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野心优雅邵太太

点击:0时间:2021-05-23 10:50:52

香港影视传媒界“一代宗师”,人称六叔的邵逸夫先生前段时间去世,华人圈为之震动。内地网友以拍照转发逸夫楼的形式悼念慈善楷模,香港媒体则侧重其“邵氏影业”的成就。慈善和生意,邵爵士兼顾得完美无瑕,人生的终点,哀荣备至。

2014年1月10日,邵逸夫遗体被送往歌连臣角火葬场火化。火葬现场,六婶方逸华以一袭黑衣配以灰色围巾在亲友扶持下出席。有记者意欲采访,她仅以微笑回应。低调,一如她陪伴在丈夫邵逸夫身边的五十年。

优雅歌女方蒙娜

邵逸夫第二任妻子,六婶,TVB——人们谈及方逸华时,总少不了这几个标签。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邵逸夫,方逸华永远只是方蒙娜。

当方逸华还叫蒙娜的时候,她是上海一名歌姬的女儿。由于家境清贫,蒙娜初中已经辍学。遗传了母亲窈窕身姿和美妙歌喉的蒙娜于是女承母业,17岁就登台以唱歌为生。

1945年,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上海的歌星们纷纷奔赴南洋赚快钱,此时的蒙娜年方十八,“人既出落得标致动人,歌也唱得甜润嘹亮,当年为一个旅行歌舞团所罗致,聘伊参加远赴印尼演唱,初试啼声便已一鸣惊人,是年冬月,她又应邀转道新加坡的歌坛主唱,因为她歌声情感充沛,而又赋性温柔,深得人缘,历时三载,依然盛况不衰……”这是当年黑胶唱片上对蒙娜的描述。

难以找到方蒙娜早期的访谈资料(实际上后期也找不到),但想必她也和红极一时的“金嗓子”周旋一般,高兴时会翻跟斗,还会扮鬼脸,经常将周围的人逗得很开心。不过从她日后的形象推断,她当时也定必不失上海女人味道,一切务求体面有礼,有分寸风度,调皮活泼间不失优雅。

同一时间,年近四旬的邵逸夫在新加坡一手创立的邵氏影院被摧毁殆尽,但他依然不减雄心。战后凭借“和哥哥在自家后院埋了价值超过400万美元的黄金、珠宝和钞票”,邵逸夫重新投入到了电影事业,重建影楼、联系院线,经常出现在旗下戏院现场。

1952年的一个夜晚,邵逸夫像往常一样来到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刚开始的几场表演看得他昏昏欲睡。正准备离去时,主持人说:“下面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演唱。”听了“方逸华”三个字,邵逸夫觉得相当耳熟,他挥手招来侍者问询。侍者告诉他:这位方小姐是最近红遍南洋的歌手,一曲《花月佳期》迷倒一片客人。邵逸夫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曾听过她的唱片,因为十分喜欢她的歌声,便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

演唱结束后,方逸华换上一套素雅的旗袍,专程向邵逸夫道谢。两人来到一间环境清静的酒楼,边吃夜宵边聊天。自这一见,邵逸夫只要时间允许就会到方逸华的夜总会捧场。她对他谈起童年在上海的种种趣事,以及在南洋演出的种种见闻,他入神地听。

1957年的初秋,邵逸夫孤身从新加坡来香港主政邵氏,并向方逸华发出了邀请,请她来邵氏兄弟公司工作。当时,方逸华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她在美国、菲律宾演唱,在马尼拉灌录唱片,许多人都劝她不要离去。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退出了歌坛,退出人们的视线,来到邵逸夫身边。

“野心勃勃”方逸华

方蒙娜来香港之初在各大夜总会献唱,在邵逸夫的资助下,她陆续出过好几张唱片,她留下的《花月佳期》和《蓝与黑》等作品至今仍然是黑胶唱片中的珍品。在邵逸夫的电视台,她还拥有专属于她自己的歌唱节目,名声日躁。事实上,在寂寞香闺的名歌女身后有神秘男人的蔽护。档案显示,当时的蒙娜是以邵逸夫“妾室”的身份进入香港。

如果故事就此打住,方蒙娜永远不会成为今日之方逸华。又因六叔当时已婚,即便不招致猜忌骂名,这剧本也了无新意,无非又一个金丝雀的老套故事——女人在僻静的公寓里等候男人有空上来坐坐,奉上精心煲好的老火汤,再展露歌喉为他独自歌唱。

方蒙娜到底是经过历练的上海女人,不是笼中鸟。

1957年,在她的极力推荐下,邵逸夫动用了100万港币,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后者凭借《江山美人》为邵逸夫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并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

真正发生质的转变的,是1969年。在跟了邵逸夫18年之后,方逸华正式退出歌坛,要求以文员的身份进入邵氏,从采购部做起,最后做到高层。她以节俭出名,但她的能耐却不只是节俭,邵氏全盛之际,方逸华建议邵逸夫竞投无线电视的经营权,结果获得成功,邵氏由此华丽转身,进入电视业;新世纪到来时,方逸华又主张建设新的“邵氏影城”,被黄霑称为富有远见之举。2003年,非典危机令香港电视业遭受重创,方逸华果断裁员,裁去四十名经理,处处撙节以度过难关,第二年,随着市场复苏,TVB广告收益大幅度回升。

自此,她从他的方蒙娜成为他的方逸华,他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她帮他建立电影帝国,她劝他进入电视行业,他勤力,她比他更勤力,他严厉,她比他更严厉,他不愿出面的事,由她出面,他为人顺和,从不出恶言,所以需要黑脸的事情,都由方小姐出面。

隐忍低调邵夫人

如果在国外,凭借如此多的成就,方逸华早就摆脱“邵逸夫太太”、“六婶”的头衔,至少这不会是媒体报道她时选用的第一身份。想想,现在还有哪个媒体会称呼希拉里为“克林顿太太”?

但幸或不幸,当下中国,依然是一个男权社会。更吊诡的在于,喊了半个世纪男女平等后,变成了一个既要关系由男人掌控,又要求女性财政、灵魂独立的局面。特别在豪门中,妻子既不能像在旧式社会中的那样只懂绣花吃醋,又不能过分高调声张。

专栏作家黄佟佟曾一语中的地指出,“一心要通过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的野心勃勃女人通常会承受双倍的敌意,女权主义者不喜欢她们,因为这些女人利用的仍然是女性最原始的本能去换取利益,是真正男权社会下教出来唯利是图的‘女利主义者,而男权主义者也不喜欢她们,倒并不因为她们跟有权有势的男人上了床,而是她们在搞定有权有势的男人之后居然不守妇道,试图逾越性别鸿沟,企图在男性的世界里分一杯羹,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在社会眼中,无论有多少成就,方逸华到底还只是邵逸夫的蒙娜:在方主政下的TVB仍被称为“邵逸夫时代”;甚至若不是邵逸夫先生去世,内地恐怕甚少人知道TVB的实际掌权人是她。

这个经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女人也真是能屈能伸,收放自如。她和邵逸夫一起并肩博杀五十多年,一直分开居住,两个人各有各的居室,只在周日相聚一下。据说,她从没开口要求名分,只是在等。

1997年5月6日,90岁的邵逸夫与62岁的方逸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此时的方逸华已经年过六十,与90岁的新郎老翁手挽着手,仍是一贯的香奈儿套装配上利落的短发,但脸上却有着属于新嫁娘的娇羞,心里到底是欣慰的吧。当时,邵逸夫毫不含糊地高声说:“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单带来了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2010年,79岁的她,更是等到了邵逸夫将TVB这根大棒交给自己,正式执掌这间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

可惜,媒体欣赏邵逸夫和方逸华两厢厮守半世纪,却也没人看到,几十年来,方小姐的幸福,仍是以隐忍低调为前提,最终也是由名分二字所决定。

(源自靠垫网)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