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教育”伴我前行

点击:0时间:2022-02-19 05:49:47

李晓茜

初识《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是在2011 年,至今已有5个年头。在人的一生中,5年的时间虽然短暂,这本刊物对我的影响却终生受益。

由于工作需要,我从包头市昆都仑区委宣传部借调到组织部搞组工信息和党建外宣工作。组工信息字数不多,但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短小精悍,与我平时擅长的新闻稿件的写法截然不同。写第一篇时我就傻了眼,感觉无从下手。全新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党建工作,成为我朝思暮想的一件事。

偶然的一天,我在领导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借来翻看,很快被其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这是我接触组工信息工作后遇到的第一本党刊,其中的“党建短波”栏目刊登的是各盟市、旗县的党建短讯,于是我就从学写党建短讯做起,围绕区里的党建工作照着样子模仿,当我写出的“豆腐块”被采用时,激发了我继续写作的信心。

后来,《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我每期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将视线聚焦到“基层党建”“支部园地”“探索与研究”“论苑”等一些综合性栏目上,从其中一些有深度的文章中汲取更多养分。我清楚记得,有一篇题为《以服务促和谐 抓管理求创新》的文章写的是关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让我看后感触至深,文章中提到的基层党建的做法,正好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于是我反复研读,把人家的好做法、好经验与我们的工作相对比,找出相似点与不同之处,思考如何改进工作。

有一年,我废寝忘食地把全年的《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刊发的关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验的文章全部翻出来,一篇篇分析,一篇篇学习,从各地的经验中汲取灵感,最终撰写出《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课题报告,提出了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与举措,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从那以后,每月我都盼着《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能早点到,每次拿到刊物,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先翻看“党建园”地栏目,然后再逐章逐篇地从头读到尾,这样才觉得酣畅淋漓。有了这个伴我前行的“良师”,工作起来我不仅得心应手,在写作上遇到困难也能从中受到启发。由于较好的工作表现,2012年初我被正式调入区组织部,与《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结下的缘分顺理成章地延续到今天。

在《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伴我成长的日子里,我先后发表了《写好组工信息要做到快勤准》《畅通民情联络的“工作站”》《居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调结构 转方式 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在“双联系”中践行群众路线》等文章,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回顾5年来我与《实践》党的教育版的点点滴滴,带给我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素未谋面的编辑老师总是无私地帮助我这个组工“新兵”,对我的每一篇投稿,都字斟句酌,耐心地和我进行沟通核实,或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一次次地鞭策我成长,鼓励我前行。

常言道“思路一变天地宽”,思路的拓宽,视野的放大,满满的正能量,正是“党的教育”带给我的最深刻影响。虽然我与“党的教育”的交往短暂,但我把她作为终生的“良师”,她将继续伴我前行。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