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中全会强调制度建设给反腐败制定“任务包”

点击:0时间:2021-04-24 13:55: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加强我国对外交往工作顶层设计的表现,提高了国家安全工作的协调层级,能够更好地统筹各部门各方面工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之所以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是随着世界变化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外国对中国的关注也提高,各种形式的情报活动更加多样,渠道更加多元。同时,世界各地“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的活动都很频繁,恐怖主义对无辜平民攻击的手段日益残忍。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大频度的人员往来,军事技术的发展,各种利益的交汇,国家安全问题呈现与之前不一样的局面,国家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形式更加严峻。需要国家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有效保护国家安全。所以在原有国家安全机制上,我们要建立新的应对机制。曲星认为,成立这个委员会,能够更加有效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更加有力地进行协调,协调的层级更高。这将有利于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体规划,统一协调行动,集中力量。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原所长宫力则认为,中国目前国家安全和麻烦主要来自海上。海上安全就涉及海洋局、海军、外交部等等部门,需要有一个机构统筹安排。宫力指出,习近平等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之后,一直强调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更有利于部门间的相互协调,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这也是跟国际接轨的做法,一般大国都有这样的机构,比如美国等。

(摘自新华网)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千头万绪,核心是理顺“两只手”的关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我们既然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就一直围绕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展开并曲折逡巡而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键在政府方面。政府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而不是凌驾于市场之上。要把“万能”的政府改为“有限”的政府、改为“服务型”的政府。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笔提出,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改革下一步很重要的是建设统一大市场,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商品和服务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但是生产要素没有完全市场化,例如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等。下一步将明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资金市场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中央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是系统性改革的重要环节。计划体制当初建立时,有两大支柱:一是国有企业体制,二是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户籍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城乡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十分严格的限制。时至今日,距农村家庭承包制改革已经30多年了,无论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协调社会发展,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角度来看,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实质性的改革都是亟须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面改革,是新一届领导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重点解决的问题。新一届政府以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的机构改革开局,表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转型相结合的改革方向。(摘自《经济参考报》)

关于财税改革,三中全会公报的三个亮点十分引人注目。首先,公报将财税改革与国家治理紧密相连。这一论述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此前有关财税改革的常规认知。后者大多关注管理层次上的财税改革,包括合规性管理和绩效管理,很少上升到治理的高度。治理层次的财税改革,有助于将财税改革引导到更系统、更深刻、更持久的路径上。与管理视角不同,治理视角的财税改革强调财政授权机制、受托责任、透明度、预见性和参与,这些都是善治的基本元素。

公报的第二大亮点是将财税改革与制度建设紧密相连。公报关于财税体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党的文件首次将财税制度提升到如此高度,超越了此前的所有相关论述。财税制度作为国家制度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组成部分,覆盖了税收制度,预算制度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公报明确提到了要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透明度和在稳定税负的前提下改革税制,这三大财税制度改革,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引导中国财税体制改革,成为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支柱。

公报还把财税改革与政府、市场关系的改革紧密相连。公报明确提出科学的财税体制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上的独特作用,这是政府核心职能与作用的第三个关键方面。这一论述,将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方向,引向正确界定政府角色与职能,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关系上。公报还特别强调了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对财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摘自人民网)

备受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次会议适逢中国改革“窗口期”,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为使命。

《公报》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管怎么改,文化是一定要为人民服务。文化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有所不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利润占有很大比例,讲求产出效益。而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来说,利润不是最主要的,如何为人民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才是需要首要考虑的因素。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将能推向市场,该推向市场的,交由市场来决定。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优化文化市场体系结构。(摘自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 丹

标签: 财税 政府 公报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