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致力四个关键突破 实现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

点击:0时间:2022-05-20 12:29:56

曲福田

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尤其是随着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战略的规划实施,打破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的传统划分,实质性地改变了泰州未来发展的条件、区位和比较优势。今后3—5年,我们将高点确立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城市新标杆,主动抢抓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生态建设等发展红利,积极应对新挑战,致力在四个方面取得关键突破,把全面小康的决战期变成人民群众的收获期,把中部崛起的窗口期变成泰州发展的腾飞期。

坚持创新驱动,致力在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产业基地上取得关键突破。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优先战略,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一是在企业创新上全力突破。大力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在研发机构、创新人才、科研成果向企业集聚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到2020年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95%、有效建有率85%,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数达到250家。二是在创新载体上全力突破。在加快推进中科院大化所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江苏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的同时,围绕主导产业、重要板块、重点企业,引进落户一批国字号的研发机构、重量级的大院大所,建立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三是在创新标志上全力突破。力争每年引进或培育1—2个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国际性研发团队和若干个国内领先的研发团队,形成1—2个世界一流的标志性成果,培育1—2个进入全球技术创新500强的标志性企业,打造1—2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标志性品牌。四是在创新生态上全力突破。大力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制定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的若干措施,大力实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产业领军人才集聚、离岸孵化“飞地引才”、乡土人才加快培育等计划,以更优政策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全面梳理涉及科技创新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的体制机制症结,对症下药,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以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优化推动科技创新。

同时,按照转型升级、特色发展的思路,推动高端要素与高端产业同步集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推动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着力构建“一业牵引、三业主导、特色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是在大健康产业的牵引上求突破。抓好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加快由生物医药向“药、医、养、食、游”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拓展,力争到2020年,不仅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更成为全国领先、长江经济带和扬子江城市群中最具产业特色、最具比较优势、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名片,打响“健康城市”品牌。二是在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上求突破。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在疫苗、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确立产业优势,成为全国领先、世界有名的泰州地标性产业;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加快进入军用船舶、海工装备、游艇等领域,打造全省领先、国内有名的支柱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实现动力电池和储能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打造全省行业领先、快速发展的“泰州板块”。三是在特色产业的培育上求突破。对汽车零部件、化工新材料、大数据、全域旅游等产业,制定产业规划,抓住重点环节,突破关键问题,力争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坚持开放引领,致力在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城市上取得关键突破。突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的城市品质这三个重要方面,加强与上海、苏南等地的对接与协作,把泰州打造成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南北融合的重要支点、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一是以高铁为先导,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上求突破。配合省里规划,全力推动北沿江高铁尽快开工建设,全力加快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努力实现泰州从高铁洼地向高铁枢纽的转变。全力推动江阴靖江第二过江通道和泰常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着力抓好以铁路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和空港机场建设,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二是以国际创新活力区为引擎,在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建设上求突破。推动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以及医药高新区组团融合发展,加快完善组团间快速路网体系,努力形成“一核多区、城水相依、组团相间、快速相连”的城市发展格局。结合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高铁枢纽建设及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按照“引领创新、塑造特色、提升能级”的要求,规划建设全市创新要素集聚、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辐射能力显著的国际创新活力区,使之成为中心城市核心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网络中心区、生态宜居示范区。三是以国际化为重点,在提高城市开放水平上求突破。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标准来规划、设计城市,借鉴国际经验来推动城市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国际化标识,加强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无障碍”的国际化环境。

坚持生态优先,致力在打造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上取得关键突破。瞄准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按照“急不得,也慢不得”的要求,科学谋划绿色发展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把泰州里下河地区打造成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诗意栖居大公园、水韵江苏新样板,把长江经济带泰州段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高端产业集聚、港口城市融合的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是在多规融合上求突破。高起点规划建设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地区生态经济区,促进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二是在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上求突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跨界融合,培育壮大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民宿等业态。三是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上求突破。扎实推进“一县一组团一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建设一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四是在考核机制上求突破。淡化生态经济区GDP考核,探索以环境质量、居民收入、绿化水平等为重点的差别化绩效考评体系,加大对生态经济区的财政补偿力度,让搞生态的地区有回报,让抓生态的干部有奔头,让保护生态的老百姓同样走上小康路。

坚持民生为本,致力在打造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幸福家园上取得关键突破。我们将重点突破民生短板,聚焦居民收入、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狠下功夫;突破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突破项目建设,围绕老旧小区整治、城市绿化、城市停车场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坚持每年办成一批群众满意的实事项目。通过我们的工作,给老百姓发好“五个红包”:一是发好增收红包。坚持富民优先,强化富民导向,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未来三年,全市新增创业15万人、就业20万人,确保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发好教育红包。全面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三是发好健康红包。推动中心城区在公办妇幼保健医院、精神病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上填补空白。完善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加快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四是发好养老红包。到2020年,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突破50%,千名老人擁有养老床位数突破40张,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40%。五是发好生态红包。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大力实施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5%以上,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以上,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70%以上,让泰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高 莉endprint

标签: 是在 泰州 生态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