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由摄影师李亚楠:冒险穿梭中东的“独行侠”

点击:0时间:2022-04-12 19:02:40

王丽

中东是全世界最动荡的热点地区之一,尤其叙利亚,至今仍炮火连天,好多人唯恐避之不及。山西小伙李亚楠,却像着了魔似的迷上了这块是非之地。为了解外界知之甚少的难民生活,5年来,他先后去了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伊朗和黎巴嫩等国家。“中东”成为他身上最独特的印记。在这里,他拍摄了数千幅珍贵照片,作品曾获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奖。就连英国BBC的记者,都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很牛的中国人”!不经意间,他还意外成了网红!

初出茅庐,冒险闯入阿富汗

今年29岁的李亚楠是山西太原人,自幼酷爱美术。2012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李亚楠进入北京一家著名图书公司做编辑。该公司定期出版摄影师的行走笔记,他也是其中一名写手。

攻读图片摄影专业的李亚楠,一直非常关注大名鼎鼎的玛格南图片社,他喜欢的摄影大师大多把镜头对准了中东战争,例如摄影大师Dworkzak拍摄了伊拉克的移动战地医院,Alex Ma-joli在阿富汗经历并记录了塔利班政权倒台全事件、Jorome Sessini用镜头展现了灾难中的叙利亚……这些画面让李亚楠了解到一个比较真实的战场,也让他感受到了镜头的力量。由于每年有一个月的带薪休假,2013年,李亚楠带着这份热爱和崇敬之情,背着相机第一次踏上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片土地。

提起阿富汗,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会是“塔利班”“恐怖袭击”“难民”等等。经年累月的战争让它成了国际游客的“禁地”,也成了各国记者的“梦魇”。自从美联社摄影师安雅·尼得金豪斯被杀后,深入阿富汗做长期采访的记者越来越少,人们能看到的阿富汗新闻几乎都是片段式的突发事件———爆炸案、袭警案。

李亚楠第一次进入阿富汗时,也是忐忑不安的。出发之前,他想给自己买份旅游保险,最后却发现没有保险公司受理———阿富汗早已被国内的旅行社拉入了“黑名单”。他听说,塔利班会绑架中国人,还明码标价要赎金。他还听说,外国人在喀布尔很容易遭抢劫。

“当时也没什么经验,脑子一热就上路了。”从北京一直赶赴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城市白沙瓦,在这一地区的行走,使李亚楠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塔利班”武装的存在。行驶在中巴友谊公路上的长途大巴会在吉尔吉特结队前行,前后都有武装护卫,以防“塔利班”攻击。进入阿富汗,从陆路前往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比较危险的事。

在首都喀布尔,李亚楠看到这个曾经富饶的国家如今被战争拖垮成这副模样,着实心疼。“摄影师的價值,在于记录这个世界的角落正在发生的故事。”黎明时分,客机盘旋在荒山间、贴近地面,经历强烈的颠簸后降落在机场的跑道上,跑道边停满了美军的“黑鹰”直升机和“悍马”吉普。

走出机场,空气中满是浮尘。去往市区的道路两边到处都是防爆墙,这些冷冰冰而又整齐划一的水泥块,将喀布尔分割成了一个一个的区域。街角到处是坐在“悍马”上的美军和阿富汗士兵,还有不同装束的安保人员荷枪实弹地坐在丰田Hilux皮卡车后呼啸而过。空中的高处飘着三个探空气球,用以监视全城。

战乱国家的共同特点就是负责安全的人员太多,拿相机拍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李亚楠第一次在街上拍摄照片时往往蹑手蹑脚,会有一种紧张的气氛萦绕在周围。因为这里的外国人特别少,尤其是东亚面孔的中国人,走在街上无论在哪里都会被人盯着看,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不过,普通阿富汗百姓是非常朴实的,他们乐于与我打交道,并用眼神和微笑交流。”

有趣的是,李亚楠还特意把双肩包背在胸前,把相机藏在双肩包里,只有在需要取景的时候,他才会拿出来,拍完马上放回包。慢慢地,他的恐惧感消除了,因为他发现当地人活得很坦然,没有人像他一样紧绷着神经。好像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没有过恐怖袭击一样。市中心的大街上,依旧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白天的集市里,仍然是喧嚣的叫卖声;夜里,他路过一家西式婚纱店,橱窗的灯很耀眼。当然,战争留下的痕迹四处可见———小孩们在被轰炸过的废墟城堡里玩捉迷藏;穿着蓝色布尔卡的女人们在街头一字排开兜卖黄豆。

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喀布尔河周围的市场,破损的皇宫,古老的清真寺,沿山而建的贫民区……李亚楠都很感兴趣,并拍摄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照片。

拍摄难民生活,意外获全球摄影大奖

从阿富汗回国不久,李亚楠就有了再去的冲动,他留恋的除了那里淳朴的民风,还有街头的羊肉串。在2015年和2016年,他又两度去那里。

语言不通,又长着一张东亚面孔,李亚楠习惯用眼神去寻找熟悉的陌生人,“你从眼神里能看出哪些人是友善的,哪些人是抗拒的,遇到友善的,就上前打个招呼。”行走过程中危险若隐若现,但在他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部落地区,晚上经常能听到枪声。有时候我比较羡慕那里的记者,他们的题材很新鲜,而且经常接触到一线的人,我则比较困难。”

不少场景就是偶然得之。2013年,李亚楠在巴基斯坦难民营穿梭时进入一座土坯房,当时有一家人正在吃午餐,他们热情地邀请李亚楠加入。饭后,李亚楠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意外的是,这张照片竟在阿联酋一项国际摄影比赛中颇受好评。

2014年,李亚楠再次来到这里时,专门将这张照片送给这家人。还将一年前在这里拍摄的其他照片,也送给他们。小孩子们看到后特别开心,拿着照片带李亚楠一家一家地走,将照片中出现的人物一一找到。由于李亚楠不会讲普什图语,很多信息无法与对方沟通,但语言并不是他们沟通的障碍,那个下午过得非常愉快。

那年,李亚楠看到了新闻中叙利亚内战的惨状,大受震动,想去那里拍摄,但令人遗憾的是,暂时还无法入境。无奈之下,他开始到周边国家寻找从叙利亚逃出来的普通百姓。

李亚楠选择的第一个目的地是约旦,因为他知道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叙利亚难民营。不过,作为自由摄影师,他没有获得任何拍摄许可,因此虽然在约旦停留了半个多月,最终却并未真正接触到难民。不过在此期间,他却增长了很多经验,比如如何寻找拍摄线索,如何设计拍摄路线,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拍摄,与什么样的被摄对象打交道会呈现更好的表达……“很多自己在摄影上尚觉得懵懂的问题,都在约旦的这半个多月里积累了很多实质性经验。”

接着,李亚楠去了黎巴嫩。在黎叙边境的贝卡谷地,他真正接触到了大量叙利亚难民,他们大多是2012年和2013年来的,来自阿勒颇。对方告诉他说,“这里很少有大马士革来的难民,因为首都人一般经济状态稍好些,大多通过土耳其去往欧洲了。”

在黎巴嫩拍摄完叙利亚难民后,李亚楠又去了伊朗。在伊朗,他有意避开那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前往与伊拉克毗邻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边境地区,想寻找当年两伊战争留下的历史印记。令李亚楠震惊的是,这里至今竟还残留着大量战争时期废弃的坦克,还有少数因被遗忘而未引爆的雷区。

2014年10月29日,他来到伊朗边境的阿瓦士,两伊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伊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天下午,几个女高中生正在这里参观,她们周身裹着黑纱,像一只只蝴蝶,爬上一辆废弃的坦克,摆出各种造型拿着手机互拍。突然,一个漂亮女生在坦克炮塔上高高站起,慢慢伸开双手,衣袖翩飞……看到这一幕,李亚楠迅速按下快门,拍摄下了精彩的一瞬间。不知为何,这个场景让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动。

没想到,这件名为《展望》的摄影作品,帮李亚楠夺得多个奖项,并击败许多履历比自己丰富的摄影师,摘得2015年美國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人物类优秀奖。这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奖,也使那个美好的下午具有了更多的纪念意义。

穿梭中东,BBC记者称他是“很牛的中国人”

拍了多年中东,李亚楠接触过很多叙利亚难民。“很多叙利亚人温文尔雅,很有教养。我很难想象一个常年战乱的国家竟然有这样的性格,因此更想去再看看。”

在2016年真正去叙利亚之前,李亚楠了解到,当地政府对新闻的把控非常严。像他这种拿着商务签证进入叙利亚的“游客”,想要拿相机拍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没有拍摄许可的人,可能会有不小的麻烦。当时经过再三考虑,他把三台相机中的两台留在了黎巴嫩,只带了很少的行李和一台相机,就坐上了贝鲁特去往大马士革的出租车。其实两地相隔只有100多公里。

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每个早晨,李亚楠都会在沙姆宫宾馆楼顶的旋转餐厅俯瞰这座城市,在大厅里和不多的外国人寒暄,互相猜测对方的身份。在沙姆宫还住了一些冒险来访的伊朗歌唱家,有一晚,李亚楠在文化中心听他们演唱《Time to Say Good-bye》,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因为通过落地窗,就能看到东郊不远处因交战而不断腾起的黑烟,这是一幅极具反差感的画面。

李亚楠说,大马士革的生活每天都带有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它的白天和夜晚也有着不同的魅力。白天总能看到热闹的市场里挤满了人,购买一切需要的生活用品和食物。他更喜欢夜晚,尤其是在老城往东的那些街区,在传统的中世纪古老街巷内,到处藏匿着酒吧甚至夜店。年轻人喜欢在这里聊天、聚会。有人甚至坐在路边品尝葡萄酒、咖啡,他们背后是古罗马时期的石质宫殿废墟,像极了真正的罗马。在烽火连天的叙利亚,竟然也能找到如此美好的生活场景,让李亚楠很是惊讶。

在大马士革,外国人是不能随便拍摄的。李亚楠就将相机隐藏起来,只有找到了合适的画面和时机才突然拿出来拍。虽然中间被警察盘查过几次,运气还算不错,因为是中国人,没有被过分为难。“这一次的叙利亚之行有太多遗憾,想去的其他城市没法到达,想拍的很多画面没法拍摄,但无论如何,真实的大马士革让我甚是想念,明年我还会再回去。”

为了长期跟踪拍摄,李亚楠几乎每年都会去中东的几个区域:黎巴嫩、约旦、阿富汗、伊朗、埃及、土耳其、叙利亚、阿联酋……“每去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每一次镜头里表达的东西也都不一样。”中东地区不断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他要用镜头一次次挖掘。

李亚楠细细讲述着这个世界热点地区发生的故事,“这些遗留下来的难民,大多是临时居住的,他们一部分等着战争结束回到自己国家,一部分是为了借此当跳板,准备移民逃往其他国家。”

李亚楠在中东的穿梭拍摄中还发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虽说是临时居住,但是时间久了,有的人在这里结婚生子,随着小孩慢慢长大,教育等一系列资源短缺的问题开始慢慢浮现,让这些临时居住的人们既没办法回国、又没办法移民,进退不能,永远处于临时的状态,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无休止的冲突和暴乱,还有一轮一轮不断产生的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正是李亚楠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去记录、去呈现的。

2017年,为探访叙利亚难民,李亚楠又去了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地。

5年来,李亚楠在中东拍摄了数千幅珍贵照片,结识了许多朋友。他的作品曾获得迪拜第三届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黑白类一等奖等众多奖项,照片在英、美、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展出后,广受赞誉。就连英国BBC的记者,都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很牛的中国人!”

近期,由于李亚楠拍摄的图片被传到网上,引起很大反响,他竟意外成了网红。“我很庆幸,这些年在拍摄中东的过程中没有受到意外伤害,又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冲突不断的地区。”李亚楠总是戏称,中东见证了自己在大学毕业之后真正的“黄金时代”。 (责编 梁 悦)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