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袁久红 郭广银 陈硕:新中国成立60多年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点击:0时间:2021-08-11 14:45: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道路的开辟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和制度条件。正是通过系统总结前30年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道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有着内在的连续性,其中一脉相承的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则。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方面,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本土经验,我们一开始选择了借鉴甚至照搬苏联模式。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一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此后,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则贯彻到经济、政治、科技、外交、军事等各领域,指引我们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驗,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则。习近平同志强调:“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他还赋予独立自主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是“压舱石”“稳定器”,确保改革开放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它绝不意味着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自我革新,通过扩大开放吸收借鉴他国发展的有益经验。只有这样,中国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6月1日)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