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甫平引发的一场激烈思想交锋

点击:0时间:2021-11-01 12:29:21

周瑞金

1991年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党内外反响强烈。文章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说这是“吹来一股清新的改革开放春风”。每逢文章发表,都会有不少读者打电话到报社询问文章作者是谁,并纷纷表示读了这些文章很有启发,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打开思路,坚定信心。

《解放日报》驻京办事处当时也收到很多电话,有的打听文章背景,问是不是传达了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还有的表示这些文章以加大改革分量为主旋律,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当时,全国不少省市自治区驻沪办事处人员都接到当地领导人电话,要求收集“全部文章”,有的还派出专人到上海来了解皇甫平系列评论的“发表背景”。

这四篇文章当时在国外也引起反响,包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世界各大通讯社纷纷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特别有意思的是塔斯社,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塔斯社驻上海记者一定要来采访我,问皇甫平是什么背景?是谁授意的?是不是邓小平?他们很敏感。

取名“皇甫平”,有何

深意存焉?

1991年春组织撰写的这组系列评论,为什么用皇甫平这个署名呢?

我在撰写评论之前就想过,邓小平同志1991年初视察上海的谈话,是内部的,尚未在党内正式传达。所以,作为地方党报《解放日报》是不能以社论、评论员文章予以公开发表的,只能以署名文章形式,把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最新思想传播开来。这种署名文章,不必事先送市委领导审阅,有自由发挥论述的空间。在当时比较复杂、“左”的思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用署名文章带有试探性质,如果阐述不当,也有回旋余地,免得直接把火引向上海市委领导。所以在讨论第一篇评论文章时,我们都有共识,作为署名文章发表,但并没有研究具体署名问题。

第二天初稿出来后,我才考虑署名问题。所以,皇甫平这个署名是我独自在大年夜(2月14日)那天拟定的,并没有与凌河和施芝鸿同志商量过。我为什么要署一个皇甫平的笔名呢?那是有我的深层考虑的。

当时海外不少媒体都对皇甫平作了解读,一般都是把皇甫平说成是“黄浦江评论”的谐音。在当时的交锋和争议过程中,我也不便把自己的深层想法和盘托出,所以一段时间内形同默认了皇甫平就是“黄浦江评论”的意思。

一直到了1994年4月,我在撰写纪念《解放日报》创刊45周年文章《扬“解放精神” 创“解放风格”》时,才透露了皇甫平署名的深层含意。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皇甫平的署名是我拟定的,现在人们都知道它含有黄浦江评论的意思,这只从谐音取义;其实它还蕴涵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见当时刊登的《新闻记者》杂志)。2003年2月,即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发表12年后的癸未羊年,上海《新民周刊》记者陆幸生来采访我关于皇甫平文章发表经过的时候,我才把自己当初如何拟定这个署名的具体想法讲出来。

我当时对记者说:“许多论者把皇甫平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的谐音,这并不错,但又不仅仅是这个意思。从更深层的意思来说,这个皇字,按照我家乡闽南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这个甫,不念浦,而念辅。我选这个甫,就是取有辅佐之意。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这就是皇甫平笔名的深层涵义。而皇甫又是中国的一个复姓,人们看起来比较自然。”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我在各地演讲谈到皇甫平署名,又对“辅佐邓小平”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就是“宣传邓小平最新的改革开放思想”的意思。

我当时心里的真实想法就是这样的。在那种舆论一片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平演变的氛围下,唯有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从1990年到1991年多次找中央领导谈话,强调只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一味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只会把改革开放批掉了;空喊反和平演变,就只会把外资给吓跑了。

邓小平同志1991年来上海过春节,安不下心好好与家人一起休息,却到处借参观听汇报的机会,不断发表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观点。他说,改革开放还要讲,我们的党要讲几十年。会有不同意见,一是不习惯,二是怕出问题。光我一个人说话还不够,我们党要说话,要说几十年。我体会到他内心的焦急心情,也给人以一种他已退下来说话不太顶用的无奈心情。所以他一再强调我们党要说话,要说几十年。我当时直接想,邓小平同志号召我们党要讲话,作为党报《解放日报》不正应当带头宣传他的改革开放最新思想,以利于全党全国人民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从而推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吗?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内心非常明晰,署名一定要体现宣传邓小平最新改革开放思想之意。所以,皇甫平的平,是邓小平的平而不是评论的评;皇甫平的甫,是辅佐的辅,而不是黄浦江的浦。这是顺应当时历史条件的一个署名,以后就再也没有用过。直到2006年在发表我撰写的《改革不可动摇》一文时,被《财经》杂志主编阴差阳错又用了一次,而那是后话了。

一交锋就无限上纲

矛头直指邓理论

当时对这些系列评论文章正面反映是主要的,这说明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深得人心!但是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我们原来期望1991年是改革年,不曾料想这一年却变成了改革的争论之年、交锋之年。而争论和交锋的中心内容,始终是围绕改革开放的性质、市场经济的取向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本人展开的。

上面说到,1991年 3月22日我们系列评论的第三篇文章发表后,很快四月中旬批判文章就出来了。最早的一篇《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就发表在《当代思潮》上。该文一开头就说,“在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的日子里,曾有过一个时髦口号,叫做不问姓“社”姓“资”。结果呢?“有人确实把改革开放引向了资本主义化的邪路”,诸如经济上的私有化、市场化,政治上的多党制、议会制,还有意识形态上的多元化思潮。在列举了这一系列“恶果”之后,文章说“不问姓‘社姓‘资,必然会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断送社会主义事业”。好家伙,这就等于把皇甫平宣判成“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了。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