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迈入新时代
余亚如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句子层出不穷,其背后不仅是个性化的表达,更是中国大众旅行的兴起,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的旅游业,正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开启着通往幸福的大门。
丝路游:书写旅途“新菜单”
“天边骆驼成群过,驼铃响叮当,响叮当……”在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牵驼人手持缰绳,领着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游客,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沙丘深处走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人心,丝路游串起了外出游玩的新空间,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流连于驼铃古道、冰川雪山。根据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吸引沿线国家和地区约8500万人次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近几年外宾特别多,我们这个村子的驼运户,简单的外语都会一点,像This way,Please attation!都是经常要用的。”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村村委会主任秦作涛向记者介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丝路游不仅吸引了国外游客来到中国,也带动了中国游客不断走向沿线国家。除了泰国“萨瓦迪卡”、韩国“思密达”等常见热门出游国家,中国游客也逐渐将目光移向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现在走在马尼拉的街头,常常能听到中文。菲律宾最繁华的地方,处处是中国游客。”谈起2017年以来规模激增的赴菲中国游客,菲律宾工商总会荣誉主席蔡聪妙这样向记者形容。据统计,2017年中国赴菲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同比增长100%,中国成为继韩国之后赴菲律宾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
拥有近500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国际旅游总量占全球旅游的70%以上、汇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丝绸之路,作为世界精华旅游资源的汇集之路,被视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之路,为国内外游客书写了一份“新菜单”。
旅游+:塑造发展“新业态”
近年来,房车露营、养老养生、健康体检等都与旅游贴上了边,更多的文化元素打造了中国旅游的新业态,“旅游+”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走进由百年老厂房改造的青岛啤酒博物馆,游客不仅可以了解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还可以感受与众不同的服务:在醉酒小屋“酒不醉人人自醉”,即使没喝酒,也会头重脚轻、跌跌撞撞、头晕目眩;走着走着,奥古特爷爷会从百年前穿越而来向你敬酒;正美美地品尝尚未过滤还有点浑浊的啤酒原汁时,现场所有工作人员会突然跳起快闪舞……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的不只是观光、体验服务,还变顾客为游客,变游客为顾客,推出了旅游文化衍生品,开创了中国鲜有的门票与商品收入1:1的新格局。
青岛啤酒博物馆积极探索“旅游+工业”,被称为中国工业旅游的样板、世界五大啤酒文化殿堂。
2017年11月举行的第四届“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像一条珍珠链,串联起了“高原明珠”滇池、“琉璃万顷”的抚仙湖、崇山峻岭的紫溪山、巍峨秀丽的苍山洱海、神秘壮观的玉龙雪山。通过“旅游+体育”模式,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668名选手不仅领略了云南的自然历史风光,还带动了沿线地区体育旅游、体育用品消费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住宿“一床难求”的局面。
事实上,“旅游+”不仅可以与工业、体育、文化、乡村、养生、交通等领域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旅游业态,还可以搭上互联网技术的快车,走向智能化。以中国“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常州市旅游局通过上线常州“乡村游”小程序,不仅“一网打尽”了常州及周边乡村的几乎所有旅游信息,还能为用户量身定做最适合自己的目的地;通过和支付宝·口碑合作,两方联合发布了支付宝国内首张旅游电子卡,随取随用,方便快捷;通过成立常州市旅游自媒体联盟,有效聚合了全市各有关单位的自媒体宣传资源,构建了全市联动的自媒体宣传格局,所形成的宣传合力,扩大了常州市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通过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业可以适应当今多元的消费需求,加快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的步伐,在升级旅游产品和业态的同时,突围成功。
旅游IP:打造景区“新卖点”
“站在新时代,如果还是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已经无法打动主流旅游人群了。一流的美景,不等于美景IP。”在2017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旅游IP高峰论坛上,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章德辉感慨。
章德輝的感慨并非无病呻吟。2018年,随着中产阶级崛起和消费升级大潮愈演愈烈,越来越多同质化的酒店、旅行社、景区存在经营压力,而自带IP的网红酒店、特色小镇、旅游目的地却被疯狂“打卡”。可以说,旅游IP已真正融入国内旅游发展进程。
2017年8月30日开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让原本默默无闻的陕西泾阳安吴堡“吴家大院”成了网红,不仅游客量激增,原剧中涉及的甑糕摊、葫芦鸡店、茯茶专柜等也开始扎堆开业。再比如2017年12月初开播的《国家宝藏》,使不少人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博物馆旅游热不断升温。据统计,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50%,行程涵盖博物馆的旅游产品预订人次同比增长1.3倍。
不过,旅游IP不仅局限于影视或综艺取景地。松赞酒店就借助“地之肚脐”的神话,在西藏香格里拉、梅里、茨中、塔城建造了四家酒店,吸引无数人前来居住,打造了美宿IP;中惠旅游集团用高空玻璃栈道引爆景区,打造美行IP;驴妈妈旅游网携手著名作家蔡澜,带领游客追寻最正宗、最地道的食物,用“味蕾”征服游客,打造美食IP……
富有价值的IP不仅能自带流量,为旅游业自造爆点,还能赋予传统景点的独特性,提高景区知名度。endprint
谈起乌镇,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镇形象,或者茅盾故居。然而近些年通过塑造“戏剧节”这一IP,乌镇已经在无数同质化的江南水乡、名人故里、“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中脱颖而出。
在2017年10月份的古镇嘉年华演出中,来自五大洲的数百组艺术表演团体以乌镇西栅的木屋、石桥、巷陌甚至橹船为舞台,献上了上千场精彩演出,游客沿街即可欣赏表演。静态的自然景观和建筑活化成动态的意境,游客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旅游观光,而是能直观地感受古镇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从而获得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
为保证戏剧的水准,乌镇戏剧节还邀请了陈向宏、黄磊、孟京辉等大腕,先声夺人;特邀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24部剧目共计100场喜剧参演,为游客提供比如《叶普盖尼·奥涅金》等难得一见的好戏。
通过打造一流的IP,现在每年乌镇的旅游人数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态势,许多外国人也是因为听说戏剧节,才了解到还有“乌镇”这个地方。
总之,在处处是景区、时时可旅行、人人是游客的大背景下,文化无疑成为激活绿水青山的一大法宝。以独特性取胜,朝着有创意、有文化、有鲜明IP属性的方向发展,聚合美景、美宿、美食、品牌、渠道、资本,打造旅游IP综合体,成为旅游业的一大趋势。
旅游服务:回归价值“新体验”
2018年1月,不少地方迎来初雪,激动之余,有人在被白雪覆盖的轿车盖上寫下“努力挣钱,买个地下车位”的段子,让人忍俊不禁。事实上,不仅是大都市,不少景区也出现“停车难”的窘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自驾游的兴起,停车场建设被逐渐提到改善旅游服务的议程之中。
对于部分季节性强的景区来说,旺季车位严重不足,淡季又门可罗雀,专门新建一个停车场不仅利用率太低,还会挤占寸土寸金的景区空间,突兀的“电路板”式硬化停车场区也显得格格不入。为了对症下药,生态停车场应运而生。
采用草坪格,可随时移动,能充当临时停车场;栽种灌木以分割车位;栽种乔木和藤蔓植物为车辆提供荫蔽……经过改造的“生态停车场”,能解决停车问题也能美化环境,不少车友戏称自己的爱车是“脚踩绿草坪、头戴遮阳帽”。
除此之外,部分景区的停车场还引入了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视频车牌识别,车主不停车就能快速入场;利用场内的视频式停车引导,就能便捷地找到显示绿灯的空车位;即将离场时,利用反向寻车系统,在手机上输入车牌就能看到车的方位;顺手用、支付宝付个停车费,就可以“嗖”的一声直接把车开出停车场。整个过程便捷高效,极大地提升了旅游服务效率。
作为景区的起点,游客中心一直起着端口作用。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游客中心仅仅等同于游客集散地,咨询、买票、休息、导游服务、乘车,迎来送往之间,游客办完事儿就走。怎么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如何充分发挥游客中心的作用?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少游客中心摇身一变,成了“旅游综合体”。
“买了景区特产,扭个头就能找个快递公司寄回家”、“玩累了走不动了,在影视厅看看视频”、“孩子一直哭闹,带他到儿童乐园坐会儿碰碰车”、“朋友好久没联系了,趁着机会,给远方的他寄张景区的明信片”……新的游客中心,以集散客流为基本市场依托,逐渐形成“旅游集散中心+商业活动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消费中心”的“旅游超市”,更多的“武艺”加身,让旅游更便捷。
此外,说起旅游服务的硬骨头,非“厕所”莫属。“夏天出来都是味,冬天屁股冰冰凉”、“山美水美唯独厕所不美”、“脏乱差,臭少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厕所都是掣肘旅游服务的薄弱环节,不少国人将如厕调侃为“粪”斗。为了让“方便”更方便,2015年年初国家旅游局首倡“厕所革命”,经过三年的改造,厕所换了“面子”,也换了“里子”。
“这儿的厕所很有民国范嘛!不仔细看标志,还真不知道这是厕所。”面对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厕所,2017年10月来南京夫子庙游玩的张女士赞叹不已。为了因地制宜加强厕所建设,各地不仅加强了对厕所外观的改造,还注重厕所外观与景观的协调融合:深山里的厕所文艺感十足,或隐于竹林,或藏于山坡;科技馆的厕所,宛若蓝色半球状的星球拔地而起;古典园林内,厕所又摇身一变,成了一座假山……
不仅是“面子”问题,为了切实解决“如厕难”,不少景点还推出了“实打实”的举措。因为生理和社会因素,“女厕浩浩荡荡,男厕空空荡荡”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缓解女性厕位紧张,不少地区将男女厕位比例提高到2:3甚至1:2,还增设了无性别厕所,以便临时应急。为充分照顾母婴、儿童、残疾人、老人等需求,国家旅游局还要求所有5A级景区增设第三卫生间。年轻妈妈带着小男孩、中年男人带着年迈老母亲,上厕所再也不会尴尬了。
在厕所革命的推动下,厕所还成了“第五空间”。“在等人的客厅里,喝喝茶、看看报、刷刷手机”;“安装了暖气和空调,全方位覆盖wifi”;“自动贩卖机、自动存取款机及缴费机、电商终端、手机充电站、多媒体电视、生活超市等设施一应俱全”……近期内兴起的“第五空间”重新定义了公厕,不仅可以解决生理需求,还能满足休闲娱乐需求。(责编 孙 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