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苹果换金饭碗

点击:0时间:2021-11-19 11:22:21

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持续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内容。

陕西100多万贫困人口中,有产业脱贫需求的近一半。大力推进和发展扶贫产业,使贫困群众脱贫有抓手、致富有出路,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选择。

陕西正是抓住了这个“牛鼻子”,用“适生”的理念寻找定位产业,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同时,深度发展茶叶、乡村旅游、光伏等特色产业,金融、保险、供销等多方助力,使脱贫攻坚战不断奏响凯歌。

小苹果撬动大产业

天泽陕西,造就了陕西苹果果香味美。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陕西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大区域。

集苹果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区位交通、科技研发、产业竞争、空间拓展、生产实践等六大优势于一体,自20世纪80年代起,陕西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基地建设、突出科技支撑、实施产业化开发以及提升综合效益,使苹果产业成为特色产业之一。在“加快果业产业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下,陕西苹果推行“扩规模、调结构、提品质、拓市场”,加速迈向果业强省。

2016年,陕西苹果产量超1100万吨,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世界七分之一。建成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加工基地,浓缩果汁年产量约占中国的二分之一和世界的三分之一,建成绿色果品认证基地300万亩、有机苹果基地200万亩,发展出口注册果园86万亩。

如今,苹果产业已成为陕西走向世界的“金名片”。用小苹果“闯荡”大场面,陕西苹果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要,举世瞩目;用小苹果结合大战略,通过建设中哈苹果友谊园开启了果业丝路行,用实际行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在三秦大地上开启了一条从陕西到中亚乃至欧洲的“苹果之路”;用小苹果开拓大市场,借苹果园艺交流和果品出口,在全国经济发达城市开设了130家陕西水果品牌形象店,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穷窝窝”变为“金饽饽”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时提出“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目标,为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明了方向。

“一户一亩苹果园,不愁脱贫过好年”。在产业规模、产量、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陕西苹果产业的综合效益凸显,44个苹果生产基地县涉及全产业链从业人员逾千万,人均收入均超过万元。尤其在洛川、白水等重点县,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90%,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亦成明显趋势。“春天一园花、夏天一园绿,秋天一园果,冬天一园梦”,洛川的苹果旅游观光园、白水的“苹果人家”民俗村等全省110余家采摘体验地,让游客吃、住、游、玩一体化,拉动并延伸了果业消费,比单纯种植果业至少增收3倍以上。

全产业链的提升,放大了价值链,也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推进。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1/4,不少基地县果农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同时拉动全省200万农户近1000万农业人口从业,承载着500万人的社会就业容量。

“十三五”期间,陕西将打造苹果产业升级版。到2020年,苹果面积将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预计产量1600万吨,苹果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在三成以上。届时,陕西将建成全国乃至世界果业生产加工核心区、贸易物流枢纽区、高新科技研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区,不断巩固和提升果业强省建设基础。

洛川:苹果之乡的脱贫实践

陕西洛川,因洛河穿境而得名,因洛川会议而出名,因洛川苹果而驰名,是中国著名的“苹果之乡”。

近年来,洛川县委、县政府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始终把苹果产业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之策。同念一本经、共唱一台戏、上下一股劲,带动5400户15903人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稳固长效的产业富民之路。

据了解,洛川苹果栽植面积达50多萬亩,占全县64万亩耕地的78%,苹果产业覆盖全县95%以上农户,针对部分农户管理技能水平低下的状况,洛川县财政每年列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致力于改造提升贫困户低水平果园。

同时,洛川还投入了巨额资金完善苹果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苹果关联产业链。兴办果袋、果网、果箱、有机肥加工等配套企业,每年仅消化贫困户残次果就达100万斤。建成冷库622座,吸纳2700多贫困户参与贮藏、营销、物流等服务。建成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和50个村级服务站、56家邮政农村便民服务站、150家农资直营店,实现就业1200多人,其中3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创业就业。

2016年,洛川全县苹果总产量突破85万吨,苹果总收入达到40亿元,农民人均苹果连续五年纯收入突破万元,全县65%的果农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洛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评估价值达65.9亿元,居全国苹果类第一。

标签: 苹果 洛川 陕西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