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赛娟 从一个巅峰到另一个巅峰

点击:0时间:2022-02-19 04:26:43

黄祺

上海的冬天,寒风刮起落叶,瑞金医院的花园里,医生和护士裹着沉重的棉袄匆匆走过。但在科研楼六楼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里,四季更迭并不明显,穿白大褂的年轻人们,要么盯着电脑,要么轻声地讨论着什么——对血液疾病的研究发展到今天,要想取得任何一点进展都不是容易的事,一项科研项目往往要持续十年甚至更长,因此,实验室工作的常态是繁复、单调、平静的。

年轻人们的实验室隔壁,就是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掌舵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的办公室。这是一个真正的“掌舵人”,她和年轻人们一起站在工作的第一线,她不仅要关注专业上的最新动向、提出研究思路,还要指导临床研究、修改学生论文。她是实验室里除了清洁工以外最早上班的人,通常也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人,“最早7点下班”。

记者见到陈赛娟院士这一天,元旦将至,实验室的新年活动陈院士也不忘关心,面对辛苦一年的年轻人们,这位细心的女科学家流露出家长般体贴的一面。

严谨的女人必然不够随和——如果你能与陈赛娟面对面,这样的成见一定会被打破,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她的身上,因从事科学研究而特有的严肃气质与作为女性的温和平静“和平共存”,更加准确地说,两种气质在一起演绎出一种特别的美丽与魅力。

会议室坐下来,话题转入血液学专业,身材小巧的陈赛娟院士,气场瞬间变得强大。

15年前,陈赛娟就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真正的科学家不会因成绩而止步,只会选择从一座巅峰出发,向另一座巅峰挑战。

白血病“上海方案”

1989年,陈赛娟从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归国,对白血病发病原理和靶向治疗进行研究,尽管国内条件艰苦,但她还是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让世界同行盛赞的成绩。

白血病也被叫做“血癌”,在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目前的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占到第七和第九位,死亡率大约分别位居第六和第八位。

白血病大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白血病的类型很多,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当我们想到白血病时,印象中大多是儿童患者,陈赛娟介绍,儿童的白血病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成人则以髓细胞白血病为主要类型。陈赛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后者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1991年,陈赛娟教授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变异型染色体易位t(11;17)(q23;q21),继而克隆了11号染色体的PLZF(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基因及PLZF-RAR融合基因,实现了我国在人类肿瘤致病新基因克隆领域内“零”的突破。

上面这一段艰涩的话意味着,科学家已经从基因层面破解了APL的致病机理,这样的发现,为寻求靶向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赛娟的团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始终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特别是团队首创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APL的协同靶向方案,使APL五年无复发生存率达到90%以上。

全反式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没有化疗的副作用,三氧化二砷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陈赛娟说,三氧化二砷原本就是“以毒攻毒”的传统中药,价格不贵,联合两种药物的治疗方法,不仅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也降低了病人的经济压力。

这个治疗方法被同行叫做“上海方案”,如今,“上海方案” 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多个血液/肿瘤学中心,挽救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因为“上海方案”,APL成为第一个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果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而靶向治疗后,病人的生活工作都不受影响,生活质量非常好。”

“上海方案”让陈赛娟的团队站在了同领域科研界的巅峰,陈赛娟也因此获得了国际和国内的各种荣誉,2003年,陈赛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选院士后,陈赛娟的工作量比过去大了很多倍。“我手上有好几个项目,有国家重大课题,我还要带学生。有时候到晚上7点正准备下班,学生拉着你讨论问题,我就坐下来跟他们讨论,事情太多没有办法。”

APL只是众多白血病类型之一,现在,陈赛娟想要做的,是从针对APL的“上海方案”出发,寻求治疗其他类型白血病以及高危病人的方法。特别是针对APL高危病人的治疗方法,已经启动了多中心临床研究。在陈赛娟的眼里,挑战永无止尽。

用事业吸引年轻人

回忆自己52岁当上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如今感慨说,“更有紧迫感,担子更重”。

在科研高地上,成绩取决于人才,陈赛娟作为学科带头人,在指导科研之余,还要担负起建设团队的重任。

最近的20年里,中国生物医学人才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国外很多重要科研成果背后,都有中国人才的身影。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也是陈赛娟需要操心的事。到2011年,陈赛娟的团队已经是一支包括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1名、青年千人计划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和上海市东方学者获得者3名的精干队伍。

“用事业吸引年轻人。”陈赛娟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她的管理之道。

陈赛娟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优秀的人才来到她的团队,她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他们沟通。“既要让他们的想法与整个团队的方向一致,又要保护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优秀人才来到这个团队,能够得到更多事业上创造和发展的空间,但同行们也知道,要跟着陈院士干,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陈赛娟对科研的严肃和认真在同行里远近闻名,要考陈赛娟的研究生,也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近些年一些导师对学生放松管理、科研论文“掺水”的新闻时有耳闻。但在陈赛娟这里,学生论文被反复修改几次、十几次也是常有的事。在对待科研的态度上,陈赛娟还保持着最传统的科学家的清高,容不得半点瑕疵。

“回顾最近这15年的工作,最让你感到满意的是什么?”在各种化学符号、分子式、专业术语中间娴熟游走的科学家,突然被记者的问题“难”住了,对于陈赛娟来说,向前看,在未知领域中开辟道路,要比向后看,总结自己的成绩要容易。

想了很久,陈赛娟院士字斟句酌回答:“白血病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希望知道,针对APL的靶向治疗思路,是不是也能应用到另一种白血病上,或者应用到其他的肿瘤治疗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