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智法师:我曾怀疑自己是潜伏在宗教界的卧底
周琪++罗昌平
在新浪微博里,有不少僧人,但被大家熟知的并不多,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延参法师,以风趣广为人知,最近又有一位法师攻占了大家的视野,和延参不同,他主要聚焦公共事务,法号果智。
果智俗名梁璐,江西万安人,原系新京报记者。除了自采的新闻,他与妻子李祺的爱情故事还曾占据各大报刊。两人曾为《晶报》记者,后辞职到云南丽江经营小旅馆,同期,他们花了3个月游走14个省的60多个城市,写成《边旅行边恋爱》等各本著作。一年前,双双遁入空门。
在哪念经都一样的勇气
2013年4月,果智法师在博客和微博上先后发出两封公开信,呼吁改革。第一封写给中央部委,建议允许开办宗教电视台,或允许电视台开设宗教栏目,邀请宗教界人士讲经说法;第二封信写给领导人,建议以佛教界为试点,试行民主推选佛协会长、方丈,公示寺院财产等。除此,果智法师还发表了不少时评微博,并参与庙宇强拆的维权,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这些争议不仅包括他的和尚身份,甚或认为他是作秀以博取声誉。
熟知他的人觉得,这份情怀与勇气值得赞赏,尤其是那句“在哪念经都一样”。不过,他的主张与行动有待商榷。大陆不同于台湾,宗教改革不仅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纠葛(寺院、信众、政府、企业、游客),更触及意识形态的壁垒,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问题的有序改良或者利益的重新分配,既需要律法公策的更张,更有待于一个自由竞争的宗教市场。
“你们对和尚的误会太多”
出家前,果智有过一段婚姻,妻子是报社的同事。2008年,两人甚至以飞特族代表的身份上了《鲁豫有约》。
他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妻子,对束缚的忍耐度极低,即使迫于压力去上班,也最终因为害怕指纹打卡的压力而只坚持了20天。节目最后,鲁豫说羡慕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伴儿,“所以我觉得你们俩就一直这样下去挺好的。”
一年前,因为在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前妻由此产生“出离心”,如今在佛学院潜心修行。果智也坚持“出离心”是自己出家的原因,“所有人都从外部找原因,好像只有走投无路了才会出家。”
“出家后不是不能还俗,佛家允许7次回头。”果智在微博呼吁每个年轻人出一次家,出一次家像经历一次死亡,慢慢放下感情,去体会无常。
出家后,大大小小的庙果智走了不少,他明白和尚的日子并不都像外界传的那样滋润,尤其是非景点小庙。借着当记者、开策划公司时积累的人脉,果智在钱的问题上还算无忧。在微博保持高曝光度虽招来了不少非议,但也打开了一条获取布施的通路。作为回报,他利用自己悟到的佛法向施主提供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出家人忌讳谈钱,果智却不以为然,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他想的事很大,希望佛教的未来好,尤其在去了趟台湾后,打心眼里羡慕。他说,在庙里挂单时,每天前来烧香磕头的几乎清一色是老太太,热衷于跟菩萨做这样那样的交易,等到想坐下来讲讲佛法时,她们不是要买菜,就是要抱孙,各回各家了。
果智笑称自己是在给阿弥陀佛做广告,事实上他也擅长这个。云游各地寺庙,即使僧人做早课,他也不忘拿手机拍照片,对于寺院捐助公益事业的牌匾,更是不会错过,一一记录好择机贴上微博的一亩三分地。青岛输油管道爆炸导致重大伤亡那几天,他试图联系当地寺院,策划一场祈福超度,让僧人的心理疗愈形象得到强化。短期修行班在商界走红,他有意和寺院合作,搞一个媒体从业者的专场。想东想西的结果是,他不清楚自己到底放下更多,还是捡起更多。
三个愿望
果智给自己贴了一个“宗教改革积极推动者”的标签,具体说来,改革内容有三:禁止烧高香、寺院账目公开以及方丈定期公开选举。
他像真正的上访者一样在中佛协门口拉黄色条幅,上书“请寺院主动财务公开,佛协会长、方丈民主选举,不卖、烧高香”,僧人来来往往,没人询问,只当笑话看。
自上而下的路走不通,他就重返四处漂泊的生活,路过寺庙,就进去顺便说一说。一年下来,车票积了厚厚一沓,支持的寺庙不超过10个。大庙推小庙,理由是从小做起更容易;小庙推大庙,理由是从大做起才有说服力。运气好的时候,还能见到方丈本人,并委婉地告诉他“把精力放在个人修行”,运气不好的时候,见方丈一面都难。
开口闭口提改革的事让他得罪了不少人,一个师父直接同他断交,说他想成魔,微博上骂他妖僧的此起彼伏,有过互动的延参法师取消了他的关注。云游一年,他一度怀疑自己成了“潜伏在宗教界的卧底”,什么稀奇古怪事都见过。
果智说自己曾动过砸功德箱的念头,因为功德箱的出现令托钵化缘名存实亡,僧人起了傲慢心。他甚至连邀请媒体、草拟通稿都想好了,思虑再三,觉得太暴力,还是放下了。他怀疑这种行为艺术能有多少用,“顶多当时轰动一下吧。”
不过,果智想好了,等愿意响应他的寺庙凑足10个,就一起公布,然后还俗。
从记者到僧人的转变
问:你是如何从一名记者走向僧人的?
果智法师:缘分到了,就放下了世俗的事情,出家了!以前出家的门槛很低,都是那些没受到什么教育的,我们这样的人加入,能够改革佛门生态。今天这里的佛教,就像一座即将拆掉的大厦,需要重修。一批中青年高学历高素质的法师是未来中国佛教界,续佛慧命的中流砥柱。
问:说说你关于寺院改革的主张吧!
果智法师:我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一直呼吁寺院要去商业化,去行政化,去迷信化。如果芜湖罗汉寺能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我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寺院财务公开,方丈五年一换,民主选举。至于不准烧香,罗汉寺的慧圆法师觉得信众不会答应,我认为这需要一个过程,可以暂缓,但终究有一天,这是一个礼佛,而不是烧高香的清净道场。环境保护,从寺院开始。
问:这些是来自台湾的见闻?
果智法师:台湾的寺院每年都邀请寺院财团委员会的委员开会,向他们公布财务,征询寺院发展方向。财团委员各级政府官员,护法居士、乡绅达人、知名媒体人或公众人物,公开财务报表,细到每笔钱的开支。
台湾的方丈们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四年一换,一般连任两届。像星云大师,早在1985年就不是佛光山的方丈了,而是以长老的身份为佛光山默默奉献。在他之后,先后有多名法师担任过方丈,大多都不是他的徒弟,有些甚至是外国人来担任副住持。但并不降低星云大师在佛光山以及世界佛教界的地位。实际上,他的地位更高了。
据我所知,台湾的寺院早就禁止了烧香,烧纸。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用LED烛灯替代,循环使用,随喜结缘,有些道场连电子烛灯也不用。台湾的僧人告诉我,环境保护要从寺院带头做起,不能光停留在嘴上。台湾的民众环保意识很强,在很大程度上,宗教师们功不可没。
问:你要求寺庙公布财务、监督方丈,这个具体如何做?系统内部有呼应吗?
果智法师:我们出家人吃得简单,穿得也很简单,住的更简单,也不用抚养后代,钱都是十方供养的,也是用于十方,财务公开有何不可?有呼应,已经有成效了,有寺院开始做了,都在完善了。从兴教寺到罗汉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宗教局也在着手做了,只是不敢太过,担心矛盾激化。
摘编自2014年第1期《南方人物周刊》、罗昌平新浪微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