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去驻村?群众少跑腿
李冈
包头市九原区委从下基层和助农活动中受到启发,在哈林格尔镇积极探索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机制、新模式,提出了“机关干部往下走,部门职能往下沉,田间地头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全镇已建成驻村服务站8个,服务半径覆盖全部行政村的2万多名群众。
哈林格尔镇面积178平方公里,偏远村的村民到镇政府,坐班车得绕道40多公里。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多为老弱病残,田间劳动力大多45岁以上。为使农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镇里给每个驻村服务站派驻3至5名干部,每周一、三、五进村办公。对当场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场办理;解决不了的,干部带回镇里解决;需要协调其他部门解决的问题,保证5个工作日内办结或答复。
各驻村服务站里,干部们为村民讲解新政策新规定,村民有的咨询独生子女新政策,有的咨询残疾人、五保户待遇问题,有的申请救灾款……工作人员给每户发放驻村干部联系卡,注明服务站的职责,提供政策、科技、劳务信息、民事调解等咨询服务,还为群众办理或代理民政、计生、户籍、土地等相关手续,上门入户为群众建立家庭档案,有的干部带领医务人员为乡亲们义诊和免费发放常用药品。
经过一段实际运行,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做法。
一是软硬件建设上突出“一个理念”:凡是百姓需要的服务,都是建设和努力建设的内容。硬件方面,对8个驻村服务站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统一配套电脑和一体机,统一安装了一点通系统,村民可实时查询各类惠民政策和生产信息;统一设计了视频会议系统,可与镇党委书记、镇长办公室会议室和镇便民服务大厅4个点进行互通互联,实现了镇村“点对点”信息交流和实时视频通话功能,村民可随时与镇里联系、解决问题。软件方面,统一制作了干部进村入户联系卡、便民服务指南,设置了报刊杂志栏和农技图书柜,特别围绕8大类24项服务,逐项制作便民服务小册子,注明业务办理的具体流程和服务人员。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真正达到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目的。
二是机构人员设置上实现“三个下沉”。即人员下沉、职能下沉、经费下沉,确保驻村服务站有人管事、有权理事、有钱办事。镇党委要求所有驻村服务站工作人员每周一、三、五上午专职开展驻村工作。同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以开展驻村服务站业务知识大赛等形式,推动工作人员学习掌握驻村为民服务知识,增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已将民政、计生等多个部门的近10项业务下沉到驻村服务站办理,今后,争取将更多涉及“三农”的业务下沉到站。镇里为每个驻村服务站拨付了专门工作经费,保证他们有职、有权、有经费。
三是服务机制上体现灵活务实,确保群众有所求、服务站就有所应。每个服务站5名工作人员,在工作日分成两个组,一组在服务站接待办事群众,另一组深入农户察民情、知民意,特别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确保服务不留死角。采取村、站、镇三级平行领任务、第一责任人抓落实的机制,凡应该由驻村服务站或村委会现场办结的事项,均当场办结;凡转由村或镇办理的事项,均由第一接待人填写并交办转办单,全程跟踪直至事情办结、收回转办单,第一接待人是申办事项的唯一入口,也是事项办结的唯一出口,确保“群众找谁办事、谁就负责到底”,并实行“事情办结满意,群众签字”制度,把工作优劣的评判权真正交到群众手中。
(责任编辑/周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