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富民:让长期落后地区和群体富裕起来

点击:0时间:2022-06-09 12:44:47

陈雯+高金龙+吴加伟

不忘初心,驰而不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6年11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中共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党代会所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成为指导江苏“十三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居民收入与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者共称聚焦富民的“三个口袋”。[2]本文结合江苏地区之间与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异,认为江苏的聚焦富民在于让全省不同地区共同迈入全面小康乃至更好水平的富裕阶段,要聚焦江苏的落后地区和贫困群体,帮助他们有能力、有机会、有途径富裕起来。

一、长期落后贫困的区域和群体

1.区域差异未见收敛,落后区域有固化态势

江苏是一个地区差异比较大的省份。虽然近年来全省范围内的居民收入差异逐年缩小。其中,县域尺度城的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由2010年的0.1646降至2015年的0.1581,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基尼系数由0.1415降至0.1356,富裕板块有向北推移的趋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南高北低”的梯度差異依然存在,2010年苏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22000元,而苏北地区绝大部分县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不足18000元,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既有南北差异(苏南苏中高于苏北),也存在东西差异(苏锡常地区高于宁镇扬,南通、盐城高于淮安、宿迁)。2015年,苏北地区全部26个县市区中有54%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平均的中低收入水平(24632元)以下,而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仅有东台高于全省平均(16257元),其他各县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比较了2008年和2015年江苏分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各县市排序变化很小,呈现较为稳定和固化的结构。而1993年与2015年江苏分县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序比较可以发现,句容、海安、泰兴、如皋、沛县、响水、沭阳等县市上升5个以上的位次。位次上升较快的县市,或依托大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经济以及房地产经济,如句容等;或依托沿江沿海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如泰兴、如皋、响水等;或以“淘宝+农产品加工”等农村新经济发展带动致富,如沭阳等。可以说上述县市因地制宜,发展路径各具特色和代表性。但是,金湖、灌云等苏北县市农村居民收入位次下降10个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GDP的增长并未带来居民收入的上升,综合分县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收入排序变化比较,可以发现邳州、新沂、宝应、阜宁等苏北县市虽然GDP排序明显上升,但其在城乡居民收入排序上没有相应位次变化,甚至有的苏北县市(如新沂等)城乡居民收入排序反而出现下降。

2.城乡收入差异持续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288元增长至2015年的37173元,年均增长超过14%;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55元增至16257元,年均增长13%。农村的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不到城市的54%,到2015年的4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表现为中高收入群体的增加,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则以低收入群体减少为主要特征。但是,伴随城镇化的农民进城,最后留在农村的“剩余”人群致富渠道和收入提升可能更加困难。[3]

二、江苏省“聚焦富民”的关键症结

落后地区的增收难度。落后地区的经济增收难,从表象看是在于投资强度弱。江苏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区域上主要集中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市域内则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2015年,苏南五市集中了全省48.4%的固定资产投资,13个地级设区市的中心城区占比更是高达60.3%,优质资源在苏南发达地区及主要中心城市高度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县市及城乡间的收入不均衡。虽然,近年为促进苏北发展,也在鼓励招商引资,但是收效甚微。有观点认为,主要是因为资本不太看好这些地区,或者流向苏北地区的资本质量不够好。

为什么苏北吸引投资的能力比较弱?除了自身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和规模集聚效应弱外,接近市场的机会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苏北的交通条件滞后,苏北大部分县市的路网密度较低。数据显示,沿江县市单位国土面积内的公路里程均在1.7公里以上,而苏北地区则大多在1.5公里以下,苏北地区有超过1/3的县市等级公路密度不足1.2公里。铁路运输更甚,无论从现状还是规划,苏南地区铁路线密度均高于苏北。截至目前,全省60个主要铁路站点中有32个位于苏南地区,而苏中和苏北仅分别有11个和17个。而且,在信息传输方面,苏南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与年末总户数之比为1.09,而苏北地区只有0.41,网络信息传输差异巨大。

公共服务配套的不均衡,也非常不利于优秀人才流动,拉大了苏北与苏南地区在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全省98家三级以上医院中有65家位于苏南五市,苏中三市有15家,而苏北五市仅18家;而且,这些医院几乎全部布局在城市的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集中态势十分明显。类似地,教育资源分布同样存在南北与城乡双重差异,苏南和苏中地区教育质量明显高于苏北;而在市域内部,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郊区。诸如此类的公共服务配套的滞后,加剧苏北地区在创新资源和能力方面的差距,陷入低水平发展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致富难度。

人流交往不便,信息不畅,使苏北丧失了许多获取市场信息的机会;同时,也导致苏北地区学习能力比较弱,找不到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而仅限于低水平模仿苏南传统发展模式,即便明确了生态经济的方向,也不清楚实施路径和可操作措施。endprint

农民增收困难重重。随着城市化发展,留守农民增收更加困难。“十二五”期间,全省乡村户数减少37.5万户,劳动力减少51.9万人;相应地,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人口也由2011年的1.35增加到2015年的1.54,农村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19.68%增至2015年的24.46%,市、镇、村之间老龄化分异程度日益明显(老龄人口比重分别为15.53%、17.82%、24.46%)。而且,留守农民的教育程度更低,截至2015年11月1日,全省6岁以上居民中仍有近4万人不识字或识很少字(文盲),其中乡村人口占比超过50%。另据苏北五市低收入农户重点调查资料,低收入农户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限制了其择业领域和就业能力,在信息获取机会和能力两方面的不足,成为乡村留守农民致富的最大难题。乡村的日益凋零,使农村转型和农民致富难度加大,也使得小城镇生存和发展步履维艰。

如果乡村的致富道路,简单沿用“无工不富”的发展模式,势必让大量乡村走入乡镇企业过剩生产、环境污染等不良循环之中。[4]而且现有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也不适合以大规模推进乡村工业化,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当前比较通用的是鼓励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改变乡村面貌,给予农民一定收入,但还是会陷入“资本赚大钱、农民原地踏步”的圈套中,农民能够获得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仍然很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致富难的问题。

乡村作为“乡愁”载体仍将长期存在,乡村农民不可能全部都靠城市化来支付;而且随着城市产业大量去产能,以及向存量和精明增长转型,大规模建设需求减少,农民工在城市中也日益艰难。因此,寻求以乡村在地化的致富途径势在必行。

三、江苏省“聚焦富民”的路径创新

让落后地区富起来:创造接近市场的公平性机会。对于相对落后区域和广大乡村地区而言,对外交通与信息联系是创业致富的主要瓶颈。因此,通过财政支持,完善落后地区交通通信设施网络,是重要措施。[5]完善基层信息通信设施,可尝试通过适当补贴,扩大居民家庭互联网接入率,搭建信息交流(虚拟)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搜集与共享,拓宽苏北和农村地区居民获取信息渠道,增加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机会。

通过信息交流与反馈,落后地区可以及时发掘市场热点,寻找适合自身、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重点是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增加低收入群体学习机会,提高其进入市场并参与竞争的能力,摆脱低水平模仿的路径依赖。

此外,也要适度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使农产品能够尽可能短的时间参与市场流通,使农村居民能够在尽量短的可达范围内享受城镇同等的公共服务,使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服务半径尽可能延伸。

對于部分生态敏感的限制开发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道路交通不破坏原有生态安全格局和人文景观,尽可能依照原有生态景观进行建设(比如,进入陈庄的道路要尽可能保护两侧自然人文景观)。

让贫困农民富起来:知识农村的培训。低收入群体的主体能动性是致富的关键,主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关乎其在市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的先天不足,成为全面小康木桶的最短板。因此,要摆脱贫困现状,尽早致富奔小康,需要引入先进的生产和经营理念,通过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改变村民传统观念,提高村民的学习能力。结合村民接近实践的优势,根据村民个体的主观意愿和专业(技能)基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整合不同个体的个性化优势,最大化群体市场竞争力。

同时,乡村与村民知识教育的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实用性。比较实用的课程包括有机农业自然有机堆肥、自然农法的微生物和营养液培育、多样性农地耕种、自然农业解说导览、餐馆和民宿的经营管理、生态调查与导览,等等。

此外,保留现有的村庄人居、人群以及农业发展空间,是活化乡村经济细胞单元的重要基础。乡村原有的人与土地的拥属关系、亲朋好友的邻里关系以及由建筑、人和周边环境形成的人文气息,可以帮助村庄增强社区的韧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琦.聚焦富民 让百姓“口袋”更加充实[J].唯实,2016(12).

[2]徐康宁.富民优先关键要做实“三个口袋”[J].群众,2017(1).

[3]蓝绍敏.打好“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助攻仗[J].唯实,2017(3).

[4]王东荣.起步中的希望——上海郊区第三产业的兴起[J].上海农村经济,2016(2).

[5]洪银兴.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路径研究——长三角地区实践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7(8).

[6]邹薇、张芬.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长江三角洲乡村转型发展与清洁水环境建设”资助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责任编辑:高 莉endprint

标签: 苏北 苏南 地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