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浩:做锁具行业的“苹果公司”
梁悦
在美剧《超感警探》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面对坚不可摧的密码锁,警察绞尽脑汁,嘴里嘀咕着“这玩意撬起来很费劲”,锁上SecuRam(以下简称“世安”)的LOGO若隐若现。其实,在很多好莱坞大片中,这把锁会经常出现在荧屏上。作为高安全锁行业的顶尖产品,世安已经成为好莱坞影视作品中壁垒森严的象征。
“我们的锁在美国金库的市场占有率是很高的,所以在电影中出现也很正常,这并不是植入广告。”世安锁具创始人闵浩淡定从容地说。
在闵浩的东屋电气有限公司旗下,世安品牌锁具享誉世界,占有美国商用保险箱高安全锁领域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和欧美民用保险箱的部分市场,同时,世安为政府、高校等重要机关供锁。许多国内外合作厂商都慕名而至,对公司的精湛技术啧啧称奇,国外媒体称东屋为“锁具行业中的苹果公司”。尽管如此,闵浩卻为人低调,谈吐间流露着知识分子的儒雅。
精诚所至 “金锁难开”
采访当日,大雨滂沱。会客室里摆放着不同种类的精致锁具,可以看得出,这家企业的主人对锁具的钟情。迎面进来一位高高瘦瘦的男子,面带微笑,点头致意。只见他戴着金丝边眼镜,一身便装,浑身散发着温文尔雅的气质,这便是南京东屋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闵浩。
闵浩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专业,硕士毕业之后留校做了老师。然而,不甘沉浸在稳定的生活里,他开始下海经商。初生牛犊不怕虎,怀着对技术的偏执热爱,闵浩开始在商界摸爬滚打,尤其专注于产品研发。从1991年起,闵浩专注于酒店IC卡锁、保险箱、金库等高安全锁领域。时至今日,东屋电气有限公司出品的锁具,已驰名中外。
“我是做技术出身,做技术的人,最大的好处是在质量方面有很好的把控,但营销上做得不太好。”闵浩坦言。
二十多年来,他执着于高科技、好品质,在产品质量上从不懈怠。他们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一度比其他厂家的零售价还高。但即便如此,闵浩宁愿停产,也绝不偷工减料。或许在外人看来,他有些执拗,甚至“钻牛角尖儿”,但正是这样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抚摸着一把把爱锁,闵浩的神情里透着难以言表的欣慰之情,仿佛心灵手巧的手工艺人观赏自己的杰作,又如同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望着丰收的麦田。然而,他的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却走了一段荆棘之路。
2003年,闵浩开始涉足美国高端枪箱锁具市场,面临的第一座大山就是美国UL认证。他介绍说,全世界做这个认证的只有两个实验室,一个在芝加哥UL实验室,一个在欧洲的VdS实验室,“没有认证就没有人会买你的东西”。
当时,美国本土企业基本上垄断了高安全锁行业市场,正因为行业垄断,客户怨声载道。闵浩看准了这个良机,立志做一匹黑马。但想要和这些巨头竞争,首先要获得UL认证。做认证要先付30%认证费,认证结果出来再付70%。当闵浩把合同交上去之后,认证方却把条款改了,预付款变为100%。
他说,“我当时想,这不是歧视中国企业嘛。他们说不是歧视,之前也有中国公司来做认证,做了几次没通过就放弃了,我们活做完了,没拿到钱。这个认证很难通过,每次没通过,需要再交钱重新做,所以一般的企业做不下去很正常。当时做一次认证要4万美金,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贵的。”
UL认证的过程极为严格,有几十年开锁经验的专业工程师去测试,全过程有4个录像机监控,专业人员用各种办法把锁具破解,每把锁要接受15分钟的攻击。“15分钟听上去很短,其实我们的第一代锁,只用30秒就被破解了。到第三代的时候,所有研发人员以为肯定没问题,结果1分钟被破解了。”
煞费苦心研究多年的锁,在庖丁解牛的美国工程师面前,没有通过。闵浩有些苦恼,有些彷徨,他甚至想到找个美国锁匠,教教自己到底是怎么开锁的,但对方索价10万美金,还在创业期的他囊中羞涩,只好望而却步。于是,他下定决心,回去慢慢研究。
一个UL认证,整整耗费了4年时间。“费用就没法计算了,花了太多。每认证一次,需要用模具打出一批样品,供他们测试。每做一次,以前的模具就不能用了,只做手杆更是不行的,手杆是用雕刻机去雕样品,认证必须用模具把它打出来。除此之外,3年的研发费用也花了很多。”
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废寝忘食的钻研,闵浩与研发团队呕心沥血、齐心协力,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新产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认证通过了。
2013年,世安高安全锁又获得了欧洲VdS认证。在全球,拿到UL和VdS双认证的公司只有7家,东屋是其中之一。拿到双证的闵浩,就如同得到了国际锁具行业的通行证,在之后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过程中,劈波斩浪,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
筚路蓝缕 创业维艰
尽管世安早已占据国际社会一席之地,但创业的艰难依然让闵浩记忆犹新。站在东屋大厦会客厅的窗前眺望远方,他回忆起当年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历程。
1991年,公司成立,公司名称为“东屋”,英文“EASTHOUSE”。
“美国有个家电公司叫‘西屋,我们就叫‘东屋,东风压倒西风嘛!”闵浩幽默地说,不难看出,从一开始,闵浩的战略眼光就是瞄准全球,而不单单局限于国内。
1994年,经过三年的技术积累,闵浩走入智能卡锁的世界,敢为天下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出IC卡锁的人。
“当时酒店大多数用的是打孔锁或磁卡锁,IC卡刚刚兴起,我就想到用IC卡做一个智能锁。”闵浩的想法让人拍案叫绝,但困难随之产生。研发出来技术,却没有资金投产,连做手杆的钱都没有,银行也断贷了。他硬着头皮借了8万元,把样品做出来,赴西安参加旅游用品交易会。
不出所料,独特的IC卡锁稳定性好,不会消磁,在展会上成功博取众人眼球。来自北京和河南的两家酒店老板当机立断,下了订单。在上世纪90年代,60万元的订单款宛如汩汩活水,挽救了冉冉升起的中国锁匠。随着技术升级,两年之后免费给两家酒店全部更换新锁,两位老板也通情达理,帮他介绍了不少生意。endprint
闵浩从来没有放弃技术研发,也从不愿单靠开发一个产品维持利润。技术的更新换代,让他再一次领跑全国。1998年,团队研发出全国首个感应锁,德国的一家公司比东屋更早研发出感应锁,但从电池性能上,东屋更胜一筹。他透露,“客户反映,德国的产品电池只能用三个月,我们的能用两年,德国卖3000多元,我们的卖2000多元。”这就是最直接的成果。
1999年,闵浩的创业小舟驶向欧洲,拓展欧洲业务。2003年,闵浩和美国民用高端保险箱的老大达成了合作关系。“我们测试过很多中国产品,你们的质量最好”,闵浩转述美国老板的话,对方宁愿出高价也要采购闵浩自行研发的指纹识别系统。2005年,东屋电气洛杉矶分公司成立。
工匠精神 家国情怀
关于入驻美国市场,其实说来话长。
2008年,东屋的产品通过认证,轰动了美国同行界。然而,仅仅有UL认证是远远不够的,想要站稳脚跟道阻且长,美国企业对廉价中国制造的成见根深蒂固。
当闵浩带着产品出现在展销会上,外国竞争者嗤之以鼻,“来了个中国垃圾产品”。讲到这,闵浩不禁眉头紧锁,“一定要为中国争口气”,他愤愤不平地说。自此之后,他时常拿这件事激励员工。
在美国,经销商比厂商有更多话语权,他们坚决反对用中国牌子的锁具,扬言用了中国的锁,就不卖某品牌保险箱了。保险箱的厂商费尽周折,还亲自带着经销商来闵浩的工厂考察,这才让他们心服口服。但是,保险箱厂商给闵浩定了一个极为苛刻的条件:如果锁坏了,不仅要赔锁的钱,还要赔偿高昂的修理费,而在美国平均修一把锁要300美元。闵浩却胸有成竹,爽快地答应了这个条件。
过了两年,闵浩致电该保险箱的老板,“为什么两年多来没有任何维修记录?”对方答道:“坏的很少,就不找你们了。你们东屋锁的质量非常好!”
还有一次,闵浩说,“圣地亚哥经销商反馈有一个锁坏了,但他们自己认为,应该不是东屋的問题,而是用户操作的问题,他们很信任我们。”因为优质的产品和积累下的良好信誉,闵浩和美国保险箱业内伙伴,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随后,他又十年磨一剑,与美国民用保险箱另一巨头谈判,说服其忍痛割爱放弃“美国制造”的招牌,改用中国制造,从而占领了大部分民用保险箱市场。这十年间,曾有人建议他在美国建个小工厂,就可以贴“美国制造”的标签了,但闵浩骨子里有股执拗劲儿,也始终不忘当年卧薪尝胆“为中国人争口气”的誓言,坚持贴“中国制造”。
“现在没有哪一家敢说我们是垃圾产品。”闵浩自豪地说。
随着企业做大做强,闵浩从来都没有忘记初心,他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骨子里如影随形的一部分。多年来,他用一串串对比数字揭晓成功的秘诀:某家产品故障率3%,另一家产品故障率1%,欧洲顶尖企业故障率在5‰,而闵浩的锁十几年来一直保持3‰的故障率。这样的数字堪称奇迹。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的背后,不变的是信念。二十多年来,闵浩坚持品质,即使几近破产,也绝不低头;他坚持工匠精神,即便低价竞争硝烟四起,依然镇定自若,精雕细琢;他拥有战略眼光,坚持技术创新,引跑行业。
“现在,低价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闵浩坚定地说。
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日益成为时代呼唤。闵浩也肩负起更多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工匠精神感染更多的人。身为ESSA(欧洲安全保险协会)会员的闵浩,每年都会参与最新锁具破解方法分析的会议,掌握最前沿科技。闵浩作为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实体防护设备分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参与我国3C保险箱GB10409新国家强制标准的制订,负责起草其中高安全锁具标准,为相关行业监管提供依据,从而促进中国锁具行业的升级。“这个标准计划明年出台,整个保险箱行业水平会有一个大的提升。”闵浩欣慰地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