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牧场经营模式的新探索

点击:0时间:2021-06-14 07:45:45

我区自1997年落实草原“双权一制”( 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牧区绝大多数嘎查推行了草场承包经营模式,以牧户为单位,分散经营,极大地带动了牧民的畜牧业生产积极性,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牧区畜牧业生产能力快速提高。但是,因我区大部分牧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牲畜承载能力非常有限,牧户的扩大再生产和小范围长期放牧易导致草场退化。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白音布日德嘎查根据草牧场实际,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施“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双层经营模式,使嘎查的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牧民生活改善有机统一起来,牧业、牧区、牧民的“三牧”问题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一、什么是“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草牧场经营模式

白音布日德嘎查地处海拉尔河南岸、呼伦贝尔沙地北部边缘,位于陈巴尔虎旗东南部,南邻鄂温克旗,东与海拉尔区连接,有滨洲铁路线经过。嘎查土地面积584平方公里,草场面积506.7平方公里。现有牧民86户,总人口263人,劳动力172人,除有1户汉族人家,其余全部为巴尔虎蒙古族。嘎查共有1000多头牛、300多匹马、26000只羊。嘎查辖区交通、通讯、电力条件便利,是呼伦贝尔市首批安装牧业输电工程的嘎查之一。

(一)统分结合,划分草牧场。首先,创新经营管理模式。针对牧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草场科学利用率较低等实际情况,广泛征求牧民意见,形成共同约定:在保障牧民对草场所有权的前提下,对全嘎查的草场管理使用、畜群转场放牧、定居点规划以及防灾、抗灾机制等事关全局的大事,采取嘎查集体管理和牧户自主经营相结合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有分无统”的草牧场经营管理弊端,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改良、统一分配),使草场退化、沙化速度减慢,贫困户比例明显降低,嘎查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成立专业合作社。为了形成合力,改变单家独户进入市场单打独斗的弱势地位,破解牧民进入市场的难题,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嘎查成立了白音海鲁尔牧业合作社。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嘎查把牧业合作社分成挤牛奶、剪羊毛、经营牛羊、打草、加工畜产品等五个合作小组。现入社成员75户,社员分别以资金、牲畜、草场、人力等不同形式入股,以制度和章程为保障,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把牧民群众组织起来,合作经济快速发展,牧民收入逐年增加。嘎查在陈巴尔虎旗第一个开设了“嘎查知识大讲堂”,邀请自治区有关专家为牧民讲授牧区经济发展知识,180余名牧民参加了学习,解放了思想,增加了知识。同时,嘎查还确定了2处牧民定居点,牧户逐渐到定居点聚集,为嘎查牧民的用水、通电、修路、生态建设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划分草牧场过程中,嘎查综合考虑草牧场草质、水源等基本情况,逐水划分草牧场,使每户牧民草牧场内都有水源,减少了牧民的投入。

第三,细化草牧场管理工作。嘎查科学分配草牧场,将放牧场分为接羔点、放牧点、夏营地和冬营地,每年统一安排时间,统一转场放牧。将打草场划分到各牧户,进行季节性划区轮牧,同时也控制饲草生长期间的打贮草作业。对冬营地采取必分法、畜量划分法、加分法等三种方法进行分配。必分法,就是每户牧民都必须分配到总长度为3500米、宽度为50米的草场;畜量划分法,就是以3500米为总长度,以小畜0.5米/只、大畜3米/头的标准对每个牧户进行必分外分配草场;加分法,是对生活困难的贫困牧户,视其贫困程度不同,在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分100米至150米的草场。另外,在嘎查两个定居点附近留有1.2万亩草场,由大家共同使用。

(二)以统为主,建设基础设施。首先,修建永久性标准化棚圈,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嘎查将牧民修建永久性标准化棚圈作为一项硬性规定,指导牧民科学养畜。嘎查党员、富裕户带头自筹资金修建永久性标准化棚圈,中等户由嘎查补助2000元修建。嘎查投入30万元为贫困户新建标准化棚圈,投入8万元购买抗灾设备,投入15万元打机井,提高了牧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嘎查累计投入资金280万元,并协调有关部门,在呼伦贝尔市首批安装牧业输电工程,2009年实现了嘎查全部牧户通常电。如今,嘎查标准化永久性棚圈已达到75座,户均占有率90%。

其次,建立牧民综合活动中心,扩展嘎查民生服务功能。为了完善嘎查活动阵地综合功能,嘎查共投入45万余元,在聚居点新建315平方米的综合活动中心,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嘎查还将这一活动阵地打造成为党员牧民议事中心、党员教育培训中心、文化科技活动中心和便民利民服务中心。为了不断改善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嘎查从集体经济中拿出15万元,率先为135人缴纳牧区养老保险,269人参加了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居陈巴尔虎旗29个嘎查之首。

第三,积极开展牧业生产及生态保护。白音布日德嘎查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三大沙带之一的海拉尔沙带,自然条件恶劣,加之近二十年干旱少雨,草场沙化日益严重。嘎查坚持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环境合理性与经济发展相统一为目标,带领牧民群众坚持治理沙丘沙带。嘎查书记巴雅尔图以身作则,将自己夏营地周围的沙丘沙化草场用围栏围封起来,并将牛舍、羊圈、草圈清理出的杂草、粪渣运入围封起来的沙丘沙化带中,每年春季将羊群赶入围封带中踩踏,沙丘终于再现了久违的绿色。牧民群众纷纷效仿,39户牧民自筹资金19万元,围封了9万亩沙丘沙化带。嘎查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组织全嘎查牧民采取捐资和嘎查出资的办法,围栏封育草场35万亩,围封沙地0.7万亩,开垦饲料地300亩。同时,嘎查坚持划区轮牧和围封禁牧,严禁在主要草场乱建固定住宅和棚圈,对嘎查83户牧民进行统一规划,按标准修建了固定砖瓦结构的住宅。又根据草的长势,2—3年更换一次打草地点,在打草场、冬营地轮流打草,使草原植被得到了快速恢复。

二、“统分结合、以统为主”草牧场经营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对白音布日德嘎查畜牧业发展和牧民稳定增收以及嘎查集体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我区其他牧区嘎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我区大部分牧区单个牧户草场面积几百亩至几千亩不等,不宜开展大规模的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牲畜长期踩踏使不少牧户草牧场严重退化甚至沙化。白音布日德嘎查通过统分结合的草牧场经营模式,开展季节性划区轮牧等宜于草牧场休养生息的生产活动,使草牧场得到有效保护。1992年,白音布日德嘎查沙化面积近5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65%。2008年沙化面积缩小到0.86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0.98%。恢复的草牧场中,专项治理的面积仅占0.34万亩,其余大部分草牧场经过嘎查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逐渐自然恢复。

(二)有利于嘎查集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牧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不仅关系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关系到嘎查村社区建设和广大农牧民的稳定增收,还有利于提高嘎查村基层组织的带动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2010年,白音布日德嘎查集体畜群由1987年的95头(只)左右发展到800头(只)左右,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是1987年的16倍,为嘎查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扶智(截至目前,嘎查集体经济共出资8万多元,帮助本嘎查22名大中专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保障。

(三)有利于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区广大牧区牧民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畜牧业生产,畜牧业的不稳定性成为影响我区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因素。白音布日德嘎查虽然也以畜牧业经济为主,但是面对接近饱和的草牧场,通过嘎查统一组织和牧民的努力,积极调整畜群结构,建设饲草地,保障了牧民的持续增收。

总之,在嘎查党支部和嘎查委员会的带领下,白音布日德嘎查“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草牧场经营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对嘎查草牧场的利用及建设、畜牧业发展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关于每个牧民如何均等地利用草牧场、如何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提高畜牧业附加值、延伸畜牧业产业链条等问题,仍需要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刘 佳

标签: 牧民 草场 牧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