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位远征军抗战老兵的中国心

点击:0时间:2021-04-04 08:51:01

刘文平

97岁高龄的刘大江,是抗战期间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他为民族解放、华侨教育和中缅友谊作出了突出贡献。1938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正在读高中的刘大江投笔从戎,投身抗日救亡战场。几年间,他怀着“宁肯战死,也不当亡国奴”的信念,转战大江南北,多次负伤。1942年,他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抗战胜利后,已是中尉军官的刘大江不愿回国参加内战,从此客居缅甸70年。70年来,刘大江虽身在异国,可他始终心系祖国,热爱祖国。在缅甸仰光,他致力华文教育50年,受到几代华人华侨子弟的爱戴。进入耄耋之年后,刘大江老人依然关心时事,关心祖国,为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而高兴自豪。2013年1月,得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将前往仰光远郊祭拜一处二战阵亡日军墓地,已经95岁高龄的刘大江老人义愤填膺,与数百名当地华人华侨前去表示强烈抗议。今年6月,刘大江老人不幸因病辞世,临终前,他最大的遗憾是不能来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

缅甸仰光唯一幸存的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

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2015年6月24日9时许,在缅甸仰光的最后一位远征军抗战老兵、97岁高龄的刘大江老人不幸因病逝世。

作为两年前有幸在仰光采访过刘大江老人的中国军事记者,得知老人去世,我的心情十分沉痛。本来,我多么期待老人能参加今年北京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啊,哪怕老人坐着轮椅出现在电视画面中,我也会十分高兴和欣慰。但这一切不可能实现了,怎能不令人感到痛惜和遗憾呢!

7月16日,我打通了曾在缅甸照顾老人多年、如今回到安徽太和县的刘大江老人侄孙刘晓峰的手机。刘晓峰在电话中沉重地对我说:“老人走得的确有些急啊。前些日子,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的人还来看望老爷子,商量老爷子回国参加9月3日的阅兵庆典呢,没想到老人就这么走了。临终前,老人最大的遗憾是,他不能到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了。”

我与刘大江老人有缘相会在仰光,是两年前的2013年8月31日。当时,我作为人民海军报的特派记者,随中国海军万吨级“和平方舟”号大型医院船出访缅甸。我们是8月30日抵达仰光的,8月31日,我随海军医疗队前往仰光市中心华人商会,为华人华侨开展医疗服务。其间,曾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工作20多年的郑先生,郑重地向我们介绍说:在仰光,还有一位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在世,名叫刘大江,已经95岁高龄。

这是一条多么难得的新闻线索!我顾不上吃午饭,便匆匆跟随郑先生打出租车前往市中心刘大江老人的住所。穿越熙熙攘攘的仰光市区,我的脑海中反复想象着刘大江老人的形象。经历过那场惨烈战争的95岁高龄老人,该是什么样子啊?是老态龙钟,还是卧病在床?也许无法对话采访,只能用眼神与老人交流。咳,这些都不重要了,只要见到中国远征军老兵就是成功!哪怕拍几张照片也是抢救性挖掘!

出租车在仰光市中心一栋破旧的居民楼前停了下来。爬上陡峭的木质楼梯,在三楼一个单元房里,我终于见到了刘大江老人。

当时,刘大江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老人身材高大,身体硬朗,看上去也就70多岁。他上着一件红色短体恤,下穿一条灰色缅式裙裤,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记忆力超强,讲话竟声如洪钟,还打着手势,走路不让人扶。更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十分关心时事,关心祖国,每天坚持收看电视新闻。我看到茶几上码放着几叠华文报纸。原来,老人还能借助放大镜每天读书看报。从安徽老家来缅甸照顾他的侄孙刘晓峰向我介绍说:“老爷子身子骨好着呢,生活完全自理,每天早晚两次去公园打拳,吃饭比我饭量还大呢。”

这是一次愉快的采访。我只提了几个问题,老人便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述如歌的岁月。两个小时的采访,我聆听着老人声情并茂的讲述,思绪随着他的讲述走进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领略中国军民为民族解放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历史画卷。

“宁肯战死,也不当亡国奴”

一寸山河一寸血。1941年年底,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军、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组建远征军。自1942年起,历时3年3个月,中国远征军分两次共投入40万兵力,取得同古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密支那战役等一系列胜利,歼灭日寇1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盘踞在缅北、滇西的日本侵略者。中国远征军为此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20万人伤亡。

祖籍安徽太和县的刘大江,出生于1918年,11岁随父迁居上海。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正在读高中的刘大江看到日寇烧杀抢掠,毅然考入南京中央防空军事学校。不久,刘大江被派往山西太原守卫军用机场,成为一名高射炮兵。

抗战期间,刘大江参加太原保卫战后,又先后转战长沙、贵阳、重庆等地,1942年抵达印度,入缅甸作战……从上海到南京,从太原到西安,从重庆到贵阳,从印度到缅甸,他一路征战,出生入死,身上留下多处伤疤。跨越上万公里,征战中外,刘大江老人自称“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一腔热血、半世奔波”。他有力地打着手势说:“日寇要灭亡中国,没有那么容易。当年,我们就一个信念,宁肯战死,也不当亡国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已是中尉军官的刘大江不愿意回国打内战,便和从北京来缅甸的两个流亡学生一起,在仰光的广东观音庙旁办起华夏华侨子弟小学,开始了艰难的异国谋生。

夫妻献身华文教育传播中国文化,曾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接见

战后,缅甸百废待兴,众多华人学校大多以广东话、福建话的方言教学。刘大江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讲授的国文、历史和地理等课程特别受欢迎。在缅甸70多年里,刘大江当了50年的华文教师。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历史和地理等知识,滋养了几代华人华侨子弟。我认真翻看刘大江老人使用过的有些泛黄的教学课本,深切感受到老人为传播中国文化、服务华人华侨而付出的心血。

大使馆郑先生对我说,每逢新学年开学,刘大江向学生的自我介绍铿锵有力:“我是中国远征军老兵刘大江,刘少奇的刘,大江东去的大江!”多少年过去了,几代华人华侨子弟对刘大江老师的这一开场白,至今记忆犹新。

时光荏苒。1949年3月,刘大江与缅甸华裔姑娘庄秀凤喜结连理。两人在华夏华侨子弟小学教书,共同致力于教育华人后代、维护华侨合法权益的事业。遗憾的是,庄秀凤因一次流产导致终生不能生育,与刘大江相濡以沫44年后,于1993年因病去世。我在老人客厅,看到他们夫妇俩风华正茂时的合影,感慨时光飞快流逝。

客居海外,他们的命运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1957年,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组织包括刘大江夫妇在内的爱国华人华侨教师团,到北京参加国庆8周年观礼。刘大江夫妇在天安门观礼台,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8年,受中国大使馆资助,刘大江夫妇在北京虎坊桥小学和东四幼儿园,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教师班进修。

1967年,新华社驻印度尼西亚记者撰写了长篇通讯《四十一颗红心向太阳》,报道爱国华侨心向祖国的事迹。刘大江将其改编为话剧,并组织师生搬上舞台,在仰光市剧院连演3场。这次演出在当地引起轰动,刘大江也一夜成名。

上世纪70年代,缅甸华人社团在仰光排练演出了话剧《南海长城》。该剧反映了中国南海军民团结御敌的感人故事,刘大江负责协助民兵群众演员的集体排练,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抗议日本副首相参拜缅甸日军墓地;看到祖国日益强盛感到无比高兴自豪

中国远征军悲壮而惨烈的抗战故事,一度被尘封。但不能封尘的是一位抗战老兵的炽热爱国情怀。

2013年1月4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前往仰光远郊一处二战阵亡日军墓地祭拜,引起了当地华人华侨的愤慨,前往表示抗议。华人华侨打出横幅:“向中国远征军英烈致敬”“抗议日本军国主义”“抗议日本侵略行为”。时年95岁高龄的刘大江义愤填膺,他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到现场参加抗议。

在抗议现场,刘大江老人说:“我们抗议的就是他不承认历史,他们侵略(其他)国家的历史,使得我们东南亚各国的很多人民遭受灾难。我今年已经90多岁了,我们还是要反对你们,你们这些日本人不知道悔过,你要知道你给东南亚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2013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日本副首相参拜缅甸日军墓地,中国远征军老兵抗议》为题作了报道。

提起当时抗议现场的一幕,刘大江老人激动地对我说:“日本右翼势力不知道悔罪,他们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多大灾难啊!我们抗议的是日本右翼势力歪曲侵略历史的行径,我们就是要为遭受日军蹂躏的亚洲人民讨回公道!”

2013年8月30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仰光码头,成为当地华人华侨的一件盛事。在中国海军任务指挥所精心安排下,刘大江老人应邀来医院船做了全面体检。当时,他除了血压有点高,其余指标均正常。

我们见面时,刘大江老人说到对“和平方舟”的印象,他一边戴上老花镜,翻出当地《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给我看,一边激动地说:“我小时候曾在上海黄浦江畔,看到停靠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海军军舰,但就是没有中国人自己的军舰。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军舰到亚丁湾护航,军舰又漂亮又有战斗力,我们华人华侨感到扬眉吐气啊!‘和平方舟很威武,医疗设备一流,医护人员服务热情周到,到世界各国履行国际人道主义,真长中国人志气啊!我这个抗战老兵为中国海军的强大感到高兴,感到自豪!”

值得欣慰的是,2011年6月,作为抗战老战士,刘大江老人在阔别祖国半个多世纪后,回到安徽太和县探亲,并游览了合肥、上海和南京等地。他一路参观,一路兴奋,一路感慨。看到祖国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说:“祖国的变化天翻地覆啊!国家繁荣富强是几代中华儿女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了不起!”

“一个国家落后就会被欺负!”刘大江老人虽然未能参加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盛典,但他两年前对我说的这句话,仍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标签: 缅甸 老人 仰光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