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郝海东:大隐隐于炮

点击:0时间:2022-04-18 18:06:54

徐欧露

他对自己的任何言行都有一套完整的解释,如果有人质疑,他会立马反问:“我哪里说的不对了?”

炮声依旧

退役10年后,前国脚郝海东正在重新唤回他昔日的粉丝。

在为他量身打造的网络节目《郝大炮》里,郝海东不改憨直敢言的本色,抛着“3000万买假球”、“入选国脚肯定有关系户”的猛料。

坐在他旁边的原足球解说员王涛,听得心里直呼“过瘾”。

“我做这么多年足球记者只是听说,原来真有这些事。”王涛告诉记者。

王涛有自己的粉丝群,这位解说员在央视任职多年,有人气却始终没有大红。

2014年,王涛辞去央视体育频道足球解说员一职,回到他过去创办的北半球国际传媒担任CEO。

王涛在《实况足球》里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场比赛还是我一个人给您解说。”但现在,王涛找到的是郝海东。

“我想做一个普通人都能看懂的足球原创视频。”王涛和说话直率的郝海东搭伙儿,任务就是适时引燃郝海东这门“大炮”。

在一期“足球该不该进高考”的节目里,郝海东对一个“不愿意参加足球考试”又“担心中国足球希望高中生考试”的女孩说:“这叫皇上不急太监急,替古人担忧。”他觉得把足球变成应试,就失去踢球的快乐了。

郝海东说着急的时候经常找不到词用,还被观众抢话,但他和一般的足球运动员似乎不太一样。

46岁的郝海东正在努力扮演一个立足足球,又超乎足球的意见领袖。

46岁的郝海东已经引退了11年左右,但“亚洲第一前锋”、“十年甲A第一射手”的光环,并没有变得黯淡。郝海东和孙继海、范志毅等为首的“97一代”至今仍被许多人认为是国足史上实力的巅峰。

昔日看十强赛和韩日世界杯的少年们现在是25岁到35岁的男性,是最富有商业价值的人群。郝海东也是在这个年龄段登上职业生涯巅峰的,那时的他脾气火爆、性子直率。1999年因向边裁吐口水,他被禁赛一年,在此前后,他遭遇的禁赛处罚累计近两年;2001年做客央视《足球之夜》时,他在节目中公开质疑时任国足总教练米卢在训练态度和科学性上存在问题。

此外,他在各个场合的大胆语录还包括:“英国人不会踢球”、“C罗最多再火3年”、“中国球员像民工”……

“郝大炮”因此得名。他不怎么喜欢这个绰号,不明白“说点实话怎么就成大炮了”。要命的是,他不愿意演出悔意来。

记者问他:早知道禁赛,你还吐吗?“可能也吐,竞技体育嘛,不可能想那么多。”直率的人大多厌倦繁文缛节、遮遮掩掩、瞻前顾后,还不如快意恩仇然后接受后果来得痛快。

《郝大炮》里有句节目简介:“不管是在球员时期还是退役后,郝海东都敢于讲实话,敢于讲真话。”郝海东看着很奇怪:讲个真话还要“敢于”?

十几年来郝海东一直都是媒体和访谈节目喜欢的对象——话多、“嘴上没把门的”、经不起“激”以及有故事。

后国脚时代

郝海东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身上没有赘肉,穿着修身T恤和包腿裤,1米8的身高没怎么缩水。

退役后,他曾胖过一阵,双下巴都出来了。两年前开始练网球,准确点说是“玩”,没请专业教练,因为“不想练基本功,太枯燥了”,以至于第一次握拍“像拿个烧火棍子胡抡”。

此前,王涛和郝海东在生活中并无交集,两人第一次见面是王铁权引见的。王涛比郝海东小十多岁,自称抱着“学习心态”去拜访偶像,没想到初次见面就一拍即合,几人甚至没怎么聊足球,就把做视频的事定了下来,“对于行业的认识、对于整个价值观的认同聊得特别投机”。

王涛觉得自己和郝海东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如同样没能适应体制,以及不喜欢说违心的话。王涛希望做点有意思的节目,最好能自己主持,但没能如愿。

“我看得出来他是真心想为足球做点事。”郝海东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态度向记者解释自己的决定。

这几年,郝海东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平台。“有的单位让他去任职,去了几天就不去了,他说那种环境下都是假大空,那种讲究政绩非常急功近利的官场上的玩法,他适应不了。”王铁权说,也有一些电视台找他,一到那里,郝海东就看出对方“动机不纯”,人家要的是他的脸和名声,至于他想说的那些,“最后全都剪了”。

在言论表达上,郝海东和“北半球”达成了默契。“除去敏感话题,没有什么是有限制的。”王涛说。每次录制前,节目组会带着十几个话题找郝海东商量,哪个料多就定哪个。准备时间不长,也不会事先对词,郝海东的能说在王涛意料之中。

超出他想象的,是郝海东的开放,“有很多事情我们认为是他的禁区,但其实不是这样,他挺爱开玩笑的,有时候也不着调。”王涛说。

除了已经上线的《郝大炮》,郝海东坐镇主教练的一档足球青训真人秀《绿茵继承者》也开播了,他在里面带着16个选拔出来的少年一起找国际球星拜师。

青训是郝海东一直在持续的一项工作,他在很多场合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中国足球水平不够高的症结,主要是青少年足球体系没做起来。

隐退这些年,不怎么抛头露面的郝海东参与了各种校园足球的训练项目,也跟几个企业谈过合作。不久前,他加盟了中国城市足球联赛以及青少年足球训练营。新闻发布会上,他信誓旦旦:“作假、收钱、走后门的事,绝对不会在我郝海东身上出现。如果我做这种事,欢迎你们网络实名举报我。”

看到曾放言“愿意去当足协主席”的郝海东转身去做基础训练,有球迷觉得大材小用。他回答:“我说我认为的实话,我做我该做的实事,我做事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足球彻底改头换面。”

这样的话他曾经说过,10岁那年,郝海东告诉时任八一队大队长鲁挺:“我踢球,是为了改变中国足球落后面貌。”

“咽不下这口气”

2004年,他从大连实德转会到英国谢菲尔德联队,外界看来,即将退役的国脚终于实现了出国踢球的梦想。

10年以后再谈起,他给出的却是另一种说法:“我为什么出国?那时候中国足球太黑了,全是假的。”他说,从19岁入选国奥队以后,“功利地踢球”已经很少让自己再从足球上获得快乐。

采访中,郝海东很难不滑向对中国足球体制的抨击,“我们中国人可以踢好,不是我郝海东怎么着。全中国有的是郝海东,关键没有选拔人才的土壤。说中国比不过日本韩国?我咽不下这口气。”

郝海东是被甲A体测虐得最惨的运动员之一。当年的昆明海埂有一大看点,郝海东能不能在高原跑过12分钟2900米的生死线,然后到平原去补测合格。足协认为这样的集中测试会让人们早睡早起,不执行这样的政策,联赛就可能回到“站着防,走着攻”的场面上。

持久跑对一个以启动速度为吃饭技能的前锋来说可能有点不公平。

“不能跑过多少就不能参加职业联赛,这和对待骡子、马有什么区别?逢年过节为什么一定要集训,训练效果能加倍吗?就是领导要来探班!”郝海东至今想起来还心中不平。

郝海东建议让真正懂球的人有决策权:“我都说不是我做没关系,张海东,李海东,只要是踢足球的在做就可以……乒乓球、跳水、游泳去教别人怎么踢球,这不都胡说八道吗?”

“开会有过一句明年我怎么踢,谁踢点球、谁踢任意球、谁踢人墙,有吗?文件都是‘找出差距,认清形势,改正作风。”他一拍桌子,“你说开会干吗?”

他当着那些“开会的人”也这么说。

郝海东当年在八一队还是个团级干部,这并没有让他对开会这件事有任何好感。

有一年亚运会,郝海东跟当时的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俊生再次提到这些问题,王提醒他:“海东,一会儿领导来开会,你别说话就行。”后来,别人开会,干脆不叫他。

读书者和批判者

郝海东“喜欢看字儿”,这在他踢球时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标签。

他曾经一次性买了6万块钱的书,装满一辆吉普车才运走。那是他还踢甲A联赛的时候,6万块钱够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郝海东对于一切带字的东西,图书报纸杂志甚至广告册,都有着近乎极端的追逐。每天早晨他能在卫生间待一个多小时,队友要想看杂志或者报纸,到郝海东的洗手间里,绝对有大丰收。”他的好友孙继海曾说。

他很反感别人说足球运动员没文化,常用那套逻辑并不怎么严谨的话反击:“乔丹、马拉多纳、贝肯鲍尔有文化吗?清华北大毕业的就会踢球了?”

有记者问他,你觉得自己看这么多书,是个文化人了吗?他迫不及待地挤对自己:“不不,我哪儿算文化人,我小学三年级就没同学了!”然后再补一刀:“我不是一个聪明人,我媳妇都说了,郝海东那乘法,一过六就不行了。”

不过,他似乎从来不为自己只读到三年级感到丢人,有时候他会跟王涛说:“你看我文化水平只有小学三年级,但是我觉得我比那些什么大学毕业的博士在有些方面清醒很多”。

即使现在,住进别墅的郝海东的大部分阅读依然在厕所里完成。他看书很杂,王铁权记得他向自己介绍的就有好几本,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冯唐那些“男男女女”的小说。

“我也不是研究,就是翻翻,就看到一些有感触的。”郝海东说。他“翻”过《资治通鉴》、《曾国藩日记》、《中国全史》……遇到有感悟的地方,就用粉红水笔在旁边做笔记。

最近,郝海东在看黄仁宇的《关系千万重》和《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买的是黄仁宇全集。

郝海东打算在青训里也教教“做人”的道理,具体一点,就是公正、公平、团体意识,就像他曾在八一队老教练刘国江那里学到的一样。那时候,只要违反队规、喝酒了、打架了、不遵守时间,多优秀的队员都不让上场,这是言传身教的规矩。延伸出去,就是不踢假球、不行贿、不嗑药。

至于自己有没有资格这么要求,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自信,觉得自己怎么也做到了“好人”的百分之七八十,“不然我敢这么说吗?我早进去了”。没做到的百分之三十包括:回老家青岛不够多,跟老婆孩子沟通不够细致,以及“迫于环境,我也请人吃饭了”。

“我从没为自己做的任何事后悔过,包括那些因为激烈的言行而失去的机会。”说出这句话之前,郝海东经历了谈话中唯一一次沉默。

“我对我讲的这些话,从来没有觉得‘这个事要不那么说我是不是过得更好,没有。可能10年以后我很惨,但跟这一点关系没有。”

(李响荐自《博客天下》)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