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姚劲波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

点击:0时间:2022-06-29 01:42:59

“不管这个行业怎么变化,决赛时我一定会在那个地方。”2005年,创办58同城时,姚劲波坚定地这样认为。他的目标感极强,只要看准了方向,出手一定“快、准、狠”。

生于1976年的姚劲波今年38岁。58同城是他创办的第三家公司。第一家公司易域网,他卖给了中国万网;第二家公司学大教育,他和创业伙伴们把它送上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因此成为亿万富翁。

决定第三次创业时,他放弃了中国万网的高薪高职。因为他看到了分类信息网站巨大的市场空间。

由前IBM软件工程师克雷格·纽马克于1995年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创立的Craigslist.org是分类信息网站的鼻祖。这个原本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可言的网站业态最终获得了超高的网络流量,引得eBay也跟风做分类网站。

这个模式吸引了姚劲波。他为自己的网站取名58.com(谐音“我发”)。伴随着web2.0概念的兴起,同一时间,有大批创业者纷纷进入这个市场。“上千个人做跟你同样的事情!用户很难对某一个品牌留住印象,各种成本都很高,人、广告,各种不规范的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姚劲波意识到速战速决“杀出来是不容易的”。

两次成功的创业经历让姚劲波信心十足,也让投资者对他有非常好的印象。他们看好姚劲波是能把Craigslist模式在中国做成的人。新公司还没注册时,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伙人羊东就主动找上门,对58同城进行了第一笔500万美元的投资。

为了占领先机,姚劲波快速复制了Craigslist模式,但他发现Craigslist这种主要依靠个人用户付费的模式根本不适合中国市场。于是,他将线上资源引入线下,创办DM杂志《生活圈》,一年之后也无果。

他开始意识到要在混战中突围一定要比对手更快、更准地实现本土化运作。他将切入口从单纯的C2C调整到C2C和B2C并存,依赖C2C获得信息和广告、依赖B2C获得企业用户的付费。这个战略决策逐渐带来稳定的收入和超高的流量。

“竞争过来以后,你发现那几百个对手、上千个对手,其实真正有实力跟你拼的只有两三个人。绝大部分人是玩一票就走的、遇到困难就撤的。有资源整合团队,整合外部资源的,可能就那么三五个。”混战初期,58同城在流量上一直领先,客齐网(百姓网前身)尾随其后。同一时期,赶集网并无明显优势。但在接下来几年,双方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硬战。

2007年下半年,姚劲波突然发现赶集网的流量一下蹿到了第一。原来,赶集网找来了一个叫陈小华的“神人”。陈小华是典型的80后,2003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曾在深圳创办过一家互联网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SEO(搜索引擎优化)、SEM(搜索引擎营销)服务,也代理过3721的产品。当时圈内,无人不知陈是流量高手。

在陈小华的运作下,姚劲波发现不管搜哪个城市的搬家、租房信息,第一条打开的链接都是赶集网。到了2007年年底,赶集网流量从原来的8万提高到了40万,远远超过58同城。

姚劲波亲自跑到赶集网公司楼下给陈小华打电话:“你不下来见我,我就上去见你。”

当陈小华决定追随姚劲波时,他问过自己,“我能够打败自己吗”?姚劲波给了他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一年后,58同城流量从20万突破至100万,从小网站变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网站。到2010年年底,58同城的流量一度突破六七千万,几乎是第二名的两倍。几千家混战的局面瞬间变成了巅峰对决。

巅峰对决

“在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你只需要保证自己比另外两三个人强就可以了。”“(但是)你必须赢。”姚劲波的终极目标是将58同城从“第一”变成“唯一”。

2010年,市场态势良好。除了DCM和软银赛富联合投资的500万美元、华平集团和姚劲波个人联合投资的6000万美元,58同城又获得了日本同类企业Recruit公司的战略注资。整个团队士气大振。姚劲波将盈利方向转向了依靠本地服务类商户的电子商务,如餐馆、摄影、KTV、休闲娱乐等等。通过实地验证的商家缴纳一笔押金后入驻58同城“在线店铺”,同时,每年上交几千元的市场推广费用后便可随时发布商品。姚劲波觉得此时只要停止继续扩张,就能宣布盈利。所有人都觉得58同城该IPO了。

赶集网奋起追击,发起了第一波大规模的广告大战。春节期间,所有热门电视节目、公交、地铁都在播放赶集广告。他们在赌姚劲波敢不敢跟进。因为在线上的搏杀中,姚已经在导航、SEO、SEM断了赶集的赶超机会。赶集网迫切需要包抄58同城,再次获得资本青睐。

铺天盖地的广告再次扰乱了竞争格局。赶集网的策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流量持续攀升。

姚劲波决定花两倍的投入跟进。在非此即彼的互联网世界,招招制敌。姚劲波决定用自己的团队进行广告创意,选择杨幂作为代言人。当杨幂在嘈杂的公交、地铁上大声喊出“一个神奇的网站”时,姚深信他一定是最后的赢家:“我不焦虑,我在很早很早就坚信这一点。”

姚劲波一定要把竞争对手咬得死死的。“我们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考核规定,不管KPI是什么,一旦你被竞争对手超过,那你就是不合格的,你就会被拿下。我们还真拿下了一个部门负责人。”

投资人蔡文胜说姚是有大追求的人。马云说姚劲波一定会是一个好企业家,“(他)适合做企业。”姚的商业运作手段逐渐在圈内独具一格。

“你说我有天赋,但其实你回过头来看,我跟那个年代很多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我在学校不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或者最有经商头脑的,属于木木的那种,也不是特别会说话。我也不是什么学生会的干部,班委干部。很多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慢慢地悟出来的。”姚劲波说他创业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让很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他说只有“理想”才能支撑他走到这一步。也只有这股力量,才让他觉得这十年不是在“忍受”。endprint

创办之初,笃定的姚劲波觉得58同城这件事3年应该就能完成。到了第三年才发现“状态和原来的设想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困难也是没有设想过的”,比如如何解决信息质量问题、如何快速增长收入、如何在竞争中完胜。这也是姚最纠结的时刻。

胜负未分时,外界开始不断质疑58同城没有盈利模式,质疑姚劲波只会砸钱。“没有人相信,直到做成了一些事情以后,才能改变业界的一些看法。”姚劲波是个“不接受被安排”的人,“既然认准了这件事情,大的目标没有变,所有遇到的困难都要想办法去克服,这就是我当时做的。”

巅峰对决在2013年10月达到了新高度。58同城在10月30日晚成功登陆纽交所。稳坐第一的宝座,姚劲波觉得这是58同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前景也变得明朗,他开始不再纠结,开始换一种打法。

“市场到底需不需要第二?我最近看一些数据,比如说看我们行业第二名的数据,这个差距不是说怎么拉大,而是说有‘塌陷的感觉。”姚劲波不再“追着打”,“有几个对手在反而是好事,他会让我们整个团队不要松懈”,从外部环境来看,“这个行业打得热火朝天、火花四溅,反而把外围的公司都给消灭了。”

这并不代表姚劲波变得“心慈手软”了,他仍然坚信自己会成为最后的那个“唯一”,“市场慢慢地只需要一个这样的平台。”“(我)觉得没必要那么快就把对手打死。”

自我颠覆

现在,姚劲波将工作重心放在产品、用户交流方面,“用户在我微博上的每一个留言,每一条私信,我全都会看,我会把用户反馈的意见总结出来,在下一个版本改进。”他规定每个产品总监每个月必须有两天直接走出公司跟用户交流,“这是让团队和我自己保持危机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他还设立了一个新部门跟踪业界变化。“在互联网行业,天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天生赢家通吃,而且不断地有颠覆。”

他要做一个自我颠覆者。

58同城曾追随热潮开发了团购业务,很快也做到了行业前五。但姚劲波还是在一个月内砍掉了这项业务。因为他必须保证“只有一个循环,所有的业态就是加强这个循环”。他无法做到“全力以赴”。“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可以做的,看起来这个事情给我们教训。”

有些事情,姚劲波力排众议也要去做。他要搭建一个庞大的线下销售团队。“IT公司是做互联网的,怎么可能去做销售?怎么管理那么多人?”内部、外部的质疑都没有让他动摇。他要反其道而行:“(如果)任何一个IT公司巨头都会这么想,反而要跳出来想一想。我反过头来把这个变成我的优势。”

姚劲波设想在每个城市成立分公司,培养线下销售人员直接对接客户,“我能够去他的店里面帮他拍照,教他怎么用(58的服务),手把手地给他装App,教他怎么样用网络营销。”“别人不敢进入这个行业。”

“走一步,至少要看三步。”姚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一万人的销售队伍,一个人对接1000个客户,就有1000万个付费客户。“这一个人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的。”很快,近4000人的销售团队通过电话和实地拜访,聚拢了400万家小微公司,其中有近30万成为付费客户。

“看不到三步的话,我不会去干这个事情。”姚劲波说,未来,这些“脏活、累活”将成为他最有力的竞争壁垒。

为了进行彻底的自我颠覆,一旦发现新模式有可能颠覆58同城时,姚劲波会专门组建新团队,配备新的资源,“让这个团队颠覆自己”。

这让我想起姚劲波对自我的一次颠覆与重新审视。

前不久,他参加一场真人秀节目。在最终的决胜PK,他被放到一个陌生的集贸市场,身无分文,不能求助,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赚钱多者获胜。

在观察了一圈市场行情后,姚劲波就将目标锁定为卖皮衣。他通过帮商贩卖一件皮衣获得15%提成的方法赚到了2000元,成为胜出者。在那个集贸市场上,没有人认识他。姚劲波很高兴,“我只有一个感受,有一天我真的一无所有了,我去那个市场,说不定我也能活着。”

当人们在某一瞬间被完全放空,他们才意识到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最开始你会认为你是需要更好的生活。你需要更多的钱买房买车;后来你发现有钱以后,你的生活跟没钱的时候差不多。那你会回头问为什么?那还追求更多的财富吗?”一切变得不一样了,“会开始反思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而姚劲波一直认为,人们的生活因为他而变得不一样,这是他需要分担的社会价值。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姚劲波:现在是我创业十多年来最好的时刻。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姚劲波:我的父母生于1950年代,成长的年代是“文革”,资源很稀缺。父母都是很善良的人,也很勤奋。他们这种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从小就知道机会得来不易,每一个人都要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去实现一些东西。

人物周刊:对自己的(未来的)下一代,你有什么期待?

姚劲波:我希望他们热爱生活,不怨天尤人,不纠结,快乐,是个善良的人。我不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创业,或者在某个方面变得很杰出,音乐家、画家,都不是。我就希望他们是个特别快乐的人,能够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很小,只要他们快乐就可以。

人物周刊: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姚劲波:现在是58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们创业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社会逐渐意识到原来58同城做的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原来他们的用户数这么多,原来他们的收入可以持续增长。我十年前就这么说,但是没人相信,直到做成了事后,才能改变业界的一些看法。

人物周刊:同龄人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姚劲波:我欣赏很多人,像雷军、王兴。我们这一批人,共同的特质就是有一个理想,这个理想能凝聚一群人一起努力,可能这件事情要十年以后才能成功。endprint

我希望将来别人看我时是这样一种观点:我做了一些能够让他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简单的事情。

人物周刊:责任、权利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姚劲波:责任第一,自由第二,我个人最不看重的是权利。

现在58到了这个程度,整天在脑海里的都是责任,责任很大。几千个员工,每个月上亿的客户需求,他们希望你帮他解决问题;有几十万的客户把身家性命交到你手上,希望你帮他解决面对互联网的困惑。当我把我的理想变成管理层、所有员工的理想时,这责任是几千人在共同实现。

“个人自由”我慢慢也会比较看重。有时候会想,你有多少时间是真正跟家人在一起的?(觉得)愧对家人。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姚劲波:《阿甘正传》。前两天刚带我10岁的孩子看了。他看完以后的总结跟我的差不多:阿甘是一个天赋平庸的人,甚至低于同龄的平均水平,但最后他的家庭、事业,非常好。他不像这个时代很多人,特别浮躁,特别追求短期利益、短期成功。这部电影对社会绝大多数人是有借鉴意义的:不管你的天赋怎么样,你的父母是什么样子,不要抱怨;甚至你是个残疾人,也没必要去抱怨。只要你每天把面对的事情做好,机会一定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人物周刊:较为珍视的自己的一个品质是?最想改进的一个缺点是?

姚劲波:真诚。我希望真诚地去面对别人,这很重要。你到底是一个什么人,这个社会、你的朋友最终一定会给你一个本质的评价。最终这些评价会影响你的心情,也会影响你事业的高度。

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更多时间陪陪家人,锻炼身体。

人物周刊:最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哪些方面?又最愿意将之花在哪方面?

姚劲波:每周我一定有一天在家里面,不安排任何事,就是陪着家人,跟他们一起发呆、玩游戏。哪怕是几个人一起躺在床上,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这都很好。

我之所以选择创业,就是因为可以完全决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不做。不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又绕不过去的,那我就会成立一个部门,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他负责这个事情。我就连问都不会再问。

人物周刊:现在的你,还有哪些不安和担忧?

姚劲波:现在整个世界对我们的看法很好,都认为58有潜力做成一家伟大公司。原来不断有人骂我们的时候,我们始终会不断地自省:我真的这么差吗?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但现在这种状态大家可能会松懈下来,员工真的会认为我们很牛一样,这反而不是一个好状态。

本刊记者 王燕青 发自北京

这是一个神奇的企业家。柳传志、马云称赞他的商业才能,说他天生就是企业家。

他极具开拓精神,先后创办三家企业,两次成功赴美上市;

他审时度势,敢为人先。行业格局变幻莫测,商战如云,斗智斗勇,他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他运筹帷幄,“快、准、狠”的谋略布道常常为人称道。人们说,他所有的智慧都隐藏在犀利而坚定的眼神中;

他有大追求,十年如一日。他要让所有人都用上他的产品,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简单。

2014年,他在行业巅峰对决中完美胜出。这是他十年前就预见到的。

第二个十年的开端,他登上事业新高峰,创造更大的竞争格局,开始抢占下一个制高点。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会去哪里,但是你知道,他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成为强大的王者。

他是一个神奇网站——58同城的总裁兼CEO姚劲波。endprint

标签: 同城 的人 事情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