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步穿杨的狙击技术

点击:0时间:2022-07-04 17:18:48

沈臻懿

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名身穿伪装服隐蔽潜伏的狙击手,携带一支带有瞄准镜的枪支,瞄准目标人物后沉稳、冷静地扣下扳机。随着打破寂静的一声枪响,目标人物应声倒地。狙击手则如同幽灵一般,在成功狙杀目标人物后从容悄然离去。类似于这样的影视片段虽带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但狙击手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对手无从知晓其射击的方位,且百步穿杨的狙击技术无疑也会令对手尤为恐惧。

历史长河中的狙击技术

当前的狙击技术中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狙击手和狙击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漫漫历史长河的流变。狙击技术的源起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7世纪初,彼时光学仪器得以发明的同时,狙击技术的萌芽就已发端。狙击手(Sniper)一词则来源于18世纪中期的英属印度士兵的日常用语。当时,一个士兵在射杀诸多鹬鸟(Snipe)后,就被冠以了狙击手(Sniper)的名号。其在作战时的首要任务则是远距离精确击杀特定的目标,次要任务则是搜集战场信息并予以报告。

不过,在随后的许多年中,受制于当时发展迟缓的枪械制造工艺,狙击技术的前行脚步也极为缓慢。直至18世纪后期的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位名叫夏普(Sharp)的美国少校使用特殊改造的枪械与子弹,率领一支机动性极强的枪手队伍,采用远距离精准狙击的战术,击杀了多名英军的高级军官,并以较小的代价,扭转了诸多战役的局势。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的海勒姆·伯丹(Hiram Berdan)上校招募了一个特别小组,并对其进行射术与狙击的专门训练,在战场上以敌方军官、军士、向导、前哨、间谍为射杀目标。这一历史堪称美军训练狙击手的正式起源。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场上出现了狙击部队的身影。其任务有别于普通的作战士兵,主要用于精确射杀目标、搜集战场情报并尽可能袭扰敌军。在狙击手死神般的阴影笼罩下,其与毒气、火炮一同成为了一战士兵的噩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论是德军还是苏军,均培养了大量的狙击手,并在战场上广泛运用狙击技术。此外,德军最早为其狙击手配发了专门的野外装备,进一步提升了狙击手的各项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狙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9·11”事件后,美军狙击手和狙击装备陆续进入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区参加战斗,印证了狙击技术在远距离击杀目标方面的卓越能力以及在复杂地带执行特殊任务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影响狙击的关键点

狙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点铸就了当前这一幽灵般的专门技术。

火帽

火帽是一种内部装有起爆药的金属壳,在分类上属于火工品的范畴。受到外界刺激后,会发生爆炸或燃烧,并以产生的火焰引燃发射药。火帽的诞生,最初可追溯至18世纪末。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了雷汞。1807年时,苏格兰人亚历山大·约翰·福赛斯就发明了一种以氯酸钾、硫、炭的混合物为击发药的撞击火帽。这一重要发明,为狙击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传统的燧发枪而言,其在点火时的亮光不仅会令射击者暴露,且在下雨或潮湿的环境下更难以点火并射击。火帽自发明并被用于枪械击发后,射击者再也不用担心因下雨或潮湿而无法射击的情形存在,点火时也不再会有亮光出现。

膛线

膛线,又叫做来复线。早期的枪械是没有膛线的,称为滑膛枪。击发后,子弹会在枪管内来回撞击,使得射击的精确度较差。这就需要大量士兵并排进行射击,通过子弹密度的提升来消减射击精度差带来的低命中率。虽然,早在15世纪时就已有使用膛线的记载,但由于当时制造工艺的限制,线膛枪直至19世纪才得以普遍装备各方军队。

膛线可谓枪管的灵魂,其作用是赋予子弹高速旋转的能力。当子弹出膛后,仍能沿既定方向高速前行,不仅提升了射击的有效距离,亦极大地提高了射击的精准性。射击距离和射击精准度的提升,对于狙击技术的前行与发展尤为关键。膛线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枪支的精准度,也改变了战斗的方式。双方完成了从面对面并排齐射向单个目标射杀模式的转型。击杀距离也从当初滑膛枪的150米范围的射击精度,跃升至现代狙击步枪1000米,甚至是更远距离范围内的射击精度。2009年11月,一位名叫克雷格·哈里森的英国皇家骑兵队资深狙击手,在阿富汗南部战场的一场遭遇战中,使用英国AI公司出产的L115A3型远程狙击步枪,在2475米的距离外精准狙杀两名塔利班武装成员,成功解救出一名深陷重围的战地指挥官。

無烟火药

无烟火药在问世之前,枪械所使用的都是黑火药。其在燃烧后会产生大量固体,容易残留在枪膛内并造成卡壳。此外,黑火药本身性质还不稳定,受潮后无法被点燃。不过,这种火药困扰狙击手的最大难题则是其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这无疑直接暴露了狙击手隐蔽的地点。

无烟火药,是一种取代了黑火药的无烟发射药。1845年,瑞士化学家舍恩拜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可以用来制作炸药的新化合物——硝化纤维。不过,舍恩拜发明的硝化纤维,生成的火药极不稳定,多次发生爆炸事件。1884年,法国化学家P·维埃利在硝化纤维的基础上,将其溶解在乙醚和酒精中,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使其成为胶状物。再经过压片、切条,干燥硬化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

相较于黑火药,无烟火药的优势在于其燃烧无残渣,不发烟或仅有少量烟。更为重要的是,无烟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增加了弹头的射程,并提升了弹道的平直性和射击的精确度。自此之后,军用步枪基本都从大口径的黑火药枪弹更替为较小口径的无烟火药枪弹。无烟火药所带来的弹头射程的增加、射击精确度的提升,也为狙击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装膛

诚如前文所述,膛线最初在15世纪时就已出现,但其直至19世纪才普遍装备各国军队,一方面源于当时枪械制造工艺水平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其极为缓慢的前装线膛枪枪弹装填速度。对于滑膛钱而言,其内壁极为光滑,弹丸通过前装方式,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装填。但对于线膛而言,弹丸必须嵌入膛线才可随膛线旋转。故弹丸的直径必须大于阳膛线的直径,这也使得前装线膛枪的装填过程极为繁琐。射击者必须锤击送弹棍,才可将弹丸送入枪膛。

不过,后装膛枪的问世,完全改变了这一切。事实上,与前装膛枪相比,后装膛枪的优势更为凸显。对于前装膛枪而言,射击者必须以直立姿势进行装填,这对于射击者的目标暴露过大。后装膛枪则不会受到限制,几乎在任何状态下均可以装填。这一装填方式的改变,对于狙击手而言尤为便利,其即使采用跪姿、卧姿等方式在隐蔽物后藏身,也可以毫无阻碍地进行弹药的装填。此外,后装膛的另一大优势则是可以令子弹与枪管更吻合,空气泄露的也越少,从而能提升弹头出膛的速度和威力。

瞄准镜

早期的狙击手使用的并非专门的狙击步枪,而是在普通的步枪中挑选出一批射击精度较高的枪支作为狙击用枪。当然,这些狙击手在瞄准时,枪支上也没有专门的瞄准镜加以辅助。

不过,人眼的裸视距离实在有限,这也极大程度地限制了狙击手的狙杀半径和安全半径。毕竟,狙击手在狙杀目标时,离狙击目标越远,其被发现的概率也更低,自身的安全系数也更高。这就使得狙击手亟须一种能够延伸其视距,辅助其进行瞄准的装备。在此背景下,瞄准镜的诞生无疑冲破了制约狙击技术发展的一大瓶颈。狙击手即使身处远处,但通过瞄准镜即可以缩短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并从瞄准镜中清晰地看到目标对象的一举一动。

发展中的狙击技术

狙击技术自诞生后,就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当前,狙击手根据其执行狙击任务要求的不同,其装备也有所差别。但狙击步枪、瞄准镜、伪装服、测距观测仪、地图、指北针、手枪、匕首、生命维系装备均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诸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电、卫星通讯仪、红外夜视仪、激光测距仪等,则是根据不同任务的需要进行配备。考虑到长时期的隐蔽埋伏与静止姿态的需要,大部分狙击手都会放弃传统水壶,转而换用水袋与吸管。在饮食方面,标准口粮同样不适合执行任务的狙击手。在执行狙击任务时,狙击手往往选择高能量、高浓缩的口粮作为食物以及热量的来源。

对于狙击技术而言,可能有人会觉得只要射击精准就足够了。这一论断如放在狙击技术刚诞生时可能较为准确。但其发展至今,狙击的精准与否并不单单取决于射击是否精准。枪支的弹道受制于风、地心引力以及膛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令弹着产生误差。此外,狙击瞄准镜的倍率、光学偏折问题以及温差等因素都会对射击的精准度带来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射击者在运用这一狙击技术时,综合考虑距离、气候、温度、日夜等因素。

当前,百步穿杨的狙击技术,离不开专门的狙击步枪。按照自动方式的不同,通常可以将狙击步枪分为非自动狙击步枪以及半自动狙击步枪。非自动狙击步枪需要单发装弹,通常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但其射击的精准度相当高。较之于非自动狙击步枪,半自动狙击步枪的枪匣内部有着更多的活动部件,故其射击的精准度会相对较低。狙击步枪通常采用二道火扳机的设计。狙击手在扣动扳机射击时,第一次预压会感受到一定的阻力,第二次扣动扳机时才真正击发。狙击枪的扳机扣力在设计时通常均不会过小,否则在反恐怖、解救人质等行为中,极易因狙击手的紧张过度而引起走火。

整个狙击系统的重量同样是狙击技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质量过轻,狙击手在射击时会承受更大的后坐力,从而影响到射击精确性。但质量过重,则会阻碍狙击手的行动速度以及对武器的操控性。因此,狙击步枪的重量通常控制在4千克至5千克之间,加上瞄准镜、两脚架等器材,其总质量一般会控制在6千克上下。对于传统的枪械而言,其枪托多由浸油的木料制作。但在人工合成材料问世后,新型狙击步枪的枪托多采用工程塑料来进行制造。这一新工艺虽然会令造价有所提升,但可使枪托的质地更加坚硬。

对于狙击手而言,其在实战中基本不会使用机械瞄具进行瞄准,而是使用性能更为卓越的光学瞄准镜。现代狙击瞄准镜通常由目镜、目镜聚焦环、物镜、内部转像组、高低手轮、方向手轮、倍率調节环、镜管等部分组成。在瞄准射击时,搭配枪身上的两脚架,可有效提高狙击手在有依托射击时的精确度。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射击的精准性,狙击手需要将两脚架支于质地坚硬的地面或者深扎于松软的土壤之中,同时还需保证枪身不发生倾斜。虽然在很多影视剧画面中,很多狙击手都会使用消声器进行射击,但外加的消声器会降低狙击枪的射击精准性,因此狙击手需要根据其执行的任务性质来选择是否加装消声器。

未来自动瞄准狙击

诚然,现代狙击技术中已融合了大量高科技元素。但其狙击的精准与否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于一名经过长期且严格训练的狙击手。为此,科学家们也在探索研发无人自动瞄准的狙击武器,从而使得普通士兵也都能成为神枪手。

未来自动瞄准狙击的目标,是让一名此前从没摸过枪的“菜鸟”都可以在智能自动瞄准狙击系统的帮助下实现“百步穿杨”。该智能自动瞄准狙击步枪内嵌一台计算机以及显示屏,并借助于“网络追踪范围”技术,来对运动目标进行追踪与锁定,具备了全自动瞄准的功能,从而帮助射击者准确命中目标。

不过,这一理想化的未来智能自动瞄准狙击系统仍有着不少现实难题需要攻克。譬如,射击时弹道受到的影响因素多达30余个。无论气温、气压,抑或各类天气情况,甚至是海拔高度以及扣动扳机的位置都会对子弹射击带来影响。因此,未来智能自动瞄准狙击系统仍然面临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