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怕的眼睛,隐藏的拳头

点击:0时间:2021-04-10 02:30:27

式微

每当人们说起克林顿,总忍不住提及他那段白宫婚外情,而其中的女主角莱温斯基也就不可避免地一遍遍成为谈资。不过对于她本人而言,这样的“名人待遇”可并不是一种享受——5月8日最新面世的《名利场》杂志就刊登了莱温斯基撰写的《羞耻与生存》,申诉自己所遭受的网络欺凌。

烧掉贝雷帽,埋葬蓝裙子

上世纪90年代,时为白宫实习生的莱温斯基和时任总统克林顿维持了一段“不正当关系”。在丑闻曝光后,克林顿最终平安度过,其生活也未受严重影响,但莱温斯基却一直在丑闻的阴影下谋生。莱温斯基于1999年推出了一系列手袋产品,而后曾在电视台担任一档真人秀节目主持人,不过都十分短暂。2005年,她前往英国攻读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自此淡出公众视野。

直至16年后的今天,这位当年的绯闻女主角再度发声:表示对当年事件深切的遗憾,并再次明确当年的事情虽然是克林顿总统作为上司占了她的便宜,但所发生的事情是两厢情愿的。莱温斯基写道:“如果说有任何不悦,都是之后发生的,那时为了保护他的权位,我成了替罪羊。” 莱温斯基说,激情褪去后她为自己的年少无知后悔不已,“我,莫妮卡·莱温斯基,深感后悔。”不过对于克林顿夫妇是否向她支付“封口费”一事,莱温斯基坚决否认,她说为了防止自己的丑闻被人用来赚钱,她甚至拒绝了1000万美元的采访及撰写回忆录邀约。

但是莱温斯基认为,由于互联网的影响,她成为遭全球看客羞辱的“第一人”。她与克林顿的丑闻曝光之后,有关各方为了保护总统让她当了替罪羊,克林顿政府、特别检察官的手下、两大阵营的政客还有媒体等强势机构都给她打标签,这让她遭受全球性的网络欺凌和侮辱,她甚至曾动过自杀的念头。“尽管做了诸多尝试,但所有的雇主都巧妙地提及我的过去,所以我从来都不是某个职位的最佳人选”。“我只能通过自己接项目(少之又少)或者向朋友借钱来勉强生活”。今年41岁的她没有工作、没有爱情,境况的确值得同情。

“是时候该烧掉贝雷帽,埋葬蓝裙子了(当年莱温斯基曾戴着贝雷帽在人群中欢迎克林顿总统,而那条蓝裙子则是克林顿出轨的重要证物)”,莱温斯基如此表示,不过舆论真的能放过这个“绯闻经典案例”吗?伴随着希拉里决定参加2016年大选,恐怕莱温斯基还需要煎熬更久。

潜藏于屏幕后的欺凌

就网络欺凌的受害者而言,莱温斯基是坚强的、幸运的,她仍然可以勇敢地站到媒体之前,大声地说“不”,而还有许多无辜的受害者,被网络欺凌逼着走向生命的尽头。

2007年11月,美国13岁女孩梅根因一名自称16岁、网名“乔希”的“男孩”不间断的侮辱、欺凌而上吊自杀,在自杀前的最后时刻,她的“我的空间”(MySpace)主页上不断闪出“乔希”发出的“世界没你会更美好”信息。更可怕的是,“乔希”其实是49岁家庭主妇劳莉——她是梅根的邻居,为替与梅根闹翻的女儿出气而冒充少男接近梅根,先引诱后者坠入情网,得手后再肆意欺凌,最终酿成惨剧。

2008年6月5日,英国13岁少年山姆·里森在自家卧室自缢,死因源于网络:他是EMO音乐迷,喜欢按照其偶像的造型装扮自己,结果在青少年社交网站BEBO上遭到大量侮辱、嘲讽和隐私曝光,最终精神崩溃而自杀。主持葬礼的当地牧师卡侬·约翰·埃文斯怒斥“网络恐怖分子”谋杀了山姆,“这和当面向他开枪唯一的区别,是网络暴徒连面对自己受害者的勇气都没有”。

2010年9月,罗格斯大学的学生用一个隐藏在宿舍的摄像头监控了室友的所有亲热行为,并同时在因特网上进行了现场直播。直接导致3天过后,那个被偷拍曝光的室友泰勒·克莱门蒂,一个18岁的大一新生、一个熟练的中提琴演奏者从乔治·华盛顿桥上纵身跃进哈德逊河,让全美震惊。而此前的1月,已经有一位来自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市高中女学生,由于不堪忍受一伙学生在网络上对其的羞辱以及用短消息进行的人身攻击,在自己的房间里上吊自尽。

同样的悲剧还在2012年上演——7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一)时,阿曼达被网友引诱,在网络摄像头前裸露上身,一年后她的半裸照被上传到网络,并发送给同学,而她则被陌生网友以“不就范就公布给更多熟人”相要挟,被迫继续在线做更多裸露“表演”,而这些新“表演”很快又成为新的要挟筹码。为摆脱这双“可怕的眼睛”,阿曼达从原居住的枫树岭市搬家、转学至几十公里外的高贵林市,但那名可怕的陌生网友却仍能不断获得她的个人、家庭和交际圈信息,并继续发出威胁。甚至阿曼达因不堪压力喝漂白剂自杀未遂,网上也能立即发出漂白剂空瓶照片,并被讥讽“下次换瓶有效的喝”。在网络欺凌下,阿曼达没有朋友、没有被尊重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冷漠和欺侮,最终在10月10日,离自己16岁生日仅差一个月,这位花季少女在家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除了青少年,现实中也不乏有成年人遭遇网络欺凌的例子。“脸谱”上曾有一个名为“讨厌图书馆那个矮胖子”的群组,是专门为了侮辱英国坎特伯雷市肯特大学的图书馆助理、37岁的格雷厄姆·马拉格汉而建立的。马拉格汉经常受到骚扰与恐吓:他和他妻子的自行车闸都被切断过,还有人特地跑到他面前用手机拍照——目的是为了参加这个群组的“看谁能拍到最佳特写”的竞赛。

全球蔓延,各国抗争不止

英国名为“Tes”的杂志最近发布统计数据显示,英国每5个孩子里有一个曾受到过网络欺凌,网络欺凌已经成为英国中小学生中增长最快、最为常见的暴力形式。而网络欺凌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不间断,且随处发生,受害者在欺凌者面前几乎是透明的,且信息随时会被传递给任何人,而欺凌者却看不见、摸不着。此外,由于是在虚拟世界施暴,施暴者看不见对方反应,又自感无需负责,因此经常会无节制、不择手段地进行欺凌,直至造成严重后果。

针对越来越多的网络欺凌案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开通了专门的网络热线,鼓励举报与网络欺凌有关的信息,一些国家政府专门成立了“儿童网络保护特别小组”,向受欺凌的青少年和家长提供建议和帮助。比如英国的“消灭欺凌”组织,通过启动了“网络导师”计划并创建网站,训练11岁至17岁的学生成为“兄弟姐妹”一样的导师,给周围同学提供网络安全帮助。

美国则主要以颁布反欺凌法和制定对欺凌者的严厉处分作为对策——现在美国除两个州外都制定和公布了反欺凌法,其中的38个州专门禁止网络欺凌或电子骚扰。其中新泽西州的《反欺凌权利法案》是最全面的一部法律:该法案规定,网络欺凌或电子骚扰发生在校内属违法,而发生在校外,只要实质性地破坏了学校教学和管理,干涉了其他学生的权利,也属于违法;新泽西州规定每所学校必须设一名反欺凌专家,而且欺凌调查报告必须在事件发生后10天内完成;同时,分类的欺凌事件和处理情况必须写进每所学校公开的报告中,校长如果不遵守本法案,也将被处罚。

2012年年底,加拿大参议院人权委员会也推出了《网络欺凌的伤害:数码世界里对权利的尊重》报告,针对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提出建议。日本参议院会议也在2013年通过了《欺负防止对策推进法》法案,强化了日本国家和地方自治体对利用网络实施欺凌行为监管的责任与义务。日本文部科学省向学校提供《应对网络欺凌指南和事例集》,作为应对网络欺凌的指南。日本各地召开网络欺凌对策研讨会议并制定政策,例如大阪府规定,原则上禁止小学生配备手机,府立学校原则上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同时,日本为学校配备了生活指导教师,在各地教委开辟了“24小时网络欺凌咨询”热线,并向网络欺凌受害严重的学校派遣专家。

不过,即使是有了一系列政策和组织的支持、帮助,网络欺凌现象仍是屡禁不止。就拿莱温斯基来说,隐姓埋名低调10年,仍是无法洗刷“白宫小三”的鲜明标签。

一句玩笑、一句嘲讽也许就会夺走一个鲜活的生命,莱温斯基尚能勇敢站出来,可其他的无辜平民呢?这些躲藏于屏幕后的眼睛与双拳,就是他们一生的梦魇。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