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座山的故事

点击:0时间:2021-09-14 07:34:19

吕斌

早晨起来,天还没有亮透,走出安静的小区,朦胧的大街上行人稀少。我同往常一样,朝市区的南边走,去赤峰市南山生态园散步、锻炼身体。

南山紧挨着赤峰老城区的南缘,从市区南眺,山顶上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直插云天,山坡被绿色覆盖。来到山脚下,一溜汽车是锻炼的人们停在这里的。早些年来南山,这里一长溜自行车,后来是摩托车,这二年变成了汽车。从汽车中间穿过,走上一条石板路,石板路曲曲折折向山上爬去,晨练的人们从城市的各个方向聚集到这条路上,络绎不绝朝山上走。

天亮了,南山的全貌展现在眼前:近看,山花烂漫,山杏、碧桃、丁香争奇斗艳;远望,林海莽莽,苍松、翠柏、白杨延绵不绝。凉风徐来,鸟语花香,令人陶醉。我望着两旁绿油油的树木,想起了往事。

南山原本不是“生态园”。作为老一辈市民,我亲眼见证了南山这些年来的变化。南山过去植被稀疏,沟壑纵横,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從上世纪50年代起,政府组织动员广大市民对南山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治理,兴修梯田,开挖水平沟、鱼鳞坑,修建谷坊、蓄水池、塘坝,开出环山路,大搞植树造林。如今的赤峰南山,形成了以油松为主,其他树种为辅的多样化植物群体,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锦绣景象。

近年,政府又在南山生态园建设了大量的辽文化景观,契丹文化广场、辽钱币广场、双陆棋广场、辽艺术石窟、图腾柱、辽代观音像等相继落户,让南山生态园成了越来越多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沿着石板路走一段,左侧的峡谷里是全民健身广场,广场的器械区和活动区游人如织。从石板路走上柏油路,随着人流往山上走,远远看见高高的辽代观音雕像和契丹图腾柱。举目望去,契丹图腾三根柱子屹立在蓝天下,游人围绕着柱子流连观赏。图腾柱两米见方,高9米,呈一主两辅品字形布局,采用浮雕方式将契丹最富代表性的神器、典型器物、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合为一体,由神山、圣水、天女、神人、祖庙、佛塔、宫殿、天朝万顺银币、契丹文字、铜印、铜镜、鸡冠壶等几十组图案构成。

继续朝山上走,柏油路向东面伸去,为了走捷径,我离开柏油路,顺着平坦的土路走进茂密的树林。林子遮天蔽日,鸟儿在树枝上跳动、鸣叫,林间小道上行人稀少,他们有的上山,有的下山。穿过树林,眼前一片光明,到达南山的主峰敖包山了。元代时,翁牛特部迁入赤峰地区游牧,在南山顶上堆起了大敖包,每年阳历五月十三这一天在南山举行盛大的祭敖包大会,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这座敖包曾是红山区的制高点。说它“曾是”,是因为现在的敖包山顶新建成了比敖包高得多的多普勒气象站。

下山我没有原路返回,而是在山的东边朝下走,路过了采摘景观长廊、花卉观赏长廊、植物景观长廊、环保教育长廊、体育健身长廊、辽文化教育长廊等。秋天在这里走,两边都是苹果、海棠、梨、杏、李子、桃等果树,有上万亩,路边有人摆摊儿卖各种水果,价格便宜,购买的人特别多。

站在半山腰,望着赤峰城,最北边是与南山同为赤峰市标志性山峰的红山,红山和南山中间是老城区的楼群,老城区的西北边则是新城区的楼群。看着赤峰城,想到脚下的这座山,感慨万千,从荒芜到绿色,从空白到丰富,这座山的变迁就是赤峰市发展变化的缩影。

( 作者单位:赤峰日报社)

(责任编辑/高旭天)

标签: 南山 赤峰 契丹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