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域创新系统框架下的科研环境研究

点击:0时间:2021-04-03 18:49:39

[摘要] 本文对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科研环境是区域创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产业界对科研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科研环境的影响机理和构成要素,认为科研环境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的效率和科技产业发展。以深圳为例,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优化科研环境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系统 科研环境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7)-04-0075-05

[作者简介] 陈少兵(1966 — ),湖北天门人,深圳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工学博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與技术经济。

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理论提出以来,受到官产学研各界的广泛重视,最近10年研究成果很多。科研环境作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也广受各方重视。但把两者联系起来作为研究对象的,目前则非常少见。本文把科研环境置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组成部分加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分支和研究领域的拓展,库克(Philip Nicholas cooke,1994)最早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较全面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库克(Cooke)、布拉茨克(Braczyk)和海登里希(Heidenreich)主编的《区域创新系统: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管理的作用》(1996)一书,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魏格(Wiig,1995)、阿希姆(Asheim,1997)、卡希奥拉托 (Cassio lato,1999)和卡尔松(Carlsson,1999)等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近20年时间,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关于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越来越完善,创新系统理论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但创新系统理论依然存在缺陷,不少关键概念的内涵比较模糊;二是区域创新系统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丰硕,在国内外不少国家(地区)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但与此同时,目前的各种研究对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创新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不够;三是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定量研究方面取得很大突破,如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实力以及创新对区域发展影响等的定量测评方面,用定量方法进行评价取得很好成效,不足之处是定量研究方法的实用性、可测度性不够强;四是对区域整体创新环境优化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集中在知识产品生产、创新要素培育、聚集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政策关系等,但对各种要素因子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理的研究则参差不齐,缺漏还比较明显;五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对官产学研各个创新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互动机制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目前对于区域创新环境优化的研究,在已见的文献中,几乎没有提及科研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定位、科研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构成要素中处在什么位置、对创新的影响如何表现、影响创新的机理是什么等等,可以说把科研环境置于区域创新系统下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之所以会如此,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国外的科研环境整体比较好,加上国外对科研立法历来比较重视,因而对这方面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科研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区域科研环境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很不相同,在大学系统、研究机构系统和工业系统中科研环境对创新过程的影响也很不相同,因而引致对科研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三是由于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因素很多,且目前对这种影响的测度和判断还没有很严格的标准,因而作为知识创新这一环的科研环境大家还不够重视。因此,本文围绕区域创新系统的科研环境展开分析。

二、科研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定位及其影响创新系统的机理和路径

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和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来看,科研环境的好坏不仅事关知识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不好的科研环境通过创新链会对包括产业生态在内的整个创新链和产业链造成破坏。

(一)科研环境及其构成要素

目前为止对科研环境最全面的概括,是《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中的界定:一个科研机构的内部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包括科研投入、产出以及文化和氛围)之间的相互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影响科研机构运行的所有组织和条件,包括政府规则、期刊政策、学会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和科研经费政策,也就是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的总体环境①。上述概括对科研机构的内部条件比较强调,对外部环境重视不够,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区域整体的发展环境。实际上,科研环境是指包括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在内的科研机构,其内在研究环境和影响科研活动的各种外在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的总和。

科研环境构成要素包括科研内部要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要素是科研活动承担机构的内部条件,包括科研机构经费分配与管理、人员激励、人才流动、成果分享机制、团队建设、内部管控等等,这是所有科研机构的共性。内部要素最大的不同,也是科研环境不同于其他生产生活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研究人员的个人背景对科研活动的影响巨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科研创新活动完全是人的智力活动,个体因素对科研活动的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决定了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种政策和制度必须围绕人展开。科研环境中的外在因素对科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外在因素的影响明显超过内部要素。影响科研活动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科技体制、政策环境等,都是重要的外在因素,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科研环境的各种外在因素中,迄今为止的研究都比较忽视产业发展状况对科研环境的影响。从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来看,产业界对科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科技产业对科研环境产生的巨大牵引作用,因为科研经费来源和支持力度对科研活动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如美国二战后产业界对科研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为产业界提供的科研经费逐步超过政府等机构提供的科研经费,上世纪80年代之后包括高校在内的科研经费来源中,来自产业界的经费远远超过了其他来源的经费,这已经是发达国家的一个基本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界从无到有,逐步提升了科研经费的投入,本世纪以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产业发达的城市,来自产业界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正是由于产业界经费在科研活动中的巨大牵引作用,近30年来科研活动和产业活动形成了良性互动,一方面产业界通过市场导向引导科研活动方向,在电子信息、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医疗等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科学突破,突出的表现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界的学者荣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科研活动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成为各国发展科技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二)科研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机理

本文把科研环境置于区域创新系统之中,探寻科研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方式和路径。

首先是科研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定位。科研工作不仅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联,与政府和产业界的关联度也很强,如我国产业界与科研机构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横向课题的形式广泛存在。从区域创新系统角度看,目前科研环境已经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技产业发展和工业体系紧密相连。在科技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尤其是设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城市,科研环境与产业界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共同构成了各自地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科研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定位可以归纳为如图1所示:

其次是科研环境对区域创新环境的作用机理。创新制度是推进科技创新过程的基础性因素,它形成了区域创新的选择环境。创新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制度与经济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明显,这种相关性影响了知识的生产、贮存、分配、使用和销毁,知识通过制度性因素的涉入而受到影响并发生变化①。由此可以看出,科研环境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科研环境意味着有效运行的知识创新体系,而不好的科研环境制约着知识的生产。从这个意义来说,科研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属于制度建设的范畴,从技术—经济范式上看,科研环境是科技创新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科研环境是通过创新链的顶端作用来影响创新,进而影响技术—经济范式的。

三、以深圳为例优化科研环境的几点思考

深圳是我国科技创新产业的典型代表,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国际科技、产业中心,深圳的区域创新系统独具特色,目前深圳正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区域创新系统,但对科研环境这个因素重视不够。建议深圳下一步从如下几个方面优化科研环境:

一是要处理好科学研究中有效浪费和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在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巨大的试错成本,这其中既有科学和技术的内在规律起作用,也与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选择紧密相关。因此,要正确看待科研中的必要浪费,不能用衡量经济活动效益的方式来衡量科研活动,要容忍科研活动的失败以及因为失败产生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浪费,用符合科研规律的评价方式来评判科研活动。深圳作为科技产业发达的城市,在推动科技产业化方面独树一帜,深圳区域创新体系最重要的特色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但科技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尤其要处理好这一关系。深圳非常需要依托企业的研发机构来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企业的研发机构要舍得花钱养一批“科学闲人”,让他们“仰望星空”,让他们不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二是产业界要发挥好科研环境的牵引作用和科研环境的净化器作用。目前产业界对科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深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产业界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科技产业对深圳的科研环境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深圳科研活动的特点就是产业引领,科研活动通过企业的研发机构和产学研结合围绕产业展开,极大地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发展,成为深圳发展科技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手段,大学和其他科技机构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深圳的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独特模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高校等科研机构都发挥不了产业界的这种作用,深圳下一步必须继续提升产业主导的科研环境建设,产业界要进一步发挥好这种影响,因为目前研究三角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研究很难分清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开发研究,很多基础研究项目成功后直接造福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政府要鼓励产业界投资于基础研究项目,发挥好产业界的引领作用。

三是尽快构建基于立法的科研评价体系。法律法规和规章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也是非常缺失的短板,要通过立法把科研评价体系提升到法治建设的高度。过去我们对立法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重视不够,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是空白,深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出台的系列法律法规中对科研评价体系关注太少。未来要借鉴日本等国的做法,制定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净化科研环境、优化科研氛围的科研评价体系,使科研评价体系具有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支撑。深圳的学术学会发育不全,学术协会的“行业监管”职能完全没有发挥,相关学术团体资源不足、学术权威性不够。下一步要发挥现有学术学会的科研评价职能,加大学术学会的培育力度,让学术协会尽快承担评价学术规则、学术规范的职能,纠正学术失范、造假、抄袭、侵权,推动学术交流和人才流动。要防范轻学术重应用、轻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重经济效益、重眼前成果轻未来科学技术储备、重应用学科轻基础学科的倾向。学界要有科学操守,敢于坐冷板凳,不能让市场经济的大潮扭曲科学规律。

四是建立一个非政府的、具有第三方性质的科研道德监督监察机构。科研道德问题几乎与科学研究活动的产生一样古老,科研造假活动不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也频繁发生在发达国家;不仅发生在基礎科学研究领域,也发生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领域;不仅发生在研究开发环节,也发生在产品研发环节,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整个创新链。这说明科研道德建设、学术规范建设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更关系到科研环境的好坏。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来看,目前科研道德是严重损害创新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某种程度上比侵犯知识产权更为严重。由于科学伦理和科研道德建设的缺失,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成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能力落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滞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科研活动准则,建立了由律师和审计专家参加的科学研究监督审查机构,成为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重要制度保障。科学研究监督审查机构以其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监督、警示科技界的科研活动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信任和支持,这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五是加强科研文化建设。科研环境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职业道德行为,这是科研环境最为特殊的地方,而科研人员的道德行为又受到个人教育背景、个人成长环境、文化和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的影响。因此,科研机构要制定严格的职业规范,培育正确的价值观、科研观,完善同行评议等考评办法。要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科研氛围是科研软环境的核心和灵魂,与物质投入关系不大,尽管我们的科研投入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相差不多,但在营造学术氛围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科研政策的扭曲和错配,破坏了科研氛围和科研生态,遏制了科学的进步和创新的推进。要建立科研机构内控机制和科技人员自控机制,健全科研人员参与分配的制度建设,探索知识产权化的实现途径。

六是构建协同高效的科研平台。科研平台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平台的水平、层次、规模、共享和效率等是科研环境好坏的硬指标,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要舍得投入,建设一批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高效运行的、国际一流的大型科学装置,为科研机构、企业提供便利的科研服务。其次是要提高大型公共实验平台的公共性和效率,通过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和明确政策导向,如深圳曾投入12.3亿元,在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星云”号超级计算机,为深圳各研究机构、企业提供服务,对促进深圳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深圳建立了很多公共科研平台,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平台管理体制机制和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管理机制,提高大型公共实验平台的共享和效率,实现真正的共赢、多赢,发挥这些科研平台营造科研氛围的独特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三院国家科研委员会.科研道德[M].苗德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胡志坚主编.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瑞典]C.埃德奎斯特、L.赫曼主编.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M].胡志坚,王海燕译.科学出版社,2012.

[4] [美]安纳利 . 萨克森宁(A.Saxenian).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M].曹蓬,杨宇光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5] 刘兰剑,应海涛.基于立法的日本科研评价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7(4).

Abstract: This research first summarizes prior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IS) in China and abroad, upon which it proposes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RIS. It argues that the industry has great influence on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This research then analyzes what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is comprised of and how it affects RIS. It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Lastly, it gives some thoughts and advise on improv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from the RIS point of view.

Keywords: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17-06-05 責任编辑:靳 叶)

标签: 科研 环境 区域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