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家风:任何时候都要清正廉洁诚实
彭德怀同志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为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为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彭德怀没有亲生子女,新中国成立后,他把两个烈士弟弟的孩子一共7人接到北京,供养他们上学读书。他还把黄公略烈士的女儿黄岁新、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视如己出,资助她们读书、生活。他的言传身教,给这些革命后代留下了坦荡无私、清廉简朴的彭门家风。
彭德怀对待侄子侄女,有着深切的舐犊之情。他操心孩子们的婚事,亲自为迟迟找不着对象的农民侄子彭康志做媒人。他關心照顾后辈,如同“慈母”一样为产后的侄女彭梅魁伺候月子。1950年10月,彭德怀在出征朝鲜的前夜,抱定战死战场的决心,临行前为每个孩子开了一个户头,各存了100元钱。
然而,在思想和生活上彭德怀对侄子侄女们的要求又是出了名的严格。他从不利用手中的职权牟取私利,更不轻易给侄子侄女们提供方便。
195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被授予中尉军衔,比照那些履历相似的同志,他的军衔被压低了一级。后来得知是在伯伯的要求下才被压低了一级军衔,他想不通,心生埋怨。彭德怀写信对他说:“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你还会为肩上多一颗豆豆、少一颗豆豆烦恼吗?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从我这,得改改这个规矩,那就是近水楼台‘不得月。你也许一时想不通,但时间久了,你会明白伯伯的一番苦心,严是爱,松是害……”
1961年,彭德怀回乡调查研究期间,正碰上侄子彭康志办婚事,当有人提出要用小轿车去接新娘时,彭德怀拒绝了。他劝彭康志的母亲:“不要搞这种排场,不要铺张浪费。小车是公家的,我怎么能动用它干私活呢?不能去占公家的点滴便宜。这么搞,很不必要,会脱离群众。”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常委少将彭钢是和彭德怀生活时间最长、交流最多的侄女。她曾说,从物质财产的角度来说,伯伯什么也没有留下,但从精神财富的意义上他留给后人的,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炽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