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信息量巨增导致领导工作量大增。各级领导者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领导者,必须学会正确授权,减轻人力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使组织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俗话说:“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聪明的领导善于抓住要点、抓纲领和战略,而愚笨的领导却喜欢事无巨细一起抓、事事都管周详。善于抓住要点,一切事情都可以落实到位、处理得当;喜欢事事都管,结果是一切事情都容易荒废。一个单位在创业时期,领导者往往是事必躬亲、全责全能,这对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有好处的。然而,等发展到一定阶段,领导者就要逐步退出一些事务性工作,授权给其他贤能之士,建立团队管理制度。身为领导者,如果独任己而眼中无贤,当然就没有可用之人了。

“授权”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但是,领导者该如何做好授权呢?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身为领导者,在向员工授权时,既要定义好相关工作的权力范围,给予员工足够的信息和支持,也要定义好责任范围,让被授权的员工能够在拥有权限的同时,可以独立负责和彼此负责,这样才不会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也就是说,被授权的员工既有义务主动地、创造性地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也有义务在看到其他团队或个人存在问题时主动指出,帮助对方改进工作。

有效授权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领导者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风云,应对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能否高屋建瓴、运筹帷幄,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组织的整体优势,是决定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大多数卓越的领导者至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相当程度的授权,让下属无限的潜能得以发挥。大胆授权下属去做,你会发现下属远比想象得还要尽心、卖力和能干!要取得事业的发展,组织需要每一位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他们以主人翁精神为单位不断创造价值。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就是创造一个充分授权的环境,使所有员工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组织取得佳绩而共同努力。有个电视剧的插曲中有这么一句,“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在管理者授权方面,则应强调:该放手时就放手!沉迷于独揽权力的人,只会扼杀自己取得更大业绩的潜力和可能性。管理的重点是控制,领导的重点是激励与授权。减少控制,增加激励与授权,即“少管理多领导”,这符合新世纪简约管理的大道与趋势。

通过有效授权与激励,优秀的领导者得以用简单的、低成本的方法让员工自动自发、创造性地工作。授权就是复制自己,就是让别人为你工作,是放大自己时间的杠杆,是决定领导者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授权一般包括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任务本身,即要求下属完成某项工作。第二个要素是权力,即赋予下属完成某项工作相应的权力。第三个要素是责任,即下属所要承担的工作责任。三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最后十年期间,虽然授权成为管理方面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但不幸的是,它也同样是被误用得最多的概念。其实,授权并非意味着使其他人权力更大;相反,授权使我们所在的机构更加高效。授权的目的是帮助领导者创造一种更能提高执行能力,使人们之间更能进行正确评价的环境。美国商界风云人物杰克·韦尔奇有句经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乍听此言,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是深入细想,豁然开朗——管得少并非说明管理的作用被弱化了,富有效率的管理,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过程中,一些领导的管理方式是典型的“指令”型授权。它的特点是领导者坚持独挑大梁,对下属的工作不信任,不放心,为了取得良好的结果,特别注重过程管理。这种授权方式给下属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培养了下属的依赖性。放不开手脚的下属只有唯命是从,不作任何决策、不负任何责任。虽然领导者操心费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整个团队毫无生气,毫无创造力,目标的达成与否全系于领导者一身。这样的“指令”型授权,其实等于没有真正的授权,管理者必须亦步亦趋地监督下属,而下属离开领导者的指导就会不知所措。这样的团队怎么可能有执行力呢?无论多么完美的计划,多么伟大的目标,成功与否只能依赖领导者一个人,这种状况对于一个单位是相当危险的。

在实践中,没有支持,得不到授权,任何制度都不会顺利执行。而在一些单位里,领导的一些老部下与亲随,往往是制度的破坏者与阻挠者。面对着一个个主管、“封疆大吏”,其他员工能把他们怎样?正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呢,碍于情面只能放他们一马。长此以往,放这个一马放那个一马,制度也就不成制度了。而得到领导的支持与授权,拿到了“尚方宝剑”后,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制度就照章办事,只有这样,制度才能顺利执行。

总之,大棒是必要的,胡萝卜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授权,具有诸多优势,值得采纳:第一,通过有效授权,授权者将庞大的组织目标轻松地分解到不同人身上,同时将责任分给更多的人共同承担,让团队每一个职员更加有目标、更加负责任、更加投入、更有创造性地工作,激发出“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协作精神,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第二,通过有效授权,单位减少了控制,摆脱了依从,领导者从权力的烦恼中走出来,被授权者增加了自主性,感受到了责任感,提高了工作的能动性,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获得了更快的个人成长,为单位带来了更优异的业绩。

(摘自《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