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效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赵艳波+刘绛华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形势下,为了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该重视心理效应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巧妙借鉴青蛙效应、蝴蝶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效应、鲶鱼效应和螃蟹效应等,以增强思政工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心理效应;思政工作;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7-0088-0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当前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因此,人的心理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把握。思政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作为思政工作者,认真了解和研究某些心理现象,灵活掌握和运用基本心理规律,巧妙借鉴和应用一些心理效应,对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增强思政工作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图从青蛙效应、蝴蝶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效应、鲶鱼效应和螃蟹效应六个方面来探讨心理效应对思政工作的启示作用,以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合理借鉴青蛙效应,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危机意识
青蛙效应(Frog Effect)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次著名试验。说的是如果突然把一只青蛙扔进沸水里,它会风驰电掣般猛然跃出;而将其轻轻放进温水里悄然加热,尽管青蛙能感受到温度变化,但由于惰性却并未行动,直到后来热度难耐,青蛙已无力逃生,最终命丧黄泉。青蛙效应的启示是:在思政工作过程中,思政工作者既要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去应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又要防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舒适的环境中产生慵懒心理。
《孟子·告子下》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政工作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思政工作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观环境变得优越,并不意味着思政工作就无关紧要、无足轻重,反而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这时要想“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1](P76)。如果思政工作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只是一味地采用过去的老措施、老方式、老办法,一味地照本宣科、硬性灌输、空话连篇,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思政工作者应该合理借鉴青蛙效应:一方面,树立危机意识,紧跟时代步伐。思政工作者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时刻保持警惕状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时政动态,主动深入社会和基层,“调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2](P1042),适应新环境,从而开创思政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防止安于现状,不断锐意进取。当今社会,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一旦沉迷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思政工作更是如此,一旦停滞不前,软弱下来或“抓得不紧,错误思潮泛滥,人们的思想乱了,人心散了,就会产生严重后果”[1](P83)。实践证明,只有思政工作做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更好发展;只有思政工作者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警觉”[2](P1037),才能避免在“温水”的环境中失去警觉,从而保持思政工作的生命力。
二、科学借鉴蝴蝶效应,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连锁反应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源于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他在197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上提到,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几下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说明了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够带动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蝴蝶效应的启示是:在思政工作过程中,思政工作者既要审时度势、揆情度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又要立足整体、占得先机,抓住机会和机遇,对已经出现的小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恶性连锁反应。
《道德经》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思政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容不得半点懈怠和马虎。思政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包括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如果某一方面抓不紧、抓不好、抓不牢,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整体大的波动,甚至出现动摇理想信念、怀疑共产主义等巨大危险。另外,作为思政工作直接对象的广大人民群众,具有自主性和层次性,在工作实践中,思政工作者如果忽视细微之处的耐心细致教育,轻视对具体事务的科学规范管理,不去听民声、解民意、体民苦,那么,就不可能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小”事情往往会导致“大”麻烦。因此,在加强思政工作过程中,思政工作者应该科学借鉴蝴蝶效应:一方面,要见微知著、以点带面,勤于观察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行为,把解决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透,使人民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善于关注和掌握工作细节的发展与趋向,对小问题不忽视、不轻视、不蔑视,对小细节要留心、要留意、要留神。正如老子所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践证明,思政工作者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小心、事事用心,才能有效防止恶性循环,避免“千丈之堤,毁于蚁穴”的悲剧。
三、正确借鉴羊群效应,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基础
羊群效应(Herd Effect)源于股票投资的一个术语,也称“从众心理”,说的是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勇敢跳过之后,第二只、第三只会毫不犹豫地跳过。这时,如果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依然会不假思索地跳过去。这个效应说明了人们经常会受到领导或多数人的影响,缺乏自我思考,盲目跟从大众。羊群效应的启示是:在思政工作过程中,思政工作者既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当好“领头羊”,引导正方向,传递正能量,又要激励教育对象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防止人云亦云、亦步亦趋。endprint
班杜拉曾说:“大多数人类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3] (P63)。 “身教重于言教。”思政工作能否做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工作者的自身言行和表现,因此,思政工作者首先要恪守“三严三实”原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先锋和人民榜样。另外,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1] (P95),所以,思政工作者要重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适时激励群众参与,有效防止盲目跟风。由此,思政工作者应该正确借鉴羊群效应:一方面,立足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人民群众树好榜样、做好示范、当好表率,不仅要树立使命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而且还要增强宗旨意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1] (P95),让他们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过程中既不能强迫他们服从,也不能对他们的盲目效仿行为无动于衷。实践证明,“是否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是检验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否真正相信、依靠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标志”[4] (P1087),也是衡量思政工作者是否合格的一个起码条件。思政工作者只有做好“带头兵”,防止“随大流”,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使思政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积极借鉴刺猬效应,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火候分寸
刺猬效应(Hedgehog Effect)源于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讲的是在酷寒隆冬,两只刺猬相互依偎取暖,挨得太近,双方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双方都被冻得哆嗦。后来刺猬调整了战略,找到了一个适中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刺猬效应的启示是:在思政工作过程中,思政工作者既要热心、耐心、用心去关怀人民群众,使其感受到温暖,又要与其保持不远不近、不亲不疏、不偏不倚的适度距离,给予对方一定的空间,即在表现亲和力的同时树立敬畏感。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5] (P 515)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思政工作者的教育与引导,同时,思政工作者的不断进步发展和工作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思政工作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就是启发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思政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位,不仅需要工作者掌握运用语言、把握适度、选择时机和突破口等艺术能力,更需要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只有两者相互协调,齐头并进,才有可能实现“共赢”。因此,思政工作者应该借鉴刺猬效应:一方面,要和教育对象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友好关系,倡导平等对话,加强感情沟通,使其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氛围中感受温暖,进而自觉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火候,不因个人喜好而疏于职守,不因关系好坏而乱了分寸。密切结合现实情况,把道理讲全面、讲深刻、讲透彻,对教育对象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见,将“形”的结合与“神”的沟通有机统一起来,将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统一起来。实践证明,思政工作者只有与教育对象保持适度的距离而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彼此之间互勉互励、互帮互助、互学互进,从而增强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主动借鉴鲶鱼效应,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源于挪威人,讲的是挪威人爱吃活的沙丁鱼,但问题是沙丁鱼生性慵懒,不喜运动,因此,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来一渔民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进一条鲇鱼,成活率会大大提升。原来鲇鱼生性爱动,一到陌生环境就活蹦乱跳,这个“异己分子”的到来也使沙丁鱼四处游动起来,成活率大大提高。鲶鱼效应启示是:在思政工作过程中,思政工作者既要重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尊重个性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防止“一刀切”,又要关心、关注、关爱每一个教育对象,提倡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避免千篇一律。
“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活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对各个人的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人们的精神面貌就发生变化。”[6](P6)党的思政工作主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P85)。我们知道,思政工作的对象不是处在“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有意识的“立体人”,由于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千差万别,其思想特点、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也迥然不同。因此,开展思政工作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因人制宜,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需要主动借鉴鲶鱼效应:一方面,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区别对待,“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7](P211),树立先进榜样,激励落后上进,实现不同层次的对象在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有所进步;另一方面,在遵循社会规范的基础上重视个性发展,克服过去“一锅煮”的弊端,进而培养更多“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无疑,这样的人才应是“合格加特色”,即“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7](P212),也就是说教育对象在形成符合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的同时,其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能也得以充分发展。实践证明,思政工作者只有做到深入实际,整体规划,统筹安排,针对不同对象确立不同目标,才能有效防止“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现象,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就大量各种类型的创新型人才。endprint
六、辩证借鉴螃蟹效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
螃蟹效应(Crab Effect)源于这样一个故事:钓螃蟹的人如果钓到一只螃蟹,放进篓子里,必须要盖好盖子,才能防止其爬出;而如果多钓几只后,不盖盖子,也不用担心它们逃跑。原来,螃蟹多了以后,都会争先恐后往外爬,当一只螃蟹踩着其他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他螃蟹就会将其拖到最下层,之后另一只再上再被拖下,如此循环,无一成功。螃蟹效应的启示是:在思政工作过程中,思政工作者既要齐心协力,树立和谐理念,培养和谐思维,形成和谐心态,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防止一盘散沙、各行其是。
毛泽东曾说:“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8] (P71)思政工作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党的组织、宣传部门要做,党的其他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都要做”[2] (P1040)。新形势下,要想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团结起来,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组织、各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政工作体制。作为思政工作者,必须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最新精神,着眼于现实问题,立足于整体大局,服务于人民大众,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因此,思政工作者应该辩证借鉴螃蟹效应:一方面,鼓足勇气、充足力气、夯足底气,对本职工作做到忠诚履责、尽心尽责、敢于担责,坚持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广大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另一方面,用辩证思维处理问题,用理性方式诉求利益,用合法手段解决矛盾。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坚持采用讨论、批评和说服教育的方法,而对于恶意排挤、打压、迫害他人或严重破坏集体团结的恶劣分子绝不姑息。实践证明,思政工作者只有切实弘扬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才能和人民群众一起“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知难而进,共同奋斗,努力开创一个生动活泼、扎实有力、促进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1] (P99)。
胡锦涛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9]当前,思政工作应该立足时代发展,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灵活创新的方式和方法,而不该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程式化、刻板化和僵硬化。在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进程中,巧妙借鉴某些心理效应,不仅有利于促进思政工作者与教育对象的和谐关系,激发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而且有助于提升思政工作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7]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9]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08(1).endprint