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定位
王波
长三角是中国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发源地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南传佛教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登陆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并在孔望山修建了东汉佛教摩崖石刻,与洛阳白马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佛教的时间基本相同。随后多年间,通过海、陆丝绸之路,波斯商人大批定居扬州、宁波等地。他们一方面将长三角出产的丝绸、茶叶和陶瓷等商品运出去;另一方面,将中东、欧洲的珠宝等商品运进来,形成有名的“波斯胡”外国商人团体。特别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今天浴火重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引领世界经济健康运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商贸流通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是合作的重点之一。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处理好二者关系,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成功的根本保证。
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在“一带一路”中
正确定位的前提分析
1.政策环境分析
对于长三角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政策措施,如设立上海自贸区等。进入2016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两个有关长三角的重要规划。2016年5月25日,国务院同意并批复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按照‘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做好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工作,“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一核五圈四带”,即以上海龙头为核心,推动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海、沿江、沪宁、合杭甬、沪杭金发展带。规划还提出建设上海超大城市和南京特大城市的愿景,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制定了蓝图。
2016年9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展长江经济带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提出要把长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省市,占地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和GDP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是“一轴两翼三极多点”:一轴是构建长江水道绿色发展黄金轴;两翼是发展长江南的沪瑞运输通道、长江北的沪蓉运输通道;三极是以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个城市群为三大增长极,特别是长三角增长极要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将南京、杭州、合肥建设成国际化的世界级大都市圈。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的推进。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9月13日,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张高丽副总理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主动工作,让“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两个国家级规划和多次重要会议为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2.发展优势分析
交通优势。一是长三角有全国最好的高速公路网,从上海出发有京沪高速、沪蓉高速、沪渝高速。江苏境内有宁杭高速、宁连高速、宁靖盐高速、连徐高速、盐徐高速、宁通高速等高等级高速公路。浙江境内有杭浦高速、杭新(安江)景(德鎮)高速、台缙高速、甬金高速、诸永高速等高等级高速公路。二是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最完备的航空机场体系。上海、南京、杭州机场组成一个通达世界各国的国际航空网。如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面积77万平方米,2015年机场旅客流量突破6000万人次;虹桥机场候机楼面积41万平方米,2015年旅客流量突破3900万人次。南京禄口机场候机楼面积38万平方米,2015年旅客流量突破1900万人次。杭州萧山机场候机楼面积37万平方米,2015年旅客流量突破2835.45万人次。三是长三角港口十分发达。区内海岸线3500公里,占中国海岸线的21%,沿海主要港口有上海港等8个,内河规模以上主要港口有南京港等26个。依托中国第一大内河长江的黄金水道和东海国际航道,长三角港口总共完成货物吞吐量417739.64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53.20万TEU。其中,上海港以3653.70万TEU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港口地位。四是长三角铁路体系完备。境内以上海为中心,有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通向全国和世界的部分地区。北部的陇海线、南部的沪昆线以及京沪线是国内铁路交通的大动脉,承担着旅客和货物运输的重任。总之,长三角的交通形似“亚”字,“亚”字的二横代表东部沿海和西部边疆,“亚”字的二竖代表长江和陇海线,“亚”字的二点代表对北方和南方的影响,这种格局有力地沟通了中国东西南北方联系,推动了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教育科研优势。一方面,基于传统教育基础和现代化教育发展,长三角地区的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2015年,上海共有高校67所,在校研究生13.83万人;江苏共有高校137所,本专科在校生171.6万人,研究生在校共15.6万人;浙江共有高校108所,年招生309544人,其中,研究生21496人,本科生154772人,专科生133276人。另一方面,在科技研究方面,2015年,上海专利授予6.06万件;江苏专利授予25万件,有科研人员共120.3万人;浙江专利授予23.5万件。信息优势。长三角地区处于东南沿海,因国内外发展的需要和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的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如上海市在信息发展上取得巨大成果,2015年,全年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2747.64亿元,全市光纤到户覆盖总量达910万户,家庭宽带平均接入带宽达30M;手机用户总数达到2211.3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1773万人,互联网上网人数普及率为73.1%。而国际互联网使用人数为29亿人,普及率40%,上海高出国际水平一大截。江苏2015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25.4万户,新增102万户。浙江移动电话用户7466万户,比上年增加95万户,普及率135.6%;移动互联网用户5430万户,增加365万户。
3.供给侧分析
长三角地区具有工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全、结构合理、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长三角是近现代我国最早发展工业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有了新发展。上海宝钢是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工业装备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石油能源产业、交通运输产业、信息产业等成了上海新的工业增长点,通过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上海的制造业结构更趋合理。2015年,上海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3746.02亿元,年增长4.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673.49亿元。江苏江南地区的苏州、无锡成为我国电子工业、纺织工业基地,南京成为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基地,徐州成为起重机械工业基地,南通成为纺织工业基地。2015年,江苏先进制造业中的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25427.6亿元,平均增长9.08%。浙江是我国著名的服装、纺织业基地,其高新技术产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全国也占有很大分量,是我国轻工产品主要的出口省份之一。2015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910亿元,增长6.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856亿元,增长6.3%。浙江制造业以外贸为主要目标,境内的义乌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中心市场之一。强大的供给能力为长三角商贸流通业服务“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三角商贸流通业
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定位
长三角是“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地区,商贸流通业在其中大有作为。因此,在认清长三角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应进行下列定位:
1.“一带一路”的商品提供者
长三角地区在古近代中国丝、茶、瓷三大出口商品中,以丝、茶两项著称。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今天,长三角的生产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因此,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在“一带一路”中的第一个定位就是组织商品生产,为“一带一路”提供大量的中国优质商品,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消费需求。
做好供给侧工作。在商品短缺年代,是生产引领流通,只要生产出商品就不愁没有销路。在商品过剩年代,是流通引领生产,生产出来的商品如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就会滞销,流通行业有责任对生产企业进行引导。目前,我国就处于这个历史性阶段,长三角也不例外。2015年,长三角工业总产值达到59691.29亿元,占全国274278亿元的21.73%。因此,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在为“一带一路”提供商品的过程中,要利用当前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机遇,对“一带一路”市场进行细致的调研,根据相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类型,采取相应措施,一国一策,有针对性地组织商品生产,使商品生产走上精细化、集约化、时尚化之路,形成商品生产的系列化、层次化、个性化、细分化和定制化,以满足“一带一路”的需要。
做好需求侧工作。长三角商贸流通业不但要引领生产者,也要通过整合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来引领消费者。2015年,长三角社零总额55717.56亿元,占全国300931亿元的18.52%。这样的规模,说明这一地区销售的商品适销对路,也会符合“一带一路”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我国的汽车、手机、家电等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些产品也是长三角地區的强项。长三角商贸流通业要在商品的设计、内在质量、功能开发等方面引导“一带一路”的消费者。同时,在出口商品中要注意消费商品的不同档次,关注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程度,关注一国或一地区中消费者的层次,使高中低档商品配套形成体系,使“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能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消费不同档次的商品,以符合“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
做好商品流通企业自身的建设工作。长三角的不少商贸流通企业体量巨大(见下表),如上海百联集团公司旗下有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东方商厦有限公司、永安百货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大型商贸流通企业,2015年销售额59.4360亿元。这些超大型、大型商贸流通业在商品周转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对长三角的商贸流通业自身建设提出更多的要求。一是加快传统商业的现代化转型。目前,长三角的不少商业企业还停留在商业地产阶段,通过出租柜台收取租金维持经营,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出现难以维持的现象。因此,长三角商贸流通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要跳出商业房地产的怪圈,根据“一带一路”的需求,加大自我品牌商品的定制和采购,加大批发和自营能力,使商业真正姓商。二是要引进高级人才。长三角商贸流通业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必须有大量懂外语、能进行国际营销的人才。区内的商贸流通企业要与高校合作培养这类人才,通过提供高层职位、高额薪金、高等待遇来招聘这类人才,使他们成为开拓“一带一路”的骨干和先锋。三是积极走出去开拓市场。要适应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建立独资或合资的外贸开发分支机构,主动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调研开发市场,设立零售和批发公司,举办会展,销售中国商品。如果一个企业出去开发有困难,可以尝试成立跨行政区的联合开拓公司,通过众人的力量打开“一带一路”市场;也可以考虑与“一带一路”本地的公司组建合资公司,通过共建及进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来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四是建立金融平台。在商贸流通业中引进金融资本,建立金融平台,是当前商贸流通企业保证资金周转、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举措。因此,商贸流通企业要与商业银行、商业基金共同建立金融平台,为“一带一路”服务。
2015年长三角部分连锁百货
在全国50强中的排名表
排名 名称 产值/万元 门店数
1 上海百联 5943600 40
11 百盛商业集团 1809980 58
12 金鹰国际商贸集团 1731623 29
16 江苏华地国际控股集团 1287948 55
24 文峰大世界 955734 86
27 南京中央商场 737836 15
30 杭州解百集团 627835 4
32 南京新百集团 380361 4
39 上海徐家汇商场 233495 8
48 宁波中百股份 126151 3
2.“一带一路”的物流调控者
目前,长三角物流中心或物流枢纽共有60多家。这些中心或枢纽对长三角的物流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重复建设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物流是商贸流通业的短板,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实践中看,很多商品基本都是在物流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商品损失、毁坏。如果商品在“一带一路”中损毁,则会给消费者、商贸流通企业带来损失,更会使国家荣誉受损,进而影响到“一带一路”战略。因此,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在服务“一带一路”时必须关注物流,做物流的主动调控者,建设国际化的物流通道。一是建立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平台,利用网络组织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减少己方的成本投入,提高运作效率。第四方物流是物流集成平台,主要通过信息服务指引物流的供需双方完成物流行程。长三角商贸流通业插足第三、四方物流的目的,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商品信息,提高自己向“一带一路”发送商品的效率,减少商品周转时间和周转损失。二是倡导库存商品流转标准化。库存商品流转的标准化要求流程标准化,相同商品使用相同尺寸的包装。这样既便于统一装车运输,便于销售,又便于回收再利用,同时,还减少了包装浪费,实现绿色商业。三是利用金融平台调控物流。长三角商贸流通企业一般资金比较充足,要充分运用金融平台参股、控股物流企业,对物流企业进行改组,使之符合自己的商品周转需求,避免在国际物流环节出现商品损毁、拖延等现象,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向“一带一路”调配商品的任务。四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物流企业联合,通过当地的物流企业运作,实现物流业中最为艰难的“最后一公里”,将商品安全无损地送到消费者手中。五是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争取对“一带一路”商品优先检验,优先出关,减少出口环节的时间等。
3.“一带一路”的信息交流者
长三角是中国信息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上网率已经达到50%~70%,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为长三角商贸流通业服务于“一带一路”打下良好的基础。长三角地区有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办的浙江淘宝、天猫网是我国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注册用户5亿人,2013年网上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平均每分钟售出4.5亿件商品;2015年“双11”当天营业额突破912.17亿元。淘宝、天猫网的成功是信息化取得的丰硕成果。目前,淘宝、天猫已经开通亚非欧航线,使淘宝、天猫网的触角伸向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世界各地。长三角的商贸流通企业应该像淘宝、天猫网一样关注和建设信息设施,通过信息交流组织商品、出口商品,开展电子商务,为国内商品生产企业建立商业支撑。一是自建网络平台。有实力和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商业网络平台,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向生产者反馈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通过自建网络平台及时地反映商品信息,提供购物指导,引导消费潮流。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一方面对传统商业进行转型和升级;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交流。二是联合创建网络平台。对于中型商贸流通企业,不能独立建立网络平台的,应该联合其他类似企业共同建立网络平台。通过共建,实现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售后服务,联合开拓“一带一路”商贸流通市场。三是利用其他企业著名的网络平台。一些小型商贸流通企业没有能力建设网络平台的,要充分利用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接入第三方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商品,进行电子商务,为“一带一路”的消费者提供适用的商品,及时地融入这一历史潮流。
4.“一带一路”的商品进口者
长三角商贸流通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不是完全以出口为主,应该将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与出口同等考虑。不可否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少商品也具有优势竞争力,其商品构成体系相对完备。如俄罗斯、中东的能源,中亚的矿产,东南亚的热带水果、橡胶,欧洲的工业产品和先进技术等。这些产品形成一个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商品体系。其中,不少商品是我国急需的,如能源、橡胶等。因此,长三角的商贸流通企业不但要考虑将国内的商品推出去,也要考虑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吸进来,承担商品进口者的角色。这种吸纳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一是担任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品的国内总代理商,通过国内部分经销的方式向区内、内地销售“一带一路”产品。这方面,国内商业公司有着优势。因为多年来一些国内著名的百货公司、连锁超市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商业网络,占据着较大的国内销售份额,具有良好的商业声誉,可以用自己的这些优势在国内市场上积极推广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二是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沿线国家商品。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的方式,向消费者推送这些进口商品,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和消费这些国外优质商品,也可以通过召开会展的方式展示并销售这些商品。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会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区内的商贸流通企业可以独自或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商品展销会,以吸引消费者前来参观和消费,扩大“一带一路”产品的知名度。三是举办“一带一路”商品专柜和“商品周、月”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区内消费者领略“一带一路”商品的魅力,扩大消费。四是采用多种方式宣传“一带一路”商品,如通过纸质媒介、广电媒介、网络媒介大力宣传“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通过上述措施,达到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平衡,使双方在商贸流通方面达到双赢共利、友好交流的目的(见下图)。
2015年长三角进口占我国进口额的分量图
注:1.全国,2.长三角
从以上的分析和定位,我们可以看出,长三角商贸流通业既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组成内容之一,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推进力量之一。在出口总额占全国1/3,进口总额占全国1/4强的情况下,发挥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有力地促进长三角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升级换代,以便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各国和地区的自貿区建设,获得信息,会更加有力地推动所在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是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找准定位,积极参与,完成区内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和调整的历史任务。
(作者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江苏商论》杂志主编)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