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巾帼脱贫”撑起精准扶贫半边天

点击:0时间:2022-02-12 22:06:53

农村低收入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扶持对象,也是参与对象。帮助贫困妇女脱贫,不仅关乎妇女自身生存与发展,还关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贫困人口整体脱贫。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江苏代表團妇女代表时指出,妇女是“半边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淮安市妇联近年来秉承“让妇女儿童脸上先有笑容”的理念,坚持把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妇女脱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启动巾帼成才、巾帼创先、巾帼创优“三大工程”,奏响了自强、筑梦、公益“三重奏章”,全力帮助农村妇女摆脱贫困,走向幸福。

授鱼不如授渔:技能培训筑牢致富根基

有一技之长,才有立足之本。近年来,无论是发展特色农业,还是开网店、搞乡村旅游,到处都有妇女的飒爽英姿。近年来,淮安市妇联实施“巾帼培训”行动,把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妇女脱贫能力的有力抓手,既“摘穷帽”,又“拔穷根”。2017年全市开展网络创业、家政技能、烘焙技能等培训班近百期,培训贫困妇女1万多名。

双学双比,挖掘增收“活水源”。农村妇女就业时间、地点受限问题一直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一大“梗阻”。淮安市妇联在农村妇女中积极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大力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免费为单亲贫困母亲、困难妇女提供种养殖、手工加工等技能培训,发挥女大户、女能人典型带动作用,帮助困难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近就地增收致富。全国人大女代表、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李叶红承包荒山进行生态果林开发,经营的果木年产值都在1000万元以上,牵头组织的果木合作社带动了200名妇女劳动致富。返乡创业的女大学生王伟伟开展湖羊集约化生态循环养殖,她为周边养殖户提供免费羊苗,统一管理,统一出售,有效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年带动农户1000多户,年带动当地及本市农民增收500多万元。清江浦区妇联注重加强与企业的协作联系,积极输送农村妇女到诚利达服装、盛威织造、黄码三乐村编织加工厂等企业实地培训专业技能。目前,这些企业已在黄码、盐河、武墩等乡镇设立4个加工点,带动5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上网触电,挺进市场“新蓝海”。电子商务平台是大众消费的一个重要渠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对大部分农村妇女来说,网络是新生事物,一时难以上手。淮安市妇联顺应“互联网+”新趋势,依托“江苏学习在线”网上课程资源,广泛开展农村妇女“网上行”培训,积极帮助广大农村妇女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努力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村妇女。活动开展三年来,全市新建省级巾帼电商服务站13个,市级电商服务站20个,共有5000余名农村妇女参加“网上行”免费培训,1500名妇女获得现代女性网络技能初级证书,累计培养各级创客明星1280人。女创客陶华经营的江苏寒洲乐器批发有限公司大力拓展网上销售渠道,2016年线上销售额达到1.2亿元,为天猫乐器类销售排行榜第一名。淮阴区女大学生村官葛晓芹通过创建微商团队,带领当地农户销售吴集特产小花生等农产品,帮助本村20多户低收入户增收。

按需供给,输出家政“好苏嫂”。家政行业既是女性从业较多的行业,也是就业较灵活的职业。为帮助广大无业城乡妇女灵活就业,淮安市妇联大力开展月嫂、育婴师、家政员、面点、烘焙等技能培训班,并与淮安市光明学校、思蒙培训学校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启动开展“美厨娘”千名烘焙巧手培训工程、“2017—2020家政员培训计划”等项目,着力提升“好淮嫂”的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2017年以来,全市共举办烹饪、月嫂、家庭护理、烘焙等培训班共26期,培训家政服务员1300名,现有品牌门店9个,签约家政员2200余人。依托“淮嫂”家政技能培训基地,与淮水安澜、淮安创业网建立合作关系,常态化开展家政技能培训,扶持单亲特困母亲孙艳创办“淮嫂”来料加工坊、“淮嫂”包子铺等实体,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联合人社、工会、民政等部门举办首届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为家庭服务业妇女从业者提供一个“强素质、提能力、展风采”的平台,有力推动了淮安市家庭服务业水平提升。

输血更要造血:项目火种点亮致富梦想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关键在于项目支撑。淮安市妇联充分发挥女能人、女带头人在致富、帮富、带富方面的独特作用,创新建立“妇联+女能人+项目+贫困妇女”发展模式,通过成立各种形式的互助组、合作社,吸纳贫困妇女就业。近年来,全市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巾帼示范基地137个,打造了绿源辣椒、宏伟牧业、林帝食品等一大批种养加农产品品牌,带动近10万名妇女就近就业。

巾帼示范小基地,彰显脱贫致富大格局。淮安市妇联根据农村家庭男性外出打工、女性在家留守这一实际情况,按照“产业带动+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引领”的模式,在各经济薄弱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大力引进瓜蒌种植、稻虾养殖、浅水藕种植等特色农业,优先安排低收入妇女家门口就业。淮阴区棉花庄武梅瓜果种植合作社祖孙三代“女掌门”承继勤劳致富的好家风,演绎了接力创业传奇。现任理事长李建梅是全国“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母亲刘桂兰20世纪90年代也曾获此殊荣,目前李建梅90后的女儿又接过接力棒,创办了自己的“幸福快车”家庭农场。武梅瓜果种植合作社先后在袁集、五里、丁集、棉花四个乡镇流转土地1000多亩,吸引村民入社122户,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民致富250户,每年为农民增收近3000万元,特别是其主打产品——武梅西瓜已成为一张的金字招牌。2017年3月8日,李建梅受邀出席全国妇联巾帼座谈会,中央电视台“花开中国”节目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10月15日,又受邀参加全国妇联“女性之声”网站开通上线仪式,并作为全国五位嘉宾之一(江苏唯一)在开通仪式上分享对于“女性之声”网站的期待与祝福。

陪读妈妈小工厂,托起脱贫致富大希望。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日益重视,“陪读妈妈”正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如何让“陪读妈妈”既能照顾好孩子,又能找份工作减轻家庭开支,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淮安市妇联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乐当“牵线人”,对接企业需求,让“陪读妈妈”务工教育两不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位于洪泽湖实验小学幼儿园旁的淮安英普瑞斯精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陪读家长创立的企业,在全市企业中率先探索陪读与就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式销售,让贫困陪读妈妈在伴读的同时实现灵活就业,减轻家庭负担,实现增收致富。公司现有的110名员工均为陪读妈妈及留守妇女,平均月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陪读与就业两不误。

来料加工小支点,撬动脱贫致富大转盘。来料加工业门槛低,机动性大,非常适宜妇女在家门口脱贫致富。淮安市妇联对全市有从业能力的贫困妇女进行逐乡逐村逐户统计核实,全面掌握贫困妇女就业能力和愿望,通过发挥本地服装加工、云锦织造、渔网编织、柳编等手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广大农村妇女特别是在家照顾老人、子女的贫困妇女灵活就业,为农村妇女提供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金饭碗”。2017年以来,全市各地共开展以手工编织为主的来料加工技能培训50余场次,培训贫困妇女1400余名,全部实现就业;一批手工能人脱颖而出,特别是徐玉兄手工坊、吴小琦工作室、涟水金凤凰柳编等创业项目发展势头好,有力带动了周边妇女闲暇时间学技艺、增收入。淮阴区老张集乡返乡妇女吴红梅投资兴办的华盛工艺品厂,得益于淮阴区妇联3万元省级巾帼来料加工基地补助基金,2016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0余万美元,吸纳本地劳动力160人左右,妇女140人,占总人数的87.5%,其中,低收入妇女86人,就业妇女年收入26000元。多年从事服装、箱包等加工制作业务的高荣,在洪泽区三河镇创办名仕箱包有限公司,吸纳带动10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人均增加年收入2万多元。

关心尤须贴心:贫困妇女共享关爱雨露

贫困妇女帮扶工作只有持续进行时,没有完成“休止符”。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之后,帮扶工作并没有停止。为强化帮扶效果,确保帮扶一个、脱贫一个,淮安市妇联注重服务效能,建立跟踪培养机制,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滴下关爱的雨露,滋润一颗颗心灵,进一步体现“娘家人”的关爱和温暖。

“巾帼结对”——帮扶一站到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进城务工的群众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日渐显现,生活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农村留守妇女因生活负担重,长期操持家务,健康状况堪忧;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状态不佳;因丈夫常年在外,缺乏陪伴,心理壓力大,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不少人的婚姻也危机四伏。淮安市妇联以提升文明服务能力为根本,层层开展巾帼文明岗结对共建活动,一个文明岗结对一个村或一个家庭,特别是结对贫困母亲,广泛开展“母亲邮包”捐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巾帼文明岗934个,结对村居36个,贫困家庭1200余个;累计收到“母亲邮包”捐款近50万元,向全市1300余名贫困妇女发放贴心邮包和家庭邮包,帮助贫困妇女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基本安全健康意识,让更多的母亲感受到温暖与幸福。

“春风送岗”——就业牵桥搭线。都说女人能撑半边天,但现实中女性在创业就业方面却面临诸多困难。渴望就业,却苦于信息闭塞,无法找到满意的机会,是很多农村妇女面对的一个现实。为此,淮安市妇联深入实施妇女创业就业扶持工程,主动及时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通过“精准把脉”,让更多的妇女实现了创业就业的梦想。2017年以来,联合人社系统共开展“返乡妇女专场招聘会”、“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女性专场招聘会”75场,为广大女性求职者提供了会计、纺织、缝纫、电子装配、保姆、保洁等各类就业岗位,场均组织企业提供岗位5000个,为1.3万名妇女提供就业服务,4040名妇女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爱的驱动”——呵护心灵港湾。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妇女尤其单亲妈妈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为了让她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近年来,淮安市妇联实施“两癌筛查”、单亲特困母亲帮扶、免费婚检“一站式”服务,春蕾计划、“慈善助孤”、E万公益行动等一系列实事项目,单亲特困母亲“圆梦”行动实施经验在全省推广。为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农村妇女死亡率,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淮安市妇联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每年组织妇女“两癌”筛查,对贫困“两癌”妇女给予及时的救助,让每位妇女共享阳光。2017年以来,共计发放单亲特困母亲帮扶资金130.1万元(1000元/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1294名单亲特困母亲购买女性安康保险,发放农村“两癌”妇女救助金147万元,人均救助1万元以上。

涓涓细流汇涌泉,粒粒细沙聚成塔。淮安市妇联的倾力帮扶和“巾帼脱贫行动”的实施,产生了令人欣喜的“乘数效应”。广大农村低收入妇女不仅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更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开始踊跃参与脱贫攻坚,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尽管如此,淮安全市800多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妇女生产生活状况仍不乐观,贫困妇女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下占比77%,创业就业路径还比较窄,办法不够多;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占58%,因学致贫占29%,因残致贫占7%,因灾致贫占6%,这些家庭年收入大都不超过万元,属于支出型贫困;大部分贫困女性对通过就业提高收入充满期待,仍有一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妇女希望通过政府提高救济金额来维持自身最基本的生活;等等。这些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实现农村妇女脱贫,尤须各方努力,共同破解难题,形成攻坚合力。

启示一:实现农村妇女脱贫致富,自强励志是根本前提。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打赢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妇女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农村贫困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她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态。尽管淮安市妇联每年组织大量的培训,但仍有部分妇女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造成就业困难;一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过度依赖外力,将扶贫看作一项福利,理解为给钱给物,其贫困状况虽然短期内得到改善,但很容易反弹。因此,既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脱贫攻坚,更应充分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教育和引导贫困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妇女求富裕、求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真正把“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把“帮我富”变成“我能富”。

启示二:实现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典型示范是关键路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脱贫攻坚战中,善用榜样导向、典型引路,往往能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淮安市妇联在推进农村贫困妇女脱贫过程中,大力创建妇字号示范基地,涌现出全国人大女代表李叶红、农民女创客李建梅、女大学生创客王伟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小琦等全国创业典型,不仅自身实现富裕,还带动了很大一批贫困妇女脱贫。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这些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身边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速营造企业发展与带富共富两不误、双促进的浓厚社会环境。特别是对“村子里”的致富典型企业,应设立专项扶贫带动奖励资金,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在妇女创业担保贷款中,在财政上给予更多支持,以小资金撬动大市场,更大程度释放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对典型致富带头人,应给予物质上和名誉上的双重奖励,在社会上形成“脱贫致富光荣”的良好风尚。

启示三:实现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群团改革是动力所在。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各群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直面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坚克难,注重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面对部分农村贫困妇女自身发展能力有限、难以付诸实践,以及部分人“缺少投资本钱”的现实状况,各级妇联组织应勇挑改革担子,勇于自我革新,进一步发挥自身工作优势,深入基层倾听妇女群众的呼声,扎实推进妇女脱贫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好“娘家人”。一方面应主动与扶贫办等部门合作,着力探索资源整合、多方协调的扶贫新机制和新方式,形成共同推动妇女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应主动适应“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变化,积极承接公共服务职能,多方争取社会资源,在提升技能培训实效、夯实创业扶持措施上下功夫。相关职能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低收入妇女脱贫工作,在预算中给予妇女工作设立专项经费。

启示四:实现农村妇女脱贫致富,政府兜底是核心保障。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農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疾病是导致农村家庭贫困的最主要因素,许多贫困家庭的疾病治疗支出费用远远超过了家庭年收入;很多慢性疾病医疗需要长期服药,又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有些妇女需要照顾病人或残疾人,甚至有些单亲妈妈需要照顾孩子,根本无法务工,除每月几百元的低保外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亟须社会救助。为此,相关职能部门应细化扶贫资金、医疗补助资金、民政救助资金,加大疾病救助和单亲妈妈帮扶力度,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向上积极反映基层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疾病兜底保障水平,切实让广大农村妇女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责任编辑:戴群英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