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官员说话之道
人都需要会说话,尤其是官员。每年的“两会”,新闻发言人受到举世瞩目,他们的很多精彩发言让人叫绝。然而,在当下,一些官员由于不会说话,已经让官员成为“高危”职业。王旭明曾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岗位上工作,他对于中国官员说话方式的思考,由来已久,不吐不快:“官员主要体现在爱说官话、空话、套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说话之道,其实没有更高深的技术。它的核心灵魂是:真诚。做好人,对人与事真诚,说真话,说诚恳的话,说与人为善的话。把话说好,看起来是为官之道,其实也是为人之道。
诚恳是讲话的基本
在2003年,当时发生了一件特别大的事情,就是“非典”。这本来是一场传染病,是医疗上的事情,但是被瞒着不报告,一下瞒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月里头,这种病一直蔓延,从广东开始一直蔓延到北京,到北京还瞒着,不断有人死,不断有人住院。这是什么奇怪的病?这种病到底能不能让人死,能不能治好?官方一直没有表态,以致到了人心惶惶的程度。
就在关键时刻,党和政府决定,免去卫生部部长的职务,由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任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被称为历史上最倒霉的市长孟学农辞职,换上了现在的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王岐山同志从刚当上市长第一天起就宣布,每天开新闻发布会,不是开一次,要开三次,要不定时多次开,和当时的卫生部一起把全部真实情况随时向社会公布。也就是在那一时刻,马上形势扭转,该治病的治病,该采取措施的采取措施,很快这个事平息过去。大家可以看到,公开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在这件事上起了多大作用。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当时的国务院新闻办成立了新闻发言人培训班。2003年9月,全国第一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课,班里73位学员被称为“黄埔一期”。也是从那时候起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这就是我们整个新闻发言人的历史。我非常荣幸在第一期学员里面,接受了第一期的培训,成为当时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
发言人是一种职务行为,不是个人行为。新闻发言人的工作首先是发言,包括做电视节目;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不光发言,还要开座谈会;带着记者去采访;接受记者采访;到网站去回答网民的问题;给记者开表彰会,开作品研讨会。我在担任发言人期间还曾经跨界主持过一次文艺节目,是和教育部相关的助学政策的一个文艺活动。我可以告诉大家,新闻发言人要干的事远远不止这些,这里只是举例。一个新闻发言人绝不仅仅是站到这个台上发言,而现在我们国内的发言人很少做这些事情,能够勉强站到这里发言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发言人有两类:一类是职业发言人,所谓职业发言人就叫发言人,比如,我曾经做教育部的发言人,这是狭义的;还有一类就是所有面对电视镜头要说话的官员、企业老板或者某个单位负责人或者某一个老百姓,现在电视镜头对着你,你要代表你自己发言,你也是发言人,这是广义的。
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我喜欢的发言人都不多。先说狭义的,第一位我非常喜欢的发言人,也是我的同学,就是外交部的发言人秦刚,还有中央对台办的发言人杨毅,可惜的是现在这两位都离开了发言人的岗位。还有一位是现在全国政协的新闻发言人,叫做吕新华。大概去年这个时候,记者问吕新华关于周永康的问题,记者说,请您就周永康的问题做一个解释。气氛很紧张,记者一片静,就看你怎么回答。他先是乐,这一乐很讲究,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然后说,关于这个问题怎么怎么样,给了一个口径怎么回答,最后来一句:“我只能回答到这里了,你懂的。”全场一片笑。严肃的问题带来诙谐的效果,就是最好的发言。这都是我达不到的境界,所以,我非常敬佩,吕新华是很优秀的新闻发言人。
广义的新闻发言人我最喜欢的是习近平。新当选的习近平第一次和记者见面,他不是发言人,但是他要面对镜头讲话,我们看看他讲了什么?
第一句:“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这叫什么话呢?这叫问候。我们很多官员不会问候别人,见了面也不打招呼。第二句:“让大家久等了!”什么意思?是道歉。这个会原定12时开,结果12时50分才开,让记者等了50分钟,总书记道歉,这是含蓄的道歉。第三句话:“很高兴和各位记者朋友们见面。”这是自己内心真实的表白,我当了总书记,这是经过选举当的总书记,不是任命,是选上的,所以,我很高兴和大家见面。真实表达心情,诚恳向与会者道歉,客气问候大家。这就是真实、诚恳、客气,这是做人的修养,也是官德,是做官最基本应该会的。
官员要有良好的语言训练
现在,中国社会正在非常激烈地动荡变化,有很多事情老百姓想知道,尤其在这个变化当中,有大量的政策、政府机关的事情要跟老百姓说明白,因为你不说明白,老百姓不知道就会有抵触心理。包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都没有跟老百姓讲清楚。比如说,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贪官,而且这么大的贪官?这事得跟老百姓说清楚,不说清楚他心里就有情绪。所以,现在各个部门当中,中央纪委的网站、中央纪委的发言人是最好的。大家可以看看各个部委的网站,中央纪委的网站是最好的。比如说,他们刚刚召开了中央的纪委工作会议,习近平做了一个长篇讲话,这个讲话是给官员讲的。中央纪委把这个讲话画成一张图,几个步骤,用图解的方式来传播习近平的讲话,特别受媒体的欢迎。
新闻发言人是沟通政府或者企业、事业单位和民众的一座桥梁,把政府的信息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公开出来。有人说,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不用新闻发布会了,网上就发出去了,还要发言人干什么?这是典型的懒政行为、推脱责任的行为,是典型的无知。大家知道,美国网络比我们发达,数字化程度比我们高,但是美国新闻发布会没有停止,而且美国官方的新闻发布会和各级的新闻发布会已经形成常态。而我们刚刚开始有,就用各种理由取消新闻发布会,这是非常有害的。
新闻发布会受众最多,覆盖面最广。什么叫覆盖面最广?因为100人来开发布会,就有100人发布出去,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当场对话,而网络是虚拟的空间,很多官员现在为什么要在网上发布?因为网上见不到老百姓,现在官员就怕见老百姓,尤其怕面对面地见老百姓。新闻发布就逼你改这个毛病,你必须出来面对老百姓。
但是,我对我们国家发言人的前景非常不乐观,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力度来推进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的新闻发布制度。中国发言人的水平总体上较低,因为我们才发展了十几年,而西方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个很正常。而且本来发言人就是凤毛麟角,但是随着工作调动,他们都不能再发言了。一方面发言的人、会发言的人特别少;另一方面,就在说到好的这么少人里面还退休了、调动了,而补上来的人要能达到这个水平,你懂的。
要想发展好发言人制度,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凡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负责人、一把手必须在黄金时间四小时之内面对公众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二,凡是发生天灾人祸,那个地方的一把手必须出来面对公众、面对记者。这是国际惯例,没有什么特别的;第三,各个单位必须要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而且要规定无论单位、企业,每年至少要召开五次以上的新闻发布会,也就一个季度才开一次,这条件一点也不高,我们从最低要求开始做起。
新闻发言人在中国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是,新闻发言人绝不仅仅是一个代表政府和官方来发言的问题,他的核心是说话。说话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因为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有说话,才能交流,说话是最基本的能力。现在官民矛盾紧张、医患矛盾紧张、飞机乘客和航空公司关系紧张,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都不会说话。当然,我认为,在官民这一对矛盾当中,应该对官的要求要高些,因为你是官,你就必须会说话。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以来的2000多年的文明史中,说话艺术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春秋》《战国策》《四书五经》等大量的古代典籍,有丰富的说话的技巧。说话是一个人的智慧,说话是一个人的情商,说话还是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一群人和另外一群人沟通得畅与不畅的条件,说话还关系到个人的生活是否和谐,你的幸福是否美满。一句话,说话关乎你我他,不是只站在这里代表政府、官方来发言。我们现在对发言的水平不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从小就缺少良好的语言训练,就没有这方面足够的修养。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物质很发达,但是我们真的应该补上这一课——说话课,才能面对公众发好言。
采访整理:张天潘 林嘉桃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