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车入各眼各有各玩法

点击:0时间:2022-04-07 07:36:36

刘雨辰骏

汽车消费只是相对整个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所谓从一斑可窥全豹。

清晰记得去年2013款宝马5系上市的时候,有个来自加拿大的乐队接受宝马的邀请来国内表演,我当时也在现场,那个歌手非常兴奋且羡慕地问我这款5系的价格,并说在加拿大很少有人买全新的宝马了,最多也就是买个二手。他对中国有这么多全新的5系感到有点惊讶,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如奢侈品的销量增速一样,豪车的市场成长速度,足以让老外知道,中国人早已不是黑白电视机的时代。

富有的中国人

但是对于汽车产品和财富的认知、理解程度,我们还是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异。首先,说说汽车产品的认知标准,欧洲人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有个行业里的朋友开玩笑说,一台车如果想在中国市场畅销,真皮、天窗、带L无疑是最有效的武器。说白了,就是面子上必须拿得出手,意思是“我有钱”!对于马路上大量的三厢车,一个不太了解中国的老外曾经惊讶地说道:“难怪中国人这么有钱,原来有这么多人都是做生意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三厢车多数是商务用途。如果是家庭自用多会选择MPV及运动两厢车,而且座椅材质甚至还多数是织物的。再者,我们说说财富的认知标准,其实这些年中国人骨子里是很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同的,这非常正常,大家都想做个别人心目中的“成功者”。所以大家买车的时候恨不得像买房一样,如果花一样的钱,就得买到更大的空间,似乎多一平方米就赚了好几万一样。使得我们国内的媒体同行发明了用几拳几拳来形容车内头部空间及腿部空间的大小,这种创新的方法,在国外的媒体同行那里是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说白了,我们希望是这个社会的“贵族”,虽然在这个雾霾、拥挤、浮躁的城市里,我们常常过得最多像个“小贵族”(一款廉价车)的身价。

国人买车神似当年日本

目前的国人,其实整体的消费意识形态是非常浮躁的,并且缺乏忠实度。我们对传统的东西,热情真的很低,我们永远在追求最新的苹果手机,最新的超极本电脑,最新款的汽车……每隔5年,中国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快速的爆发式的发展,导致我们对什么东西都还没来得及培养起习惯和情结,就又有新东西的到来,我们也就盲目追风。这种现象有点像泡沫经济之前的日本,那时候奢侈品的销量在日本如日中天,那时候也恰恰是日本汽车工业进步最快,豪华车销量巨增。很多经典名车都是那个时期推出的,大量极端极致的性能车、跑车让人们发现,他们的车完全不比德国人差,甚至同期的本田NSX创造了“东瀛法拉利”的美名,斯巴鲁STI拉力之王等都令人狂热兴奋。人们也愿意消费这些高档品来达到自己的享受生活的目的。但是,一次经济危机过后,他们对高端、新鲜、时尚有了新的理解。也不再制造那些成本高昂、价格昂贵的高端性能车,更多的消费者也开始转向理性消费。

如今的日本

现在,不实用的车子日本人很少买。好多家庭由于孩子很多,所以买MPV非常合适,因为像丰田阿尔法一类大MPV能装下一家老小,这样的车也成了日本市场很受欢迎的车型。可以看出来,曾经的那些为浮华买单的人,开始顾家、保守、稳重。那些激进的跑车在日本现在销量很低,加上国土面积不大,非常密集、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让人们对汽车的刚性需求并不是非常大。而且因为社会的诚信制度非常好,如果一定需要用车的话,买一台称心如意的二手车,日本人会觉得更加实惠一些。日本本土的汽车消费者对实用性和务实度的追求,相对于海外市场真的是极致的,在日本国内,有一种类似于SMART车身大小级别的车型非常受人欢迎,显然他们的这种务实也迎合了现在节能减排的方向。

迪拜人的奢华,豪车的天堂

相比起“节俭、绿色环保”的日本人,迪拜的汽车市场简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超大的排量,超跑的天堂,简直和日本就是一个北极一个南极。他们都很发达,只是显然发达的方式截然不同。由于迪拜是埃米尔酋长制,阿拉伯人一向重视交通的建设,从历史上讲,商贸行为在这里尤其发达,交通及交通工具就是他们的生命线。但是从古代开始,他们就只经商,不搞制造业,所以即使他们打着“不要欧洲、不要亚洲,只要伊斯兰”的口号,在购车需求上,他们依然要买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车。当然,一个坐拥原油出口就可以控制世界的国家,基本上也不需要自主品牌和加工业。在这里你常能看到各种超跑出没,而且像这种部族首领制的国家,首领就是一方君主,不会亏待了自己部族的人。全国就是一个大家子,所以全民富裕一起买超跑,才显得这里豪车众多。说白了,就是土豪中的土豪。没有经历过世俗化,没有见识过什么,人民都很闭塞,但是由于有钱,他们不觉得闭塞会导致落后,反而觉得欧美发达国家的世俗化是精神上落后的象征。

迪拜通常一个家庭有两台以上汽车,并且热衷于大排量的豪华SUV和皮卡车型。虽然迪拜市场的汽车年销售量只有几十万台,但是单台车的价格高昂,其利润是非常可观的。迪拜的汽车消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富豪阶层,主要开宾利、莱斯劳斯、法拉利等车型;第二类为中产阶层,其收入相当可观,主要开大马力全尺寸的SUV;第三类为低收入阶层,这些人主要是国外劳务移民,从事生产、餐饮和服务等工作,主要开一些中低端的轿车和VAN类车型。他们的富有,从公路的修建也能看得出来,虽然位于沙漠当中但是市内道路和城市之间的主干道非常宽阔和整洁,整个城市规划非常合理,没有人员非常密集的区域,因此在迪拜开车基本上没有堵车的状况。良好的道路状况,也成就了高性能车的用武之地。

有趣的现象

越是文明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对汽车的消费也就越务实,对高端奢华品牌的汽车的迷恋程度也就越低,比如日本、欧洲、美国等,他们对豪车的热情度似乎都很一般,而且消费者显得更加愿意买便宜、实用的车,也许他们是都经历过了,一切也就都看淡了。而那些信息闭塞,精神文明建设一般的国家似乎对高端产品的消费力会相对更强,这也许都是一个过程。随着我们国内的消费者对汽车文化的理解的提升,我们也会认同这样的发展过程。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国内的消费者接触汽车的时间较晚,多数人对汽车的细节了解还有限,加上很多人还尚在购买第一台车的阶段,没有使用过太多车的经验,也就谈不上对比,仅仅说个操控性一类的专业性词汇,也无法在其心中形成一个具体的标准。所以,也就有了太多的人云亦云,听传闻的时候居多,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这些随着时间的培养,慢慢的就会有所改变,大家就会开始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就像汽车文化相对发达的国家一样。

其实在真正的爱车人心目当中,豪车也并没有什么太统治性的地位。因为,真正的美食家既能评出鲍鱼、海参的优劣,也能说出粗粮、白面的好坏。对于真正爱车的人,一台设计讲究的10万元的年度最佳小型车和一台价值500万的年度最佳超跑的心理价值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代表着各自领域的极致。

(菲丽荐自《世界博览》)endprint

标签: 日本 汽车 也就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