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爱玲的姑姑,为爱苦等52年

点击:0时间:2021-12-14 10:25:20

张茂渊为人所知通常都是因为她是张爱玲的姑姑,在张爱玲的文字中,姑姑是个不善与人交往,为人颇为寡淡但又非常睿智的人。让张爱玲也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看起来寡淡孤傲到高冷的姑姑,为了爱情,竟然苦等52年。

《姑妈语录》里的那个女人

熟悉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性格中的一部分清冷,是受她的姑姑张茂渊影响。张爱玲曾与张茂渊在上海同住十年,在她眼中,姑姑是一个不善与人交往,为人颇为寡淡的人。她写了一篇《姑姑语录》,当中所记录的大略可以勾勒出张茂渊的影子:

中年张茂渊

她有过一个年老唠叨的朋友,现在不大来往了。她说:“生命太短了,费那么些时间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太可惜——可是,和她在一起,又使人觉得生命太长了。”

起初我当做她是说:因为厌烦的缘故,仿佛时间过得奇慢。

后来发现她是另外一个意思:一个人老了,可以变得那么的龙钟糊涂,看了那样子,不由得觉得生命太长了。

她找起事来,挑剔得非常厉害,因为:“如果是个男人,必须养家糊口的,有时候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怎么苦也得干,说起来是他的责任,还有个名目。像我这样没有家累的,做着个不称心的事,愁眉苦脸赚了钱来,愁眉苦脸活下去,却是为什么呢?”

张茂渊(右)与张爱玲

她对于我们张家的人没有多少好感——对我比较好些,但也是因为我自动地粘附上来,拿我无可奈何的缘故。就这样她也常常抱怨:“和你住在一起,使人变得非常唠叨(因为需要嘀嘀咕咕)而且自大(因为对方太低能)。”

张茂渊生来带着一股冷静,连她自己也说:“我简直一天到晚发出冲淡之气来。”

可谁能料到这样一位高冷的女子,却为了一个男人,苦等52年,直到78岁才嫁给了自己的初恋。

母亲造就她坚毅的性格

张茂渊出身官宦世家,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父亲是名臣张佩纶。

张茂渊曾说:“这老爷爷也真是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比她大20来岁的做填房,一个嫁给比她小6岁的,一辈子嫌她老。”说的是李鸿章为他两个女儿择的亲。

那个嫁了比自己大20岁的做填房的,便是她的母亲、李鸿章的二女儿李菊藕。李鸿章招女婿,不看家世财富,不看相貌,只看人品与抱负。李菊藕在出嫁之前,以口风紧、见识高、精通文墨而成为李鸿章身边的“女诸葛”,自然也不在乎年龄、相貌这些外在的东西。虽然当时张佩纶已年过四旬,且系三婚,但两人甚是恩爱,不久便生下了一双儿女——张志沂(张爱玲父亲)和张茂渊。

可惜不过十多年,张佩纶便因病去世,李菊藕被迫担起张家大梁。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严格督促张志沂读书,背不出书来就打板子或罚跪,还把张茂渊打扮成男孩模样,让下人叫她“少爷”,希望她像男人一样坚毅。

母亲早年的教育无疑对张茂渊产生了一定影响。她虽然长在没落的贵族家庭,身上却丝毫没有旧式小姐的柔弱,既独立,又有想法。

1924年,23岁的张茂渊决定出国留学,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与之同行的还有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

也就是在开往英国的轮船上,她与初恋李开第相遇。

喜欢你是我自己的事

李开第当时是南洋公学(后称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赴英深造。据说当时在船上,张茂渊因晕船靠在栏杆边呕吐不止,李开第看见了,为她倒水递热毛巾,这才相识。

后来,旅途中,二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张茂渊为这个会用英文朗读拜伦诗歌的男子所吸引,李开第也对这个气质清雅的世家小姐颇有好感。

不过二人的交往也仅限于此。到英国后,二人圈子不同,张茂渊虽因才气出众在留学生圈子颇有名气,李开第也常听闻她的名声,但不曾有过交往。

直到1927年二人学成归国,经人介绍才算正式融进了彼此的圈子。他们的交往渐渐增多,但始终不曾捅破那层纸。

一来因为李开第那时已与闵行的富家小姐夏毓智有婚约,二来忌于张茂渊的出身——他认为张茂渊的外祖父李鸿章是签订了《马关条约》的卖国贼,其父张佩纶马尾一战狼狈逃窜的举止也令他不齿。所以,他们一直只是君子之交。

1932年,而立之年的李开第与夏毓智完婚。讽刺的是,婚礼的女傧相正是张茂渊。张茂渊虽然对李开第情有所钟,但并不在意这些俗事,他既然邀她做傧相,她便做了。

后来,李开第被派往香港工作,二人的联系便断了。直到1939年张爱玲去香港读大学,张茂渊才又联络他,委托他做张爱玲的监护人。

李开第对张爱玲很好,照顾得无微不至,张爱玲一直叫他Uncle K.D,多年不曾改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李开第举家赴重庆避难,走之前还不忘托付好友照应张爱玲。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李开第从重庆回到上海,这才和张茂渊又重新建立联系。张茂渊常去他家串门,久而久之,他的妻子都成了她的手帕交,他女儿李斌也很喜欢她,一直叫她“张伯伯”。

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和谐的“三角关系”了吧……

搁在别人身上不可能,但对张茂渊而言,这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她性格如此。无论何事何时,她都从容淡定:两个哥哥抢遗产,那就让他们去抢;官司输了,那便输了;投资失败了,那就换个身份,自己出去挣钱……

那段时间,她做过商行会计,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后来做腻了,便去电台做播音员,每天工作半小时,月薪好几万,还嘲笑张爱玲:“姑姑每天说说没意思的话就能每月挣好几万的薪水,你每天也说着没意思的话,却一分钱也挣不到。”

可就是这样一个肥差,没过多久她又做腻了,跳槽到戏院当了翻译,她估计是第一代“同声传译”。后来戏院经理看中她的才华,聘她做机要秘书,这才定下来,做了10年。

至于感情这件事,她更是想得清楚。有富家子弟追她,她全给拒了,还提醒张爱玲:“这些男人只是看重你外在的东西,他们只是活动的精虫,最后还是会离你而去。”

对李开第,她也拿得起放得下——我喜欢你,那是我自己的事。所以这么多年,她能够自在地与李家人相处。

这也是一场倾世之恋

解放后,资本家出身的李开第日子不甚好过,人人敬而远之,张茂渊却始终保持着和李家的关系。1965年夏毓智病重,她与李开第轮流在病床边陪护,悉心照料,如同姐妹。

这一切夏毓智看在眼里,十分感动。夏毓智临终之前,拉着张茂渊的手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早知道你和李开第是情投意合的一对,当初李开第对你的出身抱有偏见,对你的个性也不甚了解,他是一个粗人,就断然拒绝了你的初恋,贸然和我恋爱并结婚了。真的,当初我一点也不知情,你把你的恋情暗藏在内心深处,我竟然一点没有察觉出来。等李开第了解你的为人个性,了解你的坚忍不拔的恋情之后,我已经怀孕,和李开第再也分不开了。

李开第苦恼过,悔恨过,内责过,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晚了。你作为李开第的初恋情人是那么地专注于爱情,在这些年的交往中,你没越雷池一步,这点是我在暗自观察中的深刻认识。李开第也是一位谦谦君子,你视我儿子为己出,李开第视张爱玲为己女,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将不久于人世,我过世后,希望你能够和李开第结为夫妇,以了结我一生的宿愿,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会死不瞑目。”

这是近40年来,第一次有人把这段感情摆上台面。可张茂渊与李开第还未来得及正视这份感情,“文革”来了。

李开第被打成反革命,女儿远在广州,儿子被逼自杀,他成了孤寡老人,被批斗、下放劳动、扫垃圾……生不如死……要不是张茂渊一直在他身边陪着他,手把手教他做家务,帮他干脏活累活,李开第恐怕熬不下去。

其实她的境况也没有好多少,封建贵族出身,也是抄家不断,被迫扫厕所,去帮助李开第时,旁人的指指点点都快把脊梁骨戳断了……但她全然不顾,依旧是那个傲然高冷的女子。

两人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过了10年,不必开口,已经谁也缺不了谁。

1979年,李开第终于平反。张茂渊写信给他:“不是我不愿再等,我怕时间不再等我。”那时她已78岁。

他回信说:“虽然我曾经走远,心却没有离开过。”

终于,这对被耽误了一辈子的恋人,在他们近80岁的年纪,有了结果。

张爱玲收到张茂渊结婚的消息时,喜极而泣。张茂渊曾同她说过:“姑姑一定会结婚的,哪怕80岁也会结婚。”

张茂渊用一生的等待,换来了12年的幸福婚姻。即使婚后没多久,她便患上了乳癌,也不能减少她的幸福感。

她病后手抖,写字如蚯蚓,他便用正楷替她誊抄;他榻前伺候无微不至,喂药、按摩、讲笑话,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她煎药,煎了药总要自己尝过第一口之后才让她喝;医生说她最多活不过7个月,他勒令全家缄口隐瞒,带着她四处游玩,放松心情……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她延了两年多,连医生都说这是个天大的奇迹。

1991年6月9日,张茂渊90岁生日,李开第很高兴,跑前跑后地忙活,还办了生日会。可是张茂渊吹完蜡烛、吃完蛋糕后忽然发病,药喂不进去,一周后离世。

1999年,李开第也去世。他遵守了和张茂渊生前的约定,不开追悼会,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不留有骨灰……

怎么样都是一辈子。但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活还是爱,都是十二分地用力。

(宋莹荐自《环球人物》)

标签: 的人 姑姑 二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