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反“四风”成效显著得民心

点击:0时间:2021-09-26 17:28:43

张勇

自2013年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在中央的严密部署、率先垂范和严格督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央要求,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聚焦作风建设,对“四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了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取得显著成效,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蔚然成风。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是党内的一股歪风,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反对形式主义的重点贵在“务实”,求真务实是形式主义的天敌。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也有一句名言:“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明白,“搭一次花架子,就把群众的心伤一回;走一次过场,就与群众的距离远一分”。只有坚持求真务实,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才能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取信于民、赢得人心。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取得明显成效。如今,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探求真理的多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少了;重实际、求实效的多了,造声势、出风头的少了;轻车简从的多了,前呼后拥的少了;脚踏实地的多了,走马观花的少了;说实话、讲真话、掏心窝的多了,乱说话、说大话、许空愿的少了;真干实干苦干的多了,假干虚干不干的少了;短会短文管用的多了,文山会海没用的少了;贯彻落实问责多了,仪式总结评奖少了;真问题、真实践、真经验多了,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少了;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多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少了。这一多一少折射的是党风政风的重大转变,符合民心、顺应民意,是社会正能量的聚集,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方面发挥了重大引领作用。

下基层、接地气,为民情怀显著提升。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与群众要求背道而驰。反对官僚主义的重点贵在“亲民”,下基层、接地气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法宝。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向来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感情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列宁曾深刻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接地气”,只有接了地气,才能培养对群众的感情。感情是和群众处出来的,不处,就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感情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不干,就难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处了,干了,感情油然而生,就会自觉地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自觉地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事情。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紧紧抓住下基层、接地气这一重要法宝,不断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接访下访制度、对口帮扶制度、下基层锻炼制度等,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以百姓之心为心,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如今,一批批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走村入户,了解真实情况,听取真实意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解难事,收到良好社会反响。有的开展“党群直议话民事,干群直通连民心,县乡直达惠民利,民生直办解民忧”活动,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变成“零距离”;有的推行调研在一线进行、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等“一线工作法”,得到群众广泛好评;有的对困难家庭摸底建档,动员各方面力量结对帮扶,让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等等。这一系列亲民爱民为民举措,使党员干部既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又成为群众的带头人,党群干群众关系更为融洽。

敢担当、拒腐蚀,艰苦奋斗理性回归。享乐主义的要害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种不良风气,是腐化堕落的思想根源。反对享乐主义的重点贵在“担当”,艰苦奋斗精神是克服享乐主义的利器。“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一个人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一味追求感官享受,绝不会造就健康人生;一个政党没有艰苦奋斗精神,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绝不会成就宏图伟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要敢于担当、一身正气。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还有那么多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需要脱贫,还有那么多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需要帮助,还有那么多群众急切盼望解决的事情需要解决,实在没有资格心生懈怠、谈享受,“两个务必”的教诲永不能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优良传统绝不能丢。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政治学习,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防线,努力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纪检监察部门以制度形式向公职人员中存在的“庸、懒、散、慢、浮”等不良作风开刀,让不作为乱作为者受到惩戒,把为官动机不纯者坚决清理出干部队伍;组织人事部门不断健全考核考察制度,加强干部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完善绩效评估、群众评议、实地调查等了解干部的办法,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清廉为民。如今,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已成为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风气在党内日益浓厚,成为干部作风新常态。

严要求、动真格,勤俭节约深入人心。奢靡之风的要害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虽发生在少数机关和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但为害甚广、为祸甚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如果听任奢靡之风泛滥而不加控制,必将败坏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侵蚀党的基业,亡党祸国之患难免。反对奢靡之风的重点贵在“刚性”,严要求、动真格是克服奢靡之风的关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采取重大举措、持续发力,不断扎紧制度的“篱笆”,狠刹奢靡之风。自“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中央又密集出台反“四风”文件,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面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的通知》等,矛头直指铺张浪费、奢华之风。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按照中央要求,纷纷出台规范公务接待、会议、公务用车、因公出国(境)等管理办法,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制止豪华铺张,严格“三公”经费支出,杜绝“节日腐败”,严禁公款购买月饼、贺卡、年货等,并对顶风违纪者予以严惩,收到良好成效。2013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比预算减少9亿多元,比上年减少4亿多元;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压缩“三公”经费10%以上。如今,奢靡之风明显好转,勤俭节约深入人心,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滥办酒席变少了,搓麻打牌销声了,拉风车队不见了,吃请应酬少多了。这一切节省的是民脂民膏,收获的是民意民心。

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党的作风建设任重道远。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四风”积弊渐次革除,党风政风新风拂面。在看到反“四风”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确意识到,“四风”之弊非一日养成,祛除“四风”也非一日之功,必须树立“持久战”思想,警钟长鸣、发条常紧,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责编/赵哲)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