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春节之中国南北习俗盘点

点击:0时间:2021-11-09 09:17:05

吕若琦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说到春节习俗,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南北方春节最大的不同就是“吃不吃饺子”。其实不止如此,中国各地的春节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中国南北不同地域有哪些不同的春节习俗吧。

北方篇

天津:贴“吊钱儿”

除了贴春联、贴福字,天津人还必须贴“吊钱儿”。所谓“吊钱儿”,一般是用彩剪雕刻而成。传统的包括:招财进宝、马上封侯、财子叫门、童子摘宝、聚宝盆、连年有鱼等;现代的有:阖家欢乐、吉祥如意、家合万事兴、平安吉祥、新年大吉、年年有余、心想事成、五谷丰登等,表达祈福、盼财、增寿、平安吉祥等寓意。天津人对于新年的美好期盼,都融化在喜庆的“吊钱儿”里了。

河北:打树花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暖泉古镇,有一项特别的春节活动———打树花。表演的主角通常是三位头戴草帽、反披着羊皮袄的艺人。当艺人将手中的白色勺子伸向铁水,火苗子一下就蹿了起来。当他把一勺铁水奋力抛洒向城墙的时候,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水珠”“哗”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顺着城墙向远处四散开来。为了营造更为热烈的场面,表演艺人会趁着前一场烟花还未散尽时,接连再泼上几勺铁水,让火花此起彼伏,错落有致。

这种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喜迎春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内蒙古:打蒸锅

内蒙古包头人过春节始终保持着一项传统———“打蒸锅”,用当地方言说就是“碗面子”。

春节期间,包头人会不厌其烦地制作蒸锅碗菜,做成一顿顿团圆饭的美味。做法通常是将菜肴原料或半成品整齐码放在大小合适的碗中,加入汤汁及调味料放入蒸笼中加热蒸制,经过一兩个钟头的长时间蒸煮,形成这道特殊的美味。

老包头传统蒸锅分为六大碗和八大碗,代表六六大顺、六艺皆通、六亲相依和八珍玉食、八面玲珑、八面驶风、八面圆通等好寓意。

陕西:吃五豆

老家在西安的小李回忆:“我10岁时就跟随父母离开了陕西,但对老家春节印象最深的就是‘吃五豆。每年农历腊月初五,妈妈都会煮一大锅香喷喷的‘五豆粥,我总要喝上几大碗才觉得满足。”

农历腊月初五,家家户户“吃五豆”,这是几千年来陕西地区流传的风俗。前一天晚上,取出如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江豆,先在清水中泡一宿。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主妇们淘米煮粥,放进已泡好的五样豆,熬成一锅丰盛的“五豆粥”。腊月初五这天的第一顿饭,就是“吃五豆”,家家如此。

甘肃:装财水

“老兰州人过春节讲究水缸要挑满清水,谓之‘装财水。还要在大门前、院子里泼洒清水,谓之‘洒银水,以寄托人们致富的愿望。初一的早晨,全家一起吃象征长寿的兰州特色面食———臊子面;初二亲戚间要相互拜年,旧时兰州人上门拜年一包糕点当礼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沏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初五要吃荞面搅团,连续吃了几天油腻的菜肴,酸甜可口的荞面搅团会让人胃口大开。”兰州老张介绍道。

南方篇

江西:烧岁火

出生在江西农村的小刘说,家乡在腊月末尾有一些禁忌,比如不能上山砍柴、不能施肥、不能扫出炉子里的炉灰,因为要好好休息,养好精神迎接新年。而且,传说各路神仙也要安心休息。但房前屋后还是要清扫一下,说是“除旧岁”。

到了年三十晚上,分了家的大家庭要聚在一起守岁。期间,可以吃饭、喝酒、吃汤圆、发压岁钱,还会找一些干树枝点成一个火堆,一直烧好几天,这叫“岁火”,除夕要通宵守着岁火,表示来年会红红火火。

四川:游喜神方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都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着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

初一开始,人们还要扶老携幼穿新衣“游喜神方”。“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处。“游喜神方”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即去能给人们带来吉利、欢喜的神祗。人们“游喜神方”最喜欢去的是武侯祠,武侯祠也是庙会最热闹的地方,那里有变脸、吐火、滚灯、木偶戏等川剧绝活,也有皮影、泥塑、捏糖人、剪纸等民间绝活。

浙江:吃吉利菜

从钱王定都临安算起,杭州人过年至今也有千年历史了。“吃吉利菜”是浙江人的春节文化。老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道菜品,例如常常顺利(大肠)、团团圆圆(鱼圆)、银饼裹金丝(春饼裹肉丝)、如意菜(黄豆芽)、长生果(花生)等。

此外,杭州话里“藕”的谐音是“有”;黄菱肉形似元宝,这两者音形相加等于“有富”。杭州人还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里浸泡,然后晾晒出酱油鸭、酱油鸡、酱油肉等,图个好彩头。

福建:马蹄祭祖

吃年夜饭前,福州人要先祭祖,一般以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家里后继有人的含义。

祭祖结束,闽中地区吃“长面”,寓意常年平安。闽南等地区要吃芥菜,因为它在当地方言中被称为“长年菜”,也有人将它和韭菜一起摆上桌,寓意长长久久,祝福长寿。在闽西,鸡肉是客家人过年必吃的菜肴,同时也有特别的讲究,鸡头由长者吃,鸡翅膀要给工作的男人吃,鸡腿要留给读书的孩子吃。

江苏:掘元宝 打神鼓

苏州人除夕在米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有恭喜发财之意。南通人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常州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南京江宁人则要“打神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江苏地区的春节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责编 陈 啸)endprint

标签: 春节 蒸锅 兰州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