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冲刺

点击:0时间:2021-09-11 05:34:31

陈沙沙

连日来雾霾再次袭击北京,让人无比怀念短短的“APEC蓝”。

“APEC蓝”的出现,是京津冀及周边各省份联防联控大气污染治理的结果。自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提出,这也许是百姓看得最清楚的“生态红利”。

京津冀即是邻居,也是亲戚,可谓唇齿相依,形同手足。然而,长久以来,三地在行政壁垒下各自为政,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区域合作效果甚微。

“说实在话,因为行政就是分割的,它只能从自身发展的利益去考虑,而且它也没有权力去要求别的省份要做什么、不做什么。”11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说。

他认为,在中央战略部署及国务院重视下,目前京津冀三省市迎来了形成一个真正的协作区的最好时刻。

注入“国家动力”

长期以来,三地发展极不平衡,而新的挑战愈加严峻。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认为,为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道路,河北付出了经济伤筋动骨的代价。前三季度河北的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排在倒数第三位,河北进入了20多年来最困难的时期。

目前,河北省人均GDP为38716元,不足北京、天津的一半;而河北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北京、天津的1/5左右,单位面积年产出不足北京的1/10。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将这种现象比喻为,三地之间存在“经济断崖”,“北京每平方公里每年产出是1.73万元,天津为1.2万元,而河北仅为1500元。”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杨崇勇分析,主要的原因是行政壁垒造成科技创新资源在区域内流动不畅,优质要素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北京的科技企业成果只有1%往河北转移,50%是转移到了江浙和广东。“我们也希望通过协同发展让强者更强、弱者变强。”

论坛中,多位政界、学界人士认同杨崇勇的观点。同时谈到,三块地“捏不到一块”的老问题,今年被注入了“国家动力”。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从最高层面促使三省市走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打破藩篱,走向协同发展。

随后,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新一届政府首份工作报告,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写入其中。

8月,官方消息披露,国务院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副总理张高丽任组长。作为顶层设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

三省市各就各位

在顶层设计之下,京津冀实质性的合作加速推进。

截至今年8月底,京冀、京津、津冀分别签署了7项、6项、5项合作协议,涉及北京新机场建设、生态环境合作、教育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等多方面内容。此外,诸如跨区域GDP分计方式、税收分成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等深层次改革也在探索之中。

与此同时,三省市也在积极寻找差异定位,融入协同发展,寻求合作共赢。

在论坛上,来自京津冀三地领导同台对话。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北京要“自觉主动地瘦身健体”;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区长宗国英指出,天津的发展机遇在于“错位融合、优势互补”;而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认为,“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就演好什么角色”。

据李士祥介绍,北京正按照就地淘汰一批、调整疏解一批、技改升级一批“三个一批”的产业调整方式有序推进。到今年10月份,已经就地关闭421家企业,并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关闭1300家企业,并积极推进北京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向河北、天津优化布局。“目前正在研究将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迁往河北。”

宗国英则将天津的机遇概括为:当前天津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国家战略,以及申建自贸区三大机遇叠加。

“每周四我都带队来北京,一天见三四个企业。”天津市东丽区副区长白凤祥谈到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时说,“目前我们全区共引进科研院所110家,其中大多数是北京的一些院所;科技小巨人企业3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09家。”

而河北则在积极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准备。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立民介绍说,河北省打造了40个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主要面向京津,把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来。

杨崇勇说,北京市政府和首钢计划五年筹措200亿元,在唐山曹妃甸建设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河北、北京正在共同推进建设北京新机场临港经济区;河北、天津各投资10亿元,组建了渤海港口集团;京津冀三地和铁路总公司拟出资100亿元,组建京津冀轨道交通投资公司。

“一体化”下的民生实惠

日前,《中国经济周刊》的一份网络调查显示,网友最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在环境治理(25.33%)、交通(20.67%)、教育(18%)与医疗(14%)方面,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变。

对此,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周正宇透露,今年8月,由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在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时曾提出,未来要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周正宇表示,这一概念已经得到三地主管部门的认可。

“在北京与津冀两地的交界地带共有30多条‘断头路,目前已经确定其中的10条要完成对接,其中,两条与天津对接,8条与河北对接。” 他继续说道,除去发展轨道交通外,实现三地公路的对接也是协同发展在交通领域的重要任务。

除此之外,与会嘉宾谈到了医疗与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北京。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原所长吕政认为,北京今后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当严格控制,北京的水资源、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资源的过分集中会给北京带来难以承受的人口压力。

“北京现在既像华盛顿是政治中心,又像波士顿是教育中心,又像纽约是金融和企业总部中心,又像洛杉矶是影视中心,多中心必然带来北京市的城市病。”

据媒体梳理,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正在发生改变。

6月17日,京津冀三地卫生部门签署“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合作协议”。此前,三地已就疾病预防控制达成合作协议,一地出现疫情,其他两地共享信息、联动处理。

同时,更多的北京学校开始把分校建到河北:北京交通大学把滨海学院办到了河北沧州黄骅港,学院生源主要来自河北,专业设置也与当地产业对口;今年7月,北京八中固安分校也正式揭牌;8月22日,京津冀教育主管部门签署了职教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贾海明表示,三地职教的协同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endprint

标签: 北京 河北 天津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