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经济必须更换发动机

点击:0时间:2022-04-08 01:50:42

马光远

对于中国经济一季度7%的增长表现,国内外大部分媒体用了几乎雷同的标题: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创下6年来的新低。这种判断如果基于简单的数字对比,无疑是正确的:7%的增速的确是继2008年四季度6.8%和2009年一季度6.1%之后最低的季度增速,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粗浅的对不同经济周期的数字进行对比的做法,既不符合基本的经济学逻辑,也有严重的误导。

事实是,在今年国际国内环境极其复杂,各种不确定性远超预期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季度能够获得7%的增长,已属不易。这绝不是一个很差的数据,而是在中国经济现有的各种制约条件下能够取得的漂亮的数据。无论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周期,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还是金融危机演化的基本逻辑而论,当前经济增速能够维持在7%以上,是一个现有的经济增长潜力下中国经济可以达到的很高的速度,如无水分,应该为这种速度喝彩而不是沮丧。

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至7%,而是7%的速度能否持续!这才是当下中国经济真正面临的困难。英国《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在其专栏文章中担心的是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难题”,而不是增长本身,境界和视角远高于国内很多就事论事的专家。当下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的确不是速度本身,而是在旧的引擎逐渐熄火的情况下,经济缺乏新的拉动力。

从数字看:其一,制造业仍然处于调整状态,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涨幅只有5.6%,增幅创下最低纪录,远低于1到2月份6.8%的低点。和过去几年比,这个数字几乎腰斩。其二,作为中国经济风向标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同比名义增长只有13.5%,低于去年13.9%的增速,创下14年来的最差表现。其三,尽管政府对房地产采取了强有力的救市措施,但房地产投资、销售继续滑落,3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只有8.5%,多年来第一次跌破两位数的增长,房屋新开工面积暴跌18.4%,而商品房待售面积64998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其四,进出口同比下降6.0%,其中三季度出口更是暴跌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出现了9年内的最低增幅,同比名义增长只有10.2%。最后,“克强指数”表现疲软,14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3月末,M2同比增长11.6%,较2月末和去年末低0.9个和0.6个百分点;更能反映经济活力的M1同比只增2.9%,较2月末和去年末低2.7个和0.3个百分点。而铁路货运量1至2月份累计同比下降9.1%,已经连续15个月下跌;用电量增速继续下滑,2月中国全社会用电同比下降6.3%。这些数字意味着,尽管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无论是楼市,还是投资、出口,以及中国的低端制造业都尽显疲态。一匹筋疲力尽的老马,无论政策的鞭子如何抽打,都已经跑不动了。无论如何修补,希望靠投资、出口、房地产以及尚未升级的低端制造业拉动中国经济这架巨型飞机继续飞翔,已经属于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考虑到债务杠杆、金融风险以及泡沫程度,一旦这些发动机熄火,各种风险可能凸显,维持飞机飞行的高度和速度又是必须的。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无疑是破解当下困局的关键。底线思维就是要确保经济短期的稳定,一定不能因为某个行业的调整引发系统性风险;战略思维则意味着政策必须考虑长远,必须抓住契机实现中国经济质的飞跃。

笔者建议:其一,底线思维意味着,必须稳定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经济稳定的基础,不要让房地产的大调整拖中国经济的后腿;其二,货币政策不要投鼠忌器,畏手畏脚,不大水漫灌,但要警惕全球性的通缩风险;其三,改革仍然是破除中国所有疑难杂症的关键,必须在金融、国企、融投资等重点改革领域有令人振奋的举措;最后,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是民间投资的力量,是创新环境的形成,未来能让中国经济真正走出冬天的,是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创新驱动战略的真正执行,以及改革真正的启动。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