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两只造城失败的“麻雀”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正面临的一个困境是难以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对政府作用和市场功能的模糊界定,公众参与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各种乱象丛生。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这句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成了很多城市规划的真实写照。
有些城市,建设规划经常为长官意志所左右;还有些城市,在规划方面缺少法律的严肃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让极少数人有机可乘。
这样的城市规划,怎不带来失误和败笔?
康巴什:市府迁入也带不动的“鬼城”
周末的中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政府前的广场上空空荡荡,人们可以清晰地听到几百米外“康巴什美食城”的电音喇叭声、喜鹊从空中飞过时的啾鸣,偶尔也有驶过的汽车与路面摩擦的声音。
5年前,因大片空置的住宅楼、空旷冷清的街道,康巴什被人们称为“鬼城”。
康巴什是鄂尔多斯市从2004年开始建造的新城区。2004年以来,随着煤价上涨,有着全国1/6煤炭储量的鄂尔多斯一夜暴富。这个曾被成吉思汗称为“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的地方,突然涌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淘金客”。
随着外来客涌入,当地政府认为,鄂尔多斯老城区东胜区无力承载更多的人口,要开辟一个新区接力。这个承载“鄂尔多斯梦”的地方被选定在距离老城区25公里、被乌兰木伦河三面环绕的康巴什。
于是,随着炒房热,这个大漠小城的房价甚至曾飙到两万元一平方米,直逼一线城市,物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从事房地产销售的沈旭曾在2005年来到康巴什考察房地产项目,那时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此地的荒凉和当地人的“土豪”。
沈旭记得,那时候两个人在餐馆吃顿午饭都要四五百元,普通酒店住一晚也要五百多元。
尽管建设项目发展得火热,人气却没跟上。从市政府门口到乌兰木伦河边的人工湖景区,在这条分布着5个广场、两个公园的中轴线上,少有人经过。
为了拉动人气,当地政府不遗余力。早在2003年,鄂尔多斯就决定将市政府搬迁至当时尚未启建的康巴什新区。
2006年市政府正式搬入后,市直机关、医院也陆续入驻。2015年年底,鄂尔多斯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同意设立康巴什区。
随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入驻、市一中等学校搬入,汇集了20所学校的康巴什成了鄂尔多斯的教育高地,这有效地吸引了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
吴倩(化名)的女儿在位于康巴什的市一小就读二年级,为了让孩子入学,她在附近买了学区房,自己则要每天开车30多公里路去老城区上班。在内蒙古排名数一数二的鄂尔多斯市一中,也带动了学校周边的房地产市场,该校对面的小区至今仍保持每平方米8000多元的房价。
可对于一些老居民来说,东胜才是他们习惯的居所。
退休的供电局职工杨文其住在位于康巴什的女儿家,每周他一定要回一趟位于老城区的旧居。
沈旭也发现,自己所在的售楼处每到周末就变得冷冷清清,因为人们都回老城了。
张双印9年前来到康巴什,他见证了这个城市从一片荒原到逐渐成型,从大修大建到近年的平静。
张双印记得,刚来康巴什那几年,如果运气好,一个装修工人一个月能赚一两万块钱。这一两年,他每个月的工钱在四五千元左右,但是过完年总要等到“五一”后才陆续有活儿干。
和国内其他三四线城市一样,房地产去库存是当地政府的心头之患,“切实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之类的字眼屡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事实上,早在2006年经济情况仍一片大好时,当地政府就开始布局华泰汽车园区、奇瑞汽车生产基地等产业。来投资的企业,不仅能享受税收优惠、低廉的电价,甚至还有配套的煤炭资源。
不幸的是,2011年,民间借贷链条雪崩,鄂尔多斯曾经引以为傲的生存模式遭到考验。
新区管委会主任高志华在今年的公开讲话中指出,“随着经济下行……虽然带来了阶段性的困境,但也倒逼了社会心态,客观上为我们推动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精神动力。”
在充满现代感的鄂尔多斯博物馆里,其中一个展区回顾了鄂尔多斯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这座城市经历了农业到工业、规模总量由小到大的转变后,在2011年被迫迎来了“第三次创业”……
回龙观:住建部定性的“不必要”新城
“像北京的回龙观,30万人口的新城区里很少有就业岗位。大部分人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城,造成巨大的钟摆式城市交通。实践证明,这类新城是失败的。”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两年前的一次讲话中如是说。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新城新区建设是一个重要标志,从京、津、沪、穗到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这些年的造城运动可谓如火如荼。
一些缺乏产业、就业和服务业支撑的新城新区,其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日益显现。
“由于城市迅速扩张,对土地的需求量激增。”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说,我国城市人口以年均超过1.35%的速度增长,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800平方公里。
专家指出,新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上海浦东、苏州新区、昆山,以及广州南沙、顺德等开发建设,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而且带动了产业升级。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新城建设,并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而是“旱地拔葱”式的发展,造成了土地、资金等资源的错配,如“睡城”就是它们的代名词。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上班,晚上返回回龙观睡觉,在路上的时间将近3个小时。”家住回龙观的北京市民王先生如是说。
被戏称为“睡城”的,还有北京的天通苑、安徽合肥的滨湖新区和武汉南湖新区等。
“啥都不长,只长房子”的“鬼城”,为一些新城披上了悲情的面纱。2003年昆明呈贡新区被规划为新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据呈贡区有关人士介绍,呈贡新区已建成住宅小区17个,其中只有两个入住率超过90%,正在兴建的住宅小区15个,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彼时有记者走访呈贡,只见宽敞的马路上鲜有车辆,晚上,这里的部分小区极少能够看到灯光。
同样被消费者质疑为“鬼城”的,还有著名的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广东大亚湾地区、湖北十堰等。
刘士林指出,北京、上海的人均建设用地已经突破100平方米,而东京人均建设用地仅为78平方米,香港才35平方米,说明我国城市建设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
近年来,一些新城出现了房价下跌趋势,包括前面提到的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部分项目崩盘,十堰、营口、酒泉等三线城市也不乏无人问津的楼盘。
专家指出,如果没有产业支撑,主导产业单一,功能区分不明晰,规划粗放不精细,即使高楼林立,也会陷入有城无业、有城无市、有城无人的尴尬局面。
此外,有媒体调查发现(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等七个城市近十年来,已经建造和规划了四十多个新城或新区;京沪高铁沿线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新城近20个,几乎一站一新城。
国家发改委课题组调查显示(2014年),12个省会城市平均每处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1.5个新城新区,规划新城数量约190个。
刘士林说,过去十年,一些地方造城运动势头很猛,定指标、搞地皮、创政绩一再升温。
更挠头的是,一些中小城市只注重房价升级、投资升级,而忽略产业升级,加剧了盲目造城的冲动。在部分新区建设中,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占当地财政收入八成以上。
“靠卖地过日子,终究不可持续。”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说,投向房地产的资金多了,实体经济自然“失血”,近年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状况明显加剧。
据国家发改委课题组统计(2014年),有655个城市提出要走向世界,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大都市。记者统计发现,长春、石家庄、济南等30多个城市规划建设金融中心。
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施蔷生说,一些新城新区规划并没有提供适宜中低收入者生活的空间,集聚人口的目标难以实现。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不可能指望一两年就用钢筋、水泥堆砌起来。”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蒋伶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吃早点、吃夜宵的地方,没有逛街看电影的生活方式,仍然是一个“半生不熟的”城市。
“城市从来不是建造出来的,而是依靠产业和人才逐步成长起来的。”施蔷生说,新一轮城镇化要特别注意产业规划,让钱流向有地方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以产兴业、以市带城。
“就业、医疗、教育,有些该政府做的没有做,不该做的却老伸手,导致了资源错配。”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政府应该转变职能,从传统的招商引资为主,转为创造经济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为主。
“相关部门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出台有明确指向性和针对性的管理办法,该撤的撤,该并的并,及时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建设良性发展。”刘士林说。
“不是所有城市都要建新城。”蒋伶认为,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人口集聚到百万以上,才可能需要通过建新城来缓解老城压力、提高运行效率。
“建设新城新区的前提是,老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刘士林说,如鄂尔多斯的人口密度峰值是每平方公里一百多人,与北京、上海每平方公里动辄两三万的人口密度相比,根本不存在建设新城新区的必要性。
>> 链接
还有哪些著名的“鬼城”
河南省郑州市区域:郑东新区
郑东新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城市新区,范围包括郑州市西起中州大道,东至万三公路,北起黄河南岸,南至陇海铁路。
2012年底,又对中牟县万三公路以西区域实施了代管,郑东新区区域管理面积增至260平方公里,同时对连霍高速以北、中州大道以东区域实施规划管理,规划控制面积达到370平方公里。
据当时的统计数据,郑东新区商住房空置率最高,房屋空置率达90% ,几近成为一个空城。
天津市宝坻区区域:京津新城
该项目位于京津腹地,南距天津50公里,车程50分钟,西北距北京120公里,车程一个小时,东距唐山105公里,总规划面积25000亩,相当于33个天安门广场,5个颐和园,按照规划,这里将有8000座别墅,可供50万人生活、居住、娱乐。
2010年以来,这座号称已经拥有亚洲最大规模的别墅区、温泉城和超大型五星酒店的“新城”,因人烟稀少、房屋空置,常住率仅一成,被称为鬼城。
辽宁省营口市区域:营东新城、沿海产业基地
地处渤海之滨的营口,只能算是三线城市,营口地处辽宁省中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北有沈阳,南有大连,地理背景看似不错,房地产扩张的理论基础也源自于此,但营口的吸引力明显不如紧邻的二线城市,实则被夹在两城中间被动不已。
让人意外的是,这样一个三线城市,房子也滞销严重,颇有鬼城的影子,尽管开发商大量低价促销,政府逆调控出台各种救市政策,依然无法改变现状。
资料来源:中国规划网、2016年5月25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