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传统 师法造化
李长干
艺术简历
樊宁,自号乡野墨客,美术世家。自幼喜爱绘画,水彩水粉素描速写均涉猎。毕业于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青年时期家庭父母世交关系,受著名画家魏紫熙、李畹、高马得等启蒙指导习练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均涉猎,擅山水,其作品秉承传统,师法造化,重视写生,尤喜田原风情。现为南京尚宝画院副院长,中国《艺苑》丛书副主编,2014青奥组委会《青奥之家》特聘画家为各国政要首脑制作中国画礼品,江苏省美协会员。
樊宁是我的发小,1949年4月南京解放那会他的父母和我的父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文工团同在一个美术组,同在的还有魏紫熙、高马得等画家。他的父亲樊彬(质夫)是杭州国立艺专西画科毕业的,后来到了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当美术编辑,母亲黄君菀五、六十年代在当时蜚声全市的南京职工艺术学校美术专业担任负责人,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傅抱石、亚明、钱松嵒、魏紫熙、宋文治、金志远、陈达等包括我母亲都曾在这所学校任过教。樊宁自小耳濡目染就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与爱好,文革下农村插队当知青期间都没有丢弃这一爱好,替农民画头像画速写,经常去文化馆(站)帮助搞展览搞创作不亦乐乎。他早年画水彩水粉素描速写,后来画中国画特别偏爱山水画,尤其喜爱描绘山野小景田园风情,这与他在农村的这段经历不无关系,对那一方充溢着泥土芳香和绿色植被的大自然情有独钟。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他赞扬那些“能在平凡的自然中发现美并能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人”为“大艺术家”。樊宁注重艺术反映生活表现生活,一个普通村落、一棵树、一条河塘、一座桥和几个倒影都能寄托他的情感,体现了他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即崇尚质朴无华的自然之美,这种美蕴藏于极其普通的生活之中。他的作品秉承传统、师法造化,并融汇了西画的一些手法,沉浑中有清新,含蓄中有绽放,他注重写生与写实,却又虚实相间不拘一格,努力锻造表现大自然的意境之美。李可染曾说:“艺术无止境,峰高无坦途”。愿樊宁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作者系国画大师李可染胞妹、著名画家李畹之子,李可染艺委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
(责编 凌 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