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6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揭示: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点击:0时间:2022-06-11 23:42:58

张圣荣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如何?在2016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峰会上,中娱数字创意研究院院长高东旭正式发布了《2016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为这一产业的从业者、投融资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做了系统解读。

这次峰会9月27日在常州举行,汇聚了众多行业大咖和精英人士。在峰会上发布的这份《报告》,首次对“数字创意”的产业政策、细分市场、典型园区、企业案例、发展瓶颈与前景、产业指数等做出了专业解读,颇为引人关注。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呈现高速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引领新供给新消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主要包含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创意设计、VR(虚拟现实)、在线教育七个细分领域。

2009年是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界碑,此前这一产业在中国处于萌发状态,此后随着国家不断推出政策促进和大量科技相继加入,而加速发展。

《报告》对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概况、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概况、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指数进行了专业解读。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已集聚了36948家企业,同比增长13.8%;从业人员384万,同比增长13.1%;产业规模达5939.85亿元,同比增长22.9%。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报告》还对2009年以来中国数字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脉络作了一次系统梳理。指出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将持续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消费增长、引领社会风尚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供给。

这一产业呈现出十分美好的前景。

相比欧美,中国尚有十多倍差距

近年来,全球数字创意产业不断突破创新,成为信息服务业中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产业,并引领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报告》深入分析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为中国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了参考:目前数字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英国高达8%,中国仅为0.7%,有着十多倍差距;全球音乐的15%、视频游戏的16%来自英国,全球影视票房收入的1∕3归于美国,全球60%的动漫制作来自日本……

这些数据表明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上,中国既有较大差距,又有巨大发展空间。因为中国受众众多,市场庞大,具有后发潜力。

数字创意产业渐成长三角经济发展主动力

《报告》对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整体和区域发展状况做了全面客观分析。其中的2015年数字创意综合指数显示,获得区域排名前三的依次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发展已经呈现差异分布格局:长三角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珠三角成熟稳定,京津冀则有分化,河北发展程度偏低。江苏省数字创意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北京、广东等发展较为成熟稳定的地区相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区域综合指数还显示:北京市在政策扶持、产值占比、文化普及和工作薪资等方面表现突出,综合指数居于榜首;上海市需求指数排名第一,文化娱乐消费意愿较强;广东省企业指数居于首位,营收能力旺盛;江苏省要素指数、企业指数均高于平均值,政策和技术环境、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可观。另外,江苏省在政策扶持、科研人才和企业发展方面都排名前三,科研支出方面最为突出,说明江苏省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研发,推动行业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力。”《报告》认为,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这一可喜局面:三地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有着“经济效益高、创意基石多、文化特色浓”的良好背景,如有海派文化、金陵文化,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等;三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扶持,第三产业获得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均超过5%,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之一;创新研发动力强,呈现多元化、开放性、融合发展的特点,如上海以“文创+旅游”为主,江苏以“文创+金融”为主,浙江以“文创+高端制造”为主;数字创意企业积极采用VR、AI等新型技术,如常州恐龙园文化以“恐龙人”为主题打造优质IP内容,《恐龙宝贝》、《米多龙》等作品赢得国内外市场。

从细分领域看发展寻商机

2015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规模达5939.85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VR增幅最大,达267.5%,显示其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和活力。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七大细分领域,目前呈现出“游戏盈利强,动漫衍生广,VR潜力劲”的外部特征。睁眼细看,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商机———

网络文学:处于发展阶段,作为IP源头,提升机会大;

动漫:处于发展阶段,IP衍生市场潜力大;

影视:处于成长阶段,受众广泛,优质内容爆发力强劲;

游戏:处于成熟阶段,电竞、VR是其新增长点;

创意设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经济附加值空间大,但创意理念和水平有待提高;

VR: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大,高增速,但技术、产品和内容等有待提升;

在线教育:处于成长阶段,融合语音识别、直播互动、AI等技术可获得快速发展。

突破瓶颈,方能获得大发展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其进程面临瓶颈挑战。

《报告》对“瓶颈”及“成因”,从四个维度做了分析:一是产品供给内容方面,虽然内容消费覆盖领域众多,但存在“优质作品供给不足,劣质作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有文化含量、情感含量、艺术含量的国产作品仍然凤毛麟角;二是供给主体方面,内容厂商在资本投入、知识产权和品牌竞争上不时出现不正当及恶意竞争的状况;三是消费层面,恶意扣费、消费欺诈等侵犯消费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移动网络游戏、移动直播等领域,虚拟物品、虚拟道具等虚拟财产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四是人才缺口较大,这与教育培训和实践相对脱节有关,也因为中国创意人才培训政策尚未完善,对创意人才的发展、帮扶、支持等制度尚未形成体系。

这些问题,数字创意从业者、投融资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都“绕不开”。只有直接面对,寻得良策破之,才能赢来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标签: 创意 数字 中国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