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街书会:当麦田成为舞台

点击:0时间:2021-06-21 04:02:16

王悦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在正月十三的清晨,河南省宝丰县的麦田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作为河南省的一张历史悠久的“文化名片”,马街书会在这里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一千五百多民间艺人以天穹作幕、麦田为台,说古论今,吸引近三十万人次赶会民众,展现出“十三马街会”七百多年久盛不衰的独有魅力。

马街位于河南西南部,伏牛山东麓,西依大山,东临平原,隶属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杨庄镇,离城7.5公里。这里原名马渡店,后又称过马渡街,历史上也是一个“商贾云集,物产集散”的繁盛之地。如今,小小的马街竟成了全国各地曲艺艺人的“朝拜圣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数千名曲艺人负鼓携琴汇聚于此,在火神庙旁举行祭拜师祖和收徒拜师仪式。他们一二结伴,三五为组,在河坡处、山冈上、麦地里、小路旁摆下阵式,扎起摊子,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这就开始了说唱,以曲会友,亮书、卖书。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说唱、苏州评弹、徐州琴书、三弦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京韵大鼓、山东琴书、三弦书等40多种曲艺曲种和上千部传统及现代曲目在这里集中展现。2006年,马街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宝丰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曲艺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曲苑盛会

从《东京梦华录》到《陶庵梦忆》,无论是宋代的孟元老,还是明代的张岱,曾经在他们笔下活龙活现的民间文艺,如今依旧能在马街书会上依稀寻觅到昔日的吉光片羽。据马街广严寺及火神庙碑记载,这一民间盛会兴起于元代,鼎盛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马街广严寺及火神庙的碑文有记载,在同治二年(1863年)曾算过一次到会的说书艺人人数——赶会的艺人到火神庙里进香钱,香案前放一口大斗,每人只许进一文,下来一数两串七。也就是说,那年到会的艺人有2700人。解放后,马街书会因具有强烈的群众性,被作为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下来。即使在十年“文革”时期,虽然书会曾被诋毁为“四旧”而加以取缔,但正月那几天,还是会有大量民间艺人涌向马街,即使没了场地,他们依旧纷纷在田地旁、高坡上、沟壑边游转说书弹唱。老百姓顶着压力,还会为艺人端茶送饭,甚至暗地里收留路远的艺人在自己家过夜……

如今,马街书会作为一项优秀的文化品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发展。每逢正月十三,马街村东头的田野间如同一个大都市,到处是比肩接踵的人群。凡到马街书会亮书的艺人大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会场上的火神庙里烧香朝拜,然后规规矩矩地为神说唱一段,希望能得到神的保佑,能把书尽快“写出去”。火神庙位于马街村东北侧,应河桥北端的田野间,此庙是沙河、汝河流域中众多火神庙的总庙。

在书会的艺人堆里,有三口之家组成的、也有几人联帮组成的说唱团,你拉,我唱,他演,配合十分默契。当然也有不少唱独角戏的艺人,他们有的在地上树一根木杆,绑上一个小扬声器,便自拉自唱起来;有的干脆将小喇叭放在田埂上,坐在土地上或是站在田间自娱自乐。再看赶书会的群众,一个个扶老携幼,拖家带口,马街的街里街外、坡上坡下、庙前庙后,到处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今年的书会,恰逢冰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小麦田里也都结了冰,可书场照样红火。老百姓们打着雨伞,穿着胶鞋,踩着泥泞乡道,兴致丝毫不减。

在马街书会每年亮出的曲艺种类中,土特产“河南坠子”堪称第一大曲种,到会艺人的80%要说唱它。每年的马街书会都要评出“书会状元”。“状元”都是唱得最好的,也是书价最高的,最受群众欢迎的艺人。这种民间的评选方式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评审团有十余人,要在一大片农田上,挨个聆听艺人的表演,分别为之打分,最后选出“状元”,享受身戴大红花的荣耀。

古风犹存

除了亮相献艺,与民同乐,马街书会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演出交易。各地艺人在会上说唱,是为“亮书”,约艺人说唱,则称为“写书”。“亮书”是指艺人们在浩瀚的书会会场上摆阵对歌,以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技能。而“写书”一词并非指著书立传,它是随着中原民间文化的发展,自然形成的一种文化交流现象。

观众像相亲一样,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家中痛痛快快地说唱几天。他们当中有致富后还愿的,有盖新房图吉利的,有娶媳妇助兴的……这样“写”台说书戏,花钱不多,事儿办得挺美,还会显得更隆重些、体面些。因此,在乡下如果家里“过事”,就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他们以质论价,说定后就留下日子,请说书人去家中演唱。书价一般是根据上年收成的好坏和艺人说唱水平的高低而定。小则一棚百十元,多则一棚几千元(一个说书摊为一棚)。双方谈妥了书价,艺人就收起摊子随写书者而去,这就算是“写出去了”。如果在这一天没有被写出去,正月十四到十六的马街元宵灯会上也会被请走的,最终皆大欢喜。有时,一个村竟能“写”回去十几棚,这样只好就街说唱,一摊挨一摊,争相亮绝活,形成了对台戏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马街书会的辉煌时期,据宝丰县文化局每年的到会艺人登记表显示:1996年到会610摊,1800名艺人;但是到了2005年,到会仅有82摊,不足500人,马街书会参会艺人越来越少,平均年龄却越来越大,大部分艺人因生活困难纷纷改行,年轻艺人鲜有出现,曲艺市场逐渐萎靡……为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马街书会传统,延续和再现其原生态风貌,让马街书会成为永不落幕的书场、永不散去的书会,政府投入了较大力度,积极扶持。2009年,书会终于再现盛况,参演艺人达1000多,书棚达180多棚,听书人次达20多万人次。2012年,宝丰县委、县政府决定斥资建设“马街书会曲艺文化园”。通过一年多来的积极努力,现已建成书会主体广场及名人雕塑苑、中华曲艺展览馆等,于今年的书会上隆重揭幕。

麦田作舞台,天地有大美。绵延了700多年的马街书会,从宋元发展到了今天,以其丰富的艺术性,扎根于人民,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中原大地之上。马街书会成了研究、考察中国曲艺艺术不可多得的活态传承基地。从中既可了解中原文化、民俗的多姿多彩,也可从书会的盛衰,一窥我国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轨迹。

一年一度芳草绿,一唱一和曲艺情。马街书会承载的,是无数代民间艺人对曲艺的不倦追求,执著、无悔。endprint

标签: 艺人 火神 曲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