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鸡司令”的艰难创业路

点击:0时间:2021-09-29 00:42:36

李淑梅

2012年,郭凤琴在化德县乌图脑包村成立了德利禽业种养有限责任公司,养鸡规模达到10万只。带动全村200多户农民发展肉鸡养殖业,人均增收2100元。

看着家中年迈的双亲和贫困不堪的家庭,1996年她放弃高考,毅然选择了打工之路。由于刚走出校园,没有一技之长,她跟人学过服装、做过豆腐,也在建筑工地打过零工。在打工的过程中,郭凤琴暗下决心,不能再这样盲目下去了,要趁着年轻干一番事业。

转眼到了2000年,郭凤琴把手中的积蓄全部购买了肉鸡和相关设备,本想通过养殖业在农村走出一条致富路,但由于生养孩子,夫妻二人一度忙得顾不上照看鸡场,辛苦养殖的50多只肉鸡很快就死光了。2001年春节刚过,郭凤琴又背起行囊,走上了打工之路。她来到大同,在一家大型养鸡场当了一名月薪只有400元的学徒工。在平时工作中,她勤奋好学,研读养殖书籍,很快就掌握了肉鸡孵化、饲养、防疫等生产技术。一年过后,她就由一名小学徒变为技术骨干。

2001年底,郭凤琴回到家乡,看到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家乡人,一种为家乡做点事的意识涌上心头,她毅然决定放弃在大同的丰厚待遇,回乡创业。她把多年务工积蓄的5万元钱全部投进去,于2002年初夏建成了一座小型孵化场。由于技术过硬,鸡苗质量好,产品供不应求。2002年底,郭凤琴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在公司业务蓬勃开展的同时,她根据市场需求,敏锐地意识到大个体肉鸡将要滞销,便开始选育自己的品种。经过反复杂交试验,成功选育了系列小型肉鸡品种,且抗病能力强,肉质好,脂肪含量低,很受市场欢迎。

养鸡养出大文章,郭凤琴引来了乡亲们的羡慕。邻村的姐妹们也想走养鸡致富这条路,她倾尽全力相助。为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思路,她与养殖户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对养殖户无偿传授养殖技术,对一些没有资金的农户,又通过信用社积极协调小额贷款,协调饲料公司赊销饲料,养殖业在当地得以迅猛发展。

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2010年4月郭凤琴注册了蒙佳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养殖规模,每年可屠宰加工成鸡600万羽以上。

郭凤琴打算在稳定现有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以鸡肉、蛋鸡为主要原料的熟食加工厂,坚持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争取做到饲料、管理、品种、防疫、收购、加工、销售的“七个统一”管理办法,努力拓宽“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日报社)

标签: 肉鸡 一名 农民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