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侨团旗手鹿强
李珊珊
美国南加州的华人圈里,有一个不浮躁、沉得下心来组织社团活动,热心为侨界服务的新一代侨领鹿强。他是40位中国政协海外列席委员之一、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侨联海外委员、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因为对故土的感情、对美国侨界的责任,他享受着社团工作辛苦与快乐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他所在的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组织的接待习近平访问洛杉矶、集会谴责ABC“吉米·基梅尔秀”节目的辱华内容等一次又一次的大型活动,鹿强的名字在洛杉矶的华人圈中几乎人尽皆知。
2015年7月14日,海外中餐研习班在古城扬州举办。鹿强作为研习班的班长在闭幕式上代表42位来自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学员做总结性的发言。“各位领导中午好,我是鹿强。8天的研习交流活动令海外中餐业界的侨领们深感受益匪浅,在研讨学习过程中达成高度共识:在国务院侨办‘促进中餐繁荣的对海外华侨华人事业发展的切实支持下,将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以‘团结、互助、服务、奉献的侨社精神,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繁荣海外华侨社区,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致力为中华餐饮文化的‘请进来和‘走出去做出奉献……”短暂的发言,鹿强恳切而真诚,时不时地与台下和他共同在扬州学习的伙伴们互动,展现着很美国的开放和随和,在场的领导们频频颔首,表示赞同。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海外华人华侨振兴中餐的决心。
在这次研习班期间,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位大洋彼岸的新侨领。鹿强先生长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面孔:瘦高个,头发精神而整齐,随意的上衣和裤子让他的精干中多出几分儒雅气质。在见面之前,鹿强已经忙碌了一天,而在那次访问之后,他又要继续准备结业式的发言,在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他没有显出一丝的疲态,也没有一丝不耐的神色,笔者已经不再疑惑他如何能一路福星高照了,原来———勤奋、认真才是最有用的“捷径”。他自称不会做菜,但介绍起自己的餐厅来到位又专业,让人印象深刻。鹿强是上海人,但是在他的身上笔者感受到的不仅有上海人的细腻、严谨、思想开阔,交谈中还不时地透出北方人的豪爽与果敢。想必正是这样粗中有细,敢想敢做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他才能够在大洋彼岸打拼出自己的一席之地。他所创立的保险事务所———“保险总汇”位列洛杉矶华人保险的前三名,他在洛杉矶的餐馆———“上海滩”,在当地的中餐馆中也是独占鳌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上世纪80年代,鹿强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的是雷达专业。听着鹿强讲述当年他的大学时光,笔者的脑海中不禁想起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帮同学,围成一圈笑谈自己梦想的场景,“孟晓骏:我想请大家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这代人。A:追赶。B:理想。C:冲动。D:自由。E:怀疑。F:霸蛮。G:孤单。H:渴望真诚。孟晓骏:成东青,你认为呢?成东青:红旗不倒。众人哄笑……”。80年代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在高校里,思想解放的浪潮风生水起,整个校园充满着强烈的人文气息,鹿强就在这样的文化大潮中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大学生涯。“那个年代大学生活和现在不一样,刚刚经历十多年的低落,社会风气刚刚扭转过来,大家觉得满身都是劲,也乐于讨论形而上的问题。”鹿强至今回想起自己作为校学生会文艺部电影组组长为全校五六千名学生发电影票的故事依旧记忆犹新,如何做到公平合理,如何能让各个系、各个年级都没有意见……他认为南航不仅教给了他学业,还让他的社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他后来在美国从事华人华侨的社团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11月30日,鹿强回到母校南航,这一次他是以一名荣誉校友的身份回来。鹿强之前就读的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依托由他捐资设立的“航电经纬基金”,成立了“航电经纬俱乐部”,从2013年至今,这个俱乐部已成为学生进行高水平赛事训练和科创交流的重要平台。学院为了表彰鹿强对学子们的帮助,对母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特地授予他荣誉牌匾,并邀请这位在海外打拼多年的校友回到母校演讲。走进崭新的学院大楼,鹿强十分高兴。看着他表现为自信自强的新侨领出现在母校的时候,笔者不禁联想到三十五年前初来乍到之时的鹿强,应该和在台下听讲座的学生们一样,带着羞涩胆怯或故作老成的学生模样。而台下的同学们未来也将如鹿强一样,在南航这所大学完成自己的成长、蜕变,抛去学生稚气长成一个有责任心能到社会中摸爬滚打的成年人。
在演讲中,鹿强分享了自己在大学的成长过程,从南航普通的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代侨社领袖的经历中,笔者看到了鹿强的拼搏和努力。鹿强经历了1980年上海的高考。当时的态势格外紧张,录取率仅达4%,也就是25名考生只有一人上榜。“那时候,我天天晚上做题目做到12点钟,第二天早上6点钟就起床上学。坚持了整整两年,用今天的话说,终于实现了‘逆袭。”鹿强回忆说。“中国哪方面落后,我就学什么!”那时抬起头来,从上海天空上飞过的民航客机不是美国的波音、麦道,就是欧洲的空中客车。“中学里,老师说过中国的航空工业太落后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能亲手设计中国的大飞机。”
谈及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难、工作几年还是不知所措的青春,鹿强谈了自己多年的体会:“不努力,机会永远不会来。谁也不可能跑过去告诉你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你们必须自己探索。”“永远不要小看自己今天的位置,如果你现在就认为自己做不了大事,那么就意味着你再也没有机会了。”“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需要做什么的时候,就做所能做的,当机会出现时,才不会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错失良机。”当年,他就是靠着这股“拼劲儿”在人才济济的洛杉矶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中从秘书长做起,一步步全票当选并连任主席。
一个工科生的美国梦
大学毕业后,1988年的夏天,就职于上飞厂640研究所电子研究室无线电专业组的鹿强,顺利通过了美国麦道公司的招聘考试,作为麦道公司向中方招聘的高级雇员,登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航班。相信此刻的鹿强定是踌躇满志,梦想飞扬,他万万没有想到,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的奋斗故事,于他而言,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