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援:湖南民众拥军故事

点击:0时间:2021-12-21 16:35:47

黄定都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宣传革命主张,为贫苦老百姓谋利益,因而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湖南民众为红军带路,供应食宿,安置伤病员。长征期间,湖南有1万余人参加红军。

汝城:自动组织护卫队

红军过境汝城时,所到之处,所宿村庄,老百姓主动帮助烧茶送水,当挑夫,做向导,受到过境红军的交口称赞:“汝城人民不愧为革命老区的人民。”

陈云1935年秋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有过生动的记述:湘南一带,为昔年毛泽东、朱德久经活动之区域,居民受共产党之宣传甚深,故见红军此次复来,沿途烧茶送水,招待红军。我在行军时见每过一村一镇,男女老幼立于路旁,观者如堵。

据由管理科代我招来之伕子云:“前几天我们街上早在传说红军要来了,我们村上前五年受那个李区长害的30余家,就秘密商量,暗中监视李区长的行动。前天早晨团防退出文明司时,这30余家百余男女即在离镇20余里之某村中,捉获李区长,前日上午十二点钟即把李区长送到红军司令部,而且还领了一连红军上山搜出团防的长短枪20余支。现在这30余家有51个人都当红军了。”

在热水、益将,红军召开大会时,村民们踊跃参加听会,并自动组织护卫队,帮红军站岗放哨,维护会议秩序,会后帮红军把缴获土豪的财物分给贫苦农民。

红军退出文明司时,数百人的挑夫队帮红军挑运物资,一直挑送至宜章地界。

郴县:群众倾尽家产支援红军

红军告别汝城后,继续向西南的广东乐昌、湖南郴县、宜章县进发。郴州白石渡镇的邝平义介绍了发生在当地的那段历史:

1934年11月8日,中央红军成功攻下宜章城,成功突破第三道封锁线。这次战斗虽比不上前两次突破封锁的激烈和悲壮,可部队从于都河出发长征已经一个月,沿途阴雨不断,伤员众多,缺粮少衣,疲惫不堪,军中一度士气低落。

当时,红军首脑机关就住在我们邝氏宗祠中,毛泽东正在患病,他冒险来到村里,与周恩来等领导协商后,决定在白石渡村设立银元兑换点,将从中央苏区带来的纸币,以借账的方式向十里八乡的民众和正在当地修筑粤汉铁路的工人兑换银元,以方便红军在长征路上使用,等革命成功后再一一结算。红军在白石渡共兑换到2万多银元。

苏仙区(原郴县)民政局张来华说,红军到达郴县的坳上、良田等乡后,全县16个乡的103个村、10多万群众很快筹集军粮12万斤、草鞋28000多双、银元4000块,还收留红军伤员417名。

永顺:虎狼窝里护伤员

1934年11月15日,在湘西永顺十万坪战斗中,当红军追歼逃敌时,当地群众积极参战。他们搬来门板、案板和桌椅、板凳,堵塞路口、街巷、桥头,断敌后路,捕捉逃敌。

在红军与敌人作战时,护养伤员成为根据地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他们既要与地主武装周旋,确保伤病员的安全,又要克服困难,为伤病员备粮备药,确保其早日恢复健康,重返前线。

1935年4月,永顺县有35名红军伤病员由塔卧抬到龙家寨乡的大寨,由大寨的17户土家族苗族贫农负责护理。红军离开后,白军转回,风声紧张,这17户农民把红军伤病员隐蔽在一个深山岩洞里,轮流看护,不露风声,历时5个多月,没有暴露目标。后来全部由红军派人接走,安全转移到龙山茨岩塘。

在永顺,至今还传颂着“田三姐虎狼窝里护伤员”的事迹。田三姐是永顺杉木村后寨的土家族农民,丈夫彭家安是篾匠,长年在外做工。田三姐主动要求护理一个大腿伤口发炎化脓的伤员。当她把这个只有17岁的红军排长小张接回家后,声言这是她几年前失踪的弟弟,并给保长王安之送礼,给“弟弟”上了户口,躲过了民团的多次清查。当小张养好伤之后,田三姐送他绕过封锁线,在桑植县南岔找到红军。

桑植:民歌里的长征片段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顶搭高台”“红漆桌子四四方,纸笔墨砚摆中央,有情妹妹等等我,不打胜仗不回乡”……在湖南西北部、青山环抱的桑植县刘家坪村,几乎每一位老人,都能哼上几首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山歌。

张家界桑植县,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也被誉为中国民歌之乡。《十送红军》,正是源自桑植县。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开始了长征。出发时刻,乡亲们提着干粮、夹着缝制的新布鞋前来送别红军。

桑植县至今口耳相传着这样一幅画面:红二、六军团出发的那天,刘家坪干田坝的小山坡上,一群妇女自发组织起来,望着长长的行军队伍,唱起了专门编写的桑植民歌《十送红军》。

在另一首描写婆媳对话的桑植民歌里,细节更惟妙惟肖——

“睡到那半夜过,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不要茶水喝,又不喊百姓;只听脚板儿响,不见人做声……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桑植县党史研究办主任科员向佐柏表示,这首《门口挂盏灯》描写的是一番真实情景,能看出当时老百姓对红军的感情。

石门:拥军扩红助突围

“共产党,工农会,开大会,下决心,杀土豪,斩劣绅,军阀官僚尽除根;吃他们的肉,挖他们的心,没收财产大家分。”这首在石门广为流传的红军战歌,体现了红军对土豪劣绅的愤恨和誓不两立的斗争决心。

红二、六军团驻石门期间,在白云桥、维新等地帮助成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发动群众打土豪458户,镇压罪大恶极者36人,惩处各种反革命分子70余人。所街土豪覃林清,有9个庄园,每年收稞谷1000多担,4个儿子,5条枪,作恶多端。红军率游击队200多人冲进他家,没收稻谷50多担,腊肉数百斤,食盐1000多斤,尽数分给了群众。

红军对极少数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坚决予以镇压。如磨岗隘的唐子盘,渡水的覃典成,望羊桥的龚平皆,皂角市的覃丙庭,河口的吕世向等都是作恶一方的大劣绅,红军根据群众强烈要求将他们一一处决。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一股参加红军的热潮兴起。在磨岗隘、南岳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扩红一百,只要一歇(约二个小时);扩红一千,只要一晚;扩红一万,只要一转”。

1935年11月上旬,红二、六军团离开石门进军桑植县,准备突围长征。石门人民群众扶老携幼齐集山口、路旁,挥泪相送。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