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怀念家乡的井水

点击:0时间:2021-08-08 23:41:51

严碧华

近日,曾经受市场追捧的矿物质水突然遭遇甩卖。

据媒体报道,在山东青岛的一些商场,多个品牌的矿物质水都被摆到了过道,进行大幅度让利促销。其中一种知名品牌的矿物质水,由1元/瓶跌至0.7元/瓶,如果整箱购买的话,每瓶还不到0.66元。

昔日曾经风光无限的矿物质水突遭“滑铁卢”,多少有些让人疑惑。再细看新闻,原来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台在即,与之相关的《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除了新增了溴酸盐等检测指标,还特别说明,对于仅在纯净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饮用水,应该在产品旁边注明“添加矿物质用于调节口味”等类似字样,而不能再标称是“饮用矿物质水”。

我特意恶补了关于矿物质水的知识,原来“饮用矿物质水”是指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了矿物质类食品添加剂而制成的饮用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等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再经过纯净化加工,添加矿物质,杀菌处理后灌装而成。

这种水兴起于上世纪末,由于策划宣传成功,赚足了眼球,市场占有率曾居高不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四分之一的包装饮用水采用“矿物质水”名称。

其受市场青睐的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大做“矿物”概念;另一个是价廉。以低廉的价格喝富含“矿物质的水”,消费的天平自然发生倾斜。

但事实上,它与消费者心目中所设想的“矿物质水”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容易使消费者误认为该产品具有补充矿物质的营养功能。

此前亦曾引发广泛讨论,纷繁复杂,不再多议,但有一点基本可以确认,那就是概念大于实际。这也是本次征求意见稿所要重点纠偏的。

事实上,让消费者困惑的不止是矿物质水,还包括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富氧水、矿泉水等,似乎每一种水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倘若遇上“水仗”,彼此之间相互揭短,繁华自然褪去。

每每看到事关饮用水的新闻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年少时家乡的泉水。我的家乡在湘西南,村中的水井清澈见底,时有小鱼跃出水面。

这口水井的历史无从考证,但从我记事时起,村民生产与生活就与它息息相关。如果渴了,用瓢舀起,一饮而尽,略带甜味且清凉的泉水,特别解渴。

二十年来,我在外求学与工作,回家乡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回去,总会喝上几口泉水,感觉仍然是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断断续续的印象中,二十年来,村里变化巨大,但唯一不变的是,泉水依然是村民做饭洗菜的首选。

基于此,我忍不住借助这个机会呼吁两句,一是请企业少玩些概念,水就是水,需回归其自然属性;二是需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尤其是后者,显得重要与紧迫。因为在刚刚过去的第45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监测点总数为4778个,其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2095个,占43.9%;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750个,占15.7%。二者相加接近六成。

也就是说全国近六成监测点地下水质差,尽管已做过种种假设,真正公布的结果仍然让我大为吃惊。

不知家乡的那口井是否在监测范围,也不知下次回家乡还能否喝到甘甜的泉水。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